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传统文化融入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2020-10-26卢开山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

卢开山

摘 要:“传统文化融入不足”问题是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真切的带领学生感悟文学作品的整体文化内涵,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显得极为被动。基于高中语文传统文化融入不足的教学局面,教师需通过合适的方法调整语文课堂。本文探讨了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内的融入策略,提出了创设情景、挖掘教材、开展实践、朗读经典等相关教学策略。掌握高中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融入方法,构建更具高效性的语文课堂教学空间。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融入;学生

传统文化包含了中华民族的各种优秀精神,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品味到中华文化的整个深厚内涵。教师应加强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融入,掌握文化融入的合适方法。突破学生语文学习的表层局面,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过程中完成实践探索。教师也应该致力于寻找文化融入的多样教学策略,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及时创新,由此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整个教学质量。

一、创设合适情景,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情景教学模式是教师可以借以融入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由此氛围去引导学生探索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文化知识的融入。

例如教师平常就可以在课堂上多播放一些中国古诗词朗诵影片,让学生在经典影片回顾过程中了解这些古诗词所蕴含的独特文化韵味。而在课堂空间打造方面,教师也可以多粘贴一些古代文人的词句诗句,给学生创造一个书香满满的学习环境。多选择一些轻缓的古代音乐进行播放,缓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整个压力。例如在教学《诗经》这一课程时,教师首先就可以播放由《诗经》构思的名曲,营造一种脱俗浪漫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此氛围中,教师可继续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本节课程将要学习的两首诗歌,让学生理解“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这一语句所表示的具体情意。学生能够在此特定的学习氛围内理解文言文的整个构思特点,他们也会在高效的课堂分析过程中感受诗歌所流露出来的独特情感。教师应由此种情景创设方式引导学生逐渐认识传统文化,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逐渐爱上传统文化。推进语文教学任务的整体进行,构建一个高效的文化融入课堂。

二、着重探讨教材内容,注重传统文化融入

教材所选用的一些古代名篇都是具有较强教育意义的,而其内所蕴含的整个文化内涵也较为丰富。在教学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挖掘文章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在融入教学领域内引导学生品味传统文化,使学生根据文章的学习特点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文言文、诗词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学必修一第二单元的记叙文时,教师就可以由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出发。通过分析单元的文言文构词特点,引导学生提炼出本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过后再根据单元知识的整体特点设计教学课件,融入传统文化教学。例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应该先引导学生统一阅读该篇文章,了解烛之武仅凭一人之力劝退秦师、保国家免于战乱的那样一种爱国之情。过后再由《烛之武退秦师》该篇文章的重点字词进行探索,让学生熟读《烛之武退秦师》,并从中摘出一两个句子进行背诵。在学习《荆轲刺秦王》这一课程时,教师则应该鼓励学生品味荆轲为国复仇牺牲自己的那样一种无畏精神。让学生联系时代,回想起荆轲当时的整个人物性格和具体的内心角色,让学生深刻地领悟文章的整个中心思想。教师需引导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课堂上进行文言文语言的总结,深入挖掘文章的整体内涵。了解古人的行文智慧,对传统文化产生一个新的认知,加强传统文化的整体熏陶。又如在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这一课程时,教师则可以由李清照的整个生平背景作出介绍,让学生了解李清照坎坷的一生――李清照前期的生活较為浪漫,而她当时的诗歌也大多抒发的是一种闺怨之情。后期在经历了战乱折磨之后,她的整体诗歌风格也逐渐转变成幽闷、沉郁。教师可先寻找李清照的几首诗词作为对比参照,让学生对李清照的整个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李清照在前期、后期的整体诗歌特点,由此去对李清照的整个人物形象产生了解。学生会知晓李清照前期是一位妙龄少女,而后期的她却是命途多舛。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教材内容,提高语文课堂的文化融入质量。

三、开展实践活动,拓宽学生学习范围

相关的学校部门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的实际融入,加强素质教育领域下的交流活动举办。通过与语文教师的实时对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古诗词时,教师就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李白的整个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李白在自己人生不同阶段的整个创作特点。过后,教师可以接着引领学生对李白的整个诗歌风格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梳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首诗歌的整体文风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料,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资源共享。待学生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首诗歌之后,教师接着可以开展一些李白的传统文化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李白的整个生平事迹、诗词特点进行文章创作,不局限于某一特殊文体,引导学生在不同领域内进行自主发挥。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写作出了“我心中的李白”这样一篇优秀作文,他们在作文中赞叹了李白的一生,并对其诗歌成就表示了赞扬。而有的学生则从李白的仕途关系进行分析,书写出了“仕途不顺,李白的悲哀”。不同学生在作文课堂上的立意特点是不同的,教师也可以借此拓宽学生的整个学习思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多组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自主搜集相关的语文资料,进行思维的整体拓展,由此加强高中传统文化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进行经典诵读,挖掘经典内涵

经典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变的主题,语文教师可在语文课堂上定期开展一些经典诵读活动。由此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在共同赏析诗歌过程中了解文章的整体文化内涵。通过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个核心能力。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品味文章构思特点,弥补某些课堂讲解不足的相关影响。

例如高中语文教材内就有很多关于《诗经》、《史记》的篇章,对于这些经典篇章,教师应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该类篇章进行阅读总结。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品味《史记》、《诗经》等文章中文字的整体魅力。接着教师也可以由此进行教材内容的进一步深化拓展,让学生在联系某些文献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宽发展。又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文章时,教师则可以先播放一段林黛玉进贾府的电影片段。在电影片段播放完毕之后,节选红楼梦的其他片段,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品味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贾宝玉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待学生品读完毕之后,教师可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人物的性格。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仔细划出描写人物的相关句子,由此做好笔记的及时梳理,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挖掘文章的具体内涵。与曹雪芹进行心灵交流,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感悟当时四大家族的纷争特点。加强经典诵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融入效果。

传统文化的融入发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有效出发点,它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的整体文化素养。教师应基于文化教学对目前的教学方式做出改变,激发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利用好实践活动、经典诵读、情景创设、挖掘内涵等教学方法进行传统文化融入,逐渐提高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整个文化意识。一改高中语文的被动化教学模式,加强传统文化融入,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彭静.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构建语文高效课堂[J]. 汉字文化, 2018, 000(001):64-65.

[2]顾小双. 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让语文课堂彰显魅力[J]. 内蒙古教育, 2019(32).

[3]唐勇. 构建有传统文化的中职语文高效课堂[J]. 人文之友, 2018, 000(019):268.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学生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快把我哥带走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特意和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