APP下载

论高中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0-10-26黄伟群

关键词:学本诗词阶段

黄伟群

摘 要:语文学习能力是学生的核心能力。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的根本能力,是“重中之重”。学本课堂就是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新型课堂。它带来的变化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最有效的课堂之一。

关键词: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教本课堂视野下的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是传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而学本课堂视野下学生十大学习能力则包括:1. 结构化预习;2. 自学;3. 小组合作讨论;4. 展示对话;5. 工具训练;6. 高级思维;7. 问题生成;8. 多元拓展;9. 回归评价;10. 团队评价。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十种学习能力呢? 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一)是“听”

在教本课堂上,学生“听”的对象,主要是老师的“讲”。当然也包括学生的发言,但这个比重很小。由于教本课堂形式单一,学生参与不足,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感,听的效果大打折扣。能力的培养也不够理想。而在学本课堂上,“听”的环节有多个:一是小组合作讨论阶段,这时学生要倾听本组学生的观点、意见;二是展示对话阶段,这时学生要倾听展讲同学的意见;三是回归评价、团队评价阶段,这时学生不仅要自己总结,还要倾听别人的总结、评价。

(二)是“说”

在教本课堂上,学生“说”的机会,主要是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的机会也不是很多。除了一些好生,普通学生得到的机会更少。但在学本课堂上,“说”的机会可以说是贯穿始终。一是小组合作讨论阶段,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见解;二是展示对话阶段,每个同学只要愿意,都有机会在课堂展讲(当然,为了避免出现总是那些活跃分子展讲的局面,可以采取随机抽号的办法,确保每个同学都有展讲的机会);三是问题生成阶段,学生可以各自抒发自己的观点;四是多元拓展、回归评价、团队评价阶段,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说”的训练。可以说,学本课堂下,学生的“说”几乎是贯穿全程的,以“说”为主的。

(三)是“读”

教本课堂的“读”,主要指课堂上的“读”,课前虽然有强调预习,但往往落实不到位,学生读得不到位,往往是消极背动地等着老师来教。课后的读,除了早读,其他的时间难以保证。而学本课堂的“读”,仅仅在预习阶段就要求读六遍,即“查”(查着资料读)、“划”(划着重点读)、“写(写着感想读)”、“记(记着内容读)”、“练(练着习题读)”、“思”(思着问题读)。此外,在课堂上根据工具训练、问题生成、多元拓展、回归评价等环节设计,还会有针对地去读。

(四)是“写”

教本课堂的“写”,主要指作文。但每学期的四大四小,既难以落实,又无法确保效果。特别是作文教学的背后的“思”字解决不了。往往是临时要写作文才来“思”,临渴掘井,脑袋空空,肚里无货。作文训练成了无源之水。而学本课堂的“写”,一是预习阶段就有“思(思着问题读)”,就有“写(写着感想读)”。二是在整个工具单训练的过程中,始终紧扣着 “写”。学生得查资料、勤思考、常动笔(得有条理地组织语言,完成简答题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写”的能力持之以恒地得到加强。

所以说,“新十力”既是“老四力”的升级换代版,又是落实“老四力”的抓手。学本课堂给学生的学习打造了一条高铁轨道,只要我们不折不扣地按照它去实施,学习者的学习在这条轨道上必定能电驰风掣,一日千里。

二、如何培养学生十大学习能力

(一)培养兴趣

学本课堂是要求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一种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重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兴趣的成因是陌生感、神秘感。这就要教师上好语文“第一课”。多年来,我特别注重上好“第一课”。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积累了多套课件方案,计有《学一点古典诗词》、《近体诗谱式简明记忆法》、《中华诗词进校园永中诗页》、《2009年华东自驾游诗配画13首》、《红楼梦诗谜新探》、《古诗术语概念歌》等,上述的这些系列课件,如同盖浇饭上的添头,风味小吃的特殊调料,强烈地调动着高中学生学习以诗词、文言文、小说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同时,不断制造新的兴趣点。如结合课文介绍相关古代诗词、学生自作诗词、教师自作诗词、教师参加的读书活动、教师发表的作品、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兴趣的保持必须要不断有新的“兴奋点”。保持新的“兴奋点”,就要做到教师与学生共成长,师生共同下水,不断有新成果展示。学生兴趣极浓,欲罢不能。

(二)抓“形”促“神”

说到底,学本课堂是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流程只是抓手,是为学习服务的。学本课堂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里既有课堂内的工夫,更有课堂外的工夫。一是结合“代際遗传 ”、“阶层固化”的话题,让学生讨论如何突破“代际遗传”、“阶层固化”,实现完美逆袭。通过作文点评,无论是家境好的学生,还是家境普通的学生,都受到一次良好的教育,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通过《“等”与“做”》《“苦”与“乐”》《青春写作》的系列话题写作,解决了学生学习“拖延症”、不能吃苦、怕吃“苦”及写作积极性的问题。

猜你喜欢

学本诗词阶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教育寻真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整体·联系·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