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美育教师应当具备一些美学美育专业知识

2020-10-26张正江

新教师 2020年8期

张正江

【摘 要】在美育教師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掌握究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美育的本质与根本目的等美学美育本体性专业知识。从本质上看,美是生命的自然或自由显现,丑是生命的压抑、扭曲、异化。美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活力、蓬勃生气,根本目的是实现生命自由,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无功利关系,“彼此只以形象相见”。美育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要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运用这些知识去培养学生发现美、鉴别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由生命。

【关键词】美育教师专业化 美的本质 自由生命

众所周知,教师专业化是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小学的美育教师理所当然要实现专业化。然而,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似乎只有艺术教师,没有美育教师。但艺术教师却往往被当作是美育教师,这是不准确的,因为艺术教育不等于美育。艺术教育可以划分为艺术专业教育和艺术审美教育两大类别。艺术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美育属性和美育功能,但是从本质上、从培养目标上看,艺术专业教育不属于美育的范畴。艺术专业教育属于专业化的职业教育范畴,而美育属于普通教育、通识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的范畴。只有艺术美育才属于美育的范畴。可见,艺术教育与美育是交叉的关系。

美育的范围、类别是多方面的,除了艺术审美教育之外,还包括自然美育、社会美育、科学美育等许多方面。当然,艺术审美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实中,一些中小学把美育变成了狭隘的艺术审美教育,这是错误的。而在艺术审美教育中,又存在着把艺术审美教育变成艺术专业教育的倾向,即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艺术知识。

一、审美实践呼唤美育教师专业化

由于中小学美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当今我国许多大中小学学生、广大普通人民群众,乃至不少艺术专业人士,在审美活动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美丑难分,即不知道何为美、何为丑,因而存在着以丑为美的现象。典型的表现就是难以区分色情与艺术、暴力与艺术。例如:在大中小学乃至幼儿园的各种文艺活动中,都有舞蹈表演,即便是在小学、幼儿园的舞蹈表演中,也往往存在着女生袒胸露肚的情景。当然,这绝不是色情。笔者疑惑的是,什么是美?女性的美就只是展示肉体乃至展示性感?

笔者与许多专业人士讨论过这个问题:色情与艺术的区分标准究竟是什么?在学术与专业领域,人们的回答是几乎一致的:“色者见之即是色,艺者见之即是艺。”显然,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这个观点存在严重的问题。

第一,这样的观点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专家专制。因为一个事物、一项活动,究竟是色情还是艺术,由于没有客观的判别标准,那就只有专家说了算。专家说是色情就是色情,专家说是艺术就是艺术。于是,普通人民群众在审美活动中就失去了独立性,受制于专家权威。

第二,幼儿和中小学生看这样的表演,后果会怎样?可能有人会说,学生观看这样的表演时,教师就应注重引导,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但是,即便是从所谓的艺术角度、以艺术之心去观看,学生所看到的依然是肉体呀!长此以往,会不会使学生形成“肉体崇拜”的艺术观和肉体审美情趣呢?

总之,当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美丑难分的现象,以及学校文艺活动中惯常的袒胸露肚、成人化倾向等等,都要求我们掌握区分美丑的标准、区分色情与艺术的标准。要培养学生掌握这些标准,才能够使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那么,区分美丑的标准是什么?区分色情与艺术的标准是什么?要区分美与丑、色情与艺术,首先就需要知道美是什么,什么是美,这就是美的本质问题。

二、美的本质是什么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了。后来,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但都缺乏科学性。20世纪以来,随着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尤其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兴起,研究者们对于“本质”问题非常反感,斥之为本质主义、宏大叙事。现代的哲学(包括后现代哲学)是坚决反对本质主义的,因此他们形成了所谓的反本质主义。

在笔者看来,反本质主义是一种泄气的态度。因为两千多年以来,人们没有研究出本质(包括美的本质),在研究本质的过程中走错了路,陷入了二元对立的唯心主义道路,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所以泄气了,厌倦了,因此反对本质研究。

但是,美学领域停止了美的本质问题的研究之后,后果是严重的。由于没有研究出美的本质,因而拿不出区分美与丑的标准和色情与艺术的标准,导致人们以丑为美,以色情、暴力、血腥、荒诞、怪异为美。看看后现代的艺术作品诸如电影《星球大战》吧,那画面几无美感可言,他们是在解构美和艺术。总之,后现代的许多艺术,往往不具有多大艺术性,而更多的是具有思想性。

当今我国的艺术学与美学研究,要么就是跟着西方潮流,要么就是受“左”的思想束缚,停留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语句而固步自封,不敢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方向上前行创新。

马克思没有直接论述过美是什么或美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但是,从马克思对美的人或美的事物的评论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美学观点。马克思在其巨著《神圣家族》第八章对法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进行过长篇幅的评论。该小说的女主人公玛丽花本是贵族出身,因为家道中落,不幸沦落为妓女,但是玛丽花在非人的生活与环境中并未堕落。马克思以赞赏的语气评论道:“尽管她处在极端屈辱的环境中,她仍然保持着人类的高尚心灵、人性的落拓不羁和人性的优美。这些品质感动了她周围的人……并获得了‘玛丽花这个名字。”后来,玛丽花的父亲鲁道夫找到了女儿,把女儿拯救了出来。回到大自然中的玛丽花,立刻恢复了天真纯洁的美丽。马克思高度赞扬道:

“玛丽花虽然十分纤弱,但立即就表现出她是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愉快活泼、生性灵活的,只有这些品质才能说明她怎样在非人的境遇中得以合乎人性地成长。

……她总是合乎人性地对待非人的环境……她用来衡量自己生活境遇的量度不是善的理想,而是她固有的天性、她天赋的本质。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资产阶级生活的锁链脱去了,玛丽花可以自由地表现自己固有的天性,因此她流露出如此蓬勃的生趣,如此丰富的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美的如此合乎人性的欣喜若狂。”

马克思这么深情赞赏玛丽花的美。那么,玛丽花身上的美究竟是什么?显然不是她的身体、肉体(在世俗眼光看来,玛丽花的身体是“肮脏的”);当然也不是她身上具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因为她并未表现出高尚品质或高尚的行为壮举。显然,玛丽花的美在于她生命本质力量的自由或自然展现。生命之美展现出来,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愉快活泼、生性灵活”“自由地表现自己固有的天性”。

那么,美的反面——丑,又是什么?还是来看玛丽花。鲁道夫认为女儿由于长期身处妓院,因而身心“不干净”,于是把女儿送进了修道院。进了修道院后,玛丽花的天然本性、生命力量被宗教压抑了,她变成了一具苍白无力、生命枯竭、性灵泯灭、令人生厌的僵尸,玛丽花变丑了。她之丑,不在于她的身体或思想、品质,而在于她的生命被压抑。可见,人的生命自由或自然地表现出来就是美,一旦被压抑、被扭曲就丑了。

总之,不仅人的美在于生命自由或自然地展现,一切事物的美,都是生命自由或自然地显现。反之,丑就是生命的压抑或扭曲、异化,或生命的畸形显现。

在审美的领域,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天地宇宙、日月江河、山川石头、雕塑绘画、历史古迹等,无不有自己的生命。长城之美,是古代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生命,高超的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凝结。泰山、黄山等,看似无生命,其实是地球、宇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之美,美在两个方面。一是它们能够再现事物的生命。例如徐悲鸿画的马栩栩如生,把真实的马的生命再现了出来。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生命力量(智慧、创造力、想象力等)的对象化,是人的生命力的自由显现。

事物的生命是隐藏着的,我们感官所及只是事物的外表。悦耳的声音、华丽的外观、五彩的颜色、优美的曲线、比例的和谐,等等,只是生命的部分显现而已。而且,事物外现的东西,多数时候并不是事物的自由生命,而是事物被压抑、被扭曲、被异化的生命的显现(这就是丑)。然而常人却难以透过事物的外表体验和感受到事物的生命,尤其是人(类)的精神生命更是不直接外现的,所以更难以体验。这就需要专门的教育即美育。

从美的本质可以看出,美育的本质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生命活力,展现出自己的生命本质力量,表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活力,充满生气,生机盎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由生命,热爱生命、敬畏和欣赏生命,展现出生命美,实现席勒《审美教育书简》中所说的“人与人只能作为形象彼此相见”。

三、美育教师在美育课教学中如何运用美育专业知识

一个合格的教师所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本体性专业知识和条件性专业知识。本体性专业知识即学科知识,条件性专业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美育教师掌握了美育专业知识,如果在教学中直接把那些美育专业知识教给学生,那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在大学美育、中小学美育中时常发生。表现在:编写《大学美学》《大学美育》之类的教材,开设这样的通选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生掌握美学美育的学科知识;指导中学生阅读朱光潜《谈美书简》等学术专业类书籍。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的条件性专业知识。条件性专业知识要求教师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运用案例,进行讨论、交流、对话、批判、质疑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辨别力、审美鉴赏力,培养审美实践智慧。

美育教师容易犯的另一个错误是,只是教学生画画、唱唱歌、跳跳舞,深入下去教学生素描、油画、五线谱、编舞……这些不过是技艺教育,属于艺术专业教育,并不是真正的美育。真正的美育,是教育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辨别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在这些活动中,涵养学生的生命,让学生的生命自由或自然地显现,朝气蓬勃,生命旺盛,热爱生活,健康成长,积极阳光,走向美好的未来。具体而言,教师掌握了美学美育专业知识,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运用。

(一)运用美育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

美无处不在,人们所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为什么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呢?原因之一是丑也到处存在,并与美混杂在一起,人们难以辨认、区分,有时还以丑为美。因此,教师就需要运用美育专业知识来引导学生辨别美、发现美、欣赏美;如果发现丑的事物,就要进行评价、谴责、批判。鲜艳的花儿、茁壮成长的草木,无不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万里长城、故宫、天坛、古城墙、兵马俑等历史古迹文物,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生命的结晶,诉说着历史的生命;动听的音乐、美妙的舞姿,展现着表演者的美丽生命;雄伟的高山、奇特的怪石、洶涌奔腾的江水,是地球生命的显现;美术家的绘画作品,一方面再现了事物的生命,同时也是美术家生命的展现……相反,儿童舞蹈动作的成人化,并不是儿童生命的真实显现,而是不合年龄的机械模仿,是庸俗的;那些肉体与性感的展现,不是生命的自然显露(因为无论动物还是人类,其性活动都是尽可能隐秘进行,不愿意公开进行的),而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夸张行为,那些活动给观看者带来的不是心灵的平和、放松,而是欲望的激发、身体的紧张、血脉的偾张,所以是色情而不是艺术。

(二)运用美育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表现美

美育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还要引导学生表现美、创造美。表现美,有直接的表现和间接的表现,有表现事物或他人的美、表现自己的美。唱歌、跳舞、朗诵、体育竞赛、自己平时的衣着仪表形象与言行……就是直接展现自己的美,展现自己的身体之美、力量速度之美、和谐协调之美、心灵之美,自由展现自己的生命力量。间接的表现,如绘画、雕塑、文学创作等,一方面是表现他物的生命力,同时也是自己智慧与力量等的自由显现。

(三)运用美育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创造美的生命、美的生活、美的世界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教育学生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美丽人生,进而创造美的世界。美丽的人生与美的生命,从创造美好生活开始。美好生活包括美好的环境、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自己美好的形象与健康的身体、积极阳光的心灵等等。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有些家长可能会给自己的孩子穿金戴银、追求别墅豪车、穿名牌衣服、整天吃香喝辣、节假日四处旅游甚至出国旅游……这些过度的享受超过了生命的需要,会压抑生命的健康成长,因而就物极必反了。

美丽的人生不只是快乐、顺利的人生,更不是一味享受的人生,还包括奋斗、拼搏的人生,不屈斗争、顽强的人生,与阻碍自己生命发展的力量斗争,与假丑恶斗争,与黑暗斗争。最根本的美丽人生、美好生活,是需要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之中。所以,美的追求根本在于创造一个美的世界。在这样的追求与创造过程中,自己的生命力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最自由的展现,因此才是自己最美的人生。

总之,教师只有掌握了美学和美育的基本理论,具有美育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才可能是专业的美育教师,在美育活动中才可能站得高、看得远、看得深。尤其在当今社会风气不尽好、物质功利主义较盛、审美领域娱乐化庸俗化低俗化、美丑不分的时代,美育教师更需要具有专深的美学美育知识,才可能积极、正面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