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学校文化课程化建设的实践探析

2020-10-26潘筱红

关键词:隐性育人核心

潘筱红

摘 要:学校文化建设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导向、规范和激励的功能,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隐性的课程来开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巨大的意义。本文以一所具体学校为例,探讨如何为学校文化定位,怎样开发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的课程化建设的意义等。

关键字:核心素养;学校文化;隐性课程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激发学生活力的源泉,它能够发挥提高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环境育人功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微育润教,彰显特色”——学校文化课程化建设助力核心素养培养

1. 有助于发挥学校课程的高效育人功能。学校文化建设作为隐性课程去开发,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才能真正发挥课程系统优质高效的功能,实现课程建设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的能力,完善学生的经验结构、精神生活的目标。

2. 有助于非学术性的发展性目标的落实。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隐性课程去开发实施能与非学术性的发展性要求紧密相连,培养学生“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素养,启发学生内在的人文卓越品质,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3. 有助于“以人为本”的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表明,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作用。渗透入文化理念的隐性课程在实施中,教师的师德、服务育人意识、专业素养都将得到提升。

二、“正雅润管,花开有时”——学校文化课程化建设源于核心素养培养

(一)“按需创设”,开发利于核心素养培養的文化课程

当下许多学校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但只是简单的上墙,结果就是形式化、表面化,缺乏认同与内化,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教育力和生命力。同样的,课程建设缺失文化引领,各施其政,容易陷入无序状态。将文化注入课程,开发基于学校文化的隐性课程有利于破解“两张皮现象”。

(二)“因势利导”,孕育利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文化课程

基于学校教育的本质诉求。追寻办学足迹,叩问教育本质,提炼出学校核心文化。唯有结合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明晰这三个问题才能引导学校正确前行。

来自本土校情的把脉诊断。抚今追昔,充分考虑校情学规:审视现状,学校有优雅的环境,开拓务实的领导班子,年轻活力的师资队伍。反思诊断,学校的最大问题是:生源差,家长不重视教育等。唯有明晰优劣势,才能找准学校定位。

源于学校的实践探索总结。总结办学经验、提炼办学精华,该校近年来积极探索,尝试“多观察”“细鼓励”“宽评价”的方式,学生们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微”“小”“多元”的文化土壤已经初步具备。

(三)“百花齐放”,搭建利于核心素养落地的文化课程

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于促使教育转向聚焦人、发展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旨归;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价值;因材施教、个性发展是核心素养中应有之义。

三、“美润校园,春风化雨”——学校文化课程化建设归于核心素养培养

(一) 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抓手,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个一工程”,改进学校的领导作风。一次主题读书交流活动、一位专家入校培训、一次校级考查活动、一次经验交流沙龙。同时,校领导身体力行端正心态,务实工作,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微管理”,转型学校的管理模式。以值周“微管理”为载体,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学校常规管理,激发学生自我改变的内驱动力,推动学校管理模式从老师管学生到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的转型。

“提速增效”,整合高效活动体系。以“节约时间、小项活动、提速增效”的原则,以主题月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弯腰行动”、“问好从我开始”等身边小事开始开展活动。

(二)以课程文化建设为核心 ,满足学生对个性教育的期盼

课程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但是,学校课程实施的形态依然比较传统和单一,有限的校内课程资源制约了学校课程向纵深发展。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开发“尚微课程”体系,以基础课程为本,开发特色拓展课程,培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既有侧重,又相互渗透。

(三)以环境文化建设为载体,发挥环境文化育人功效

为了更好地因校制宜发挥环境在育人中的作用。该校独特“微文化”格局:以“文”系列命名学校建筑,提升学校文化气质;以“微创意”对走廊、墙壁进行主题化的文化着装;以“微特色”打造班、组文化,打造“微进步”展示平台;设置走廊、教室书吧,培养“微阅读”习惯;发挥环境布置的“微波”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雷 敏 、李广元 、张 亮《“石”特色教育助推校园文化核心素养发展》,《今日教育》2017[11].

[2]李晓华 ,孙巧玲 ,孙丽娟,人文价值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3]钟秀霞,《和爱文化,让孩子走进教育理想国——基于核心素养培育下的校 园文化建设初探》,《教育广角》2017[4].

猜你喜欢

隐性育人核心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