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2020-10-26孟令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6期
关键词:有效整合小学科学信息技术

孟令娟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方式,为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平台,真正实现了“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种趋势,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科信息化教学,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整合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动力”,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效率也会大幅提高。目前,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喜欢看童话、动画、科幻等方面的电视,这是因为孩子们对这些童话、动画、科幻感兴趣,而回归我们的科学课,大多知识的传授还是单凭教师的讲解,对学生来说很空洞、枯燥,自然也就没有兴趣。所以小学科学课应努力创设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环境,将相关的知识编制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PPT进行教学,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观察烧红的木炭在纯氧中燃烧时,我先做实验,学生很感兴趣,然后用事先做好的PPT通过电子白板将木炭燃烧时的动态、声音、颜色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这种直观、轻松的环境中,能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此时学生探究的欲望强烈,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科学知识。

二、信息技术与科学课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进行整合,与以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实质的区别,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通过教师演示“课件”,学生观察“课件”中所呈现的内容,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信息技术就不再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教育方式。

(一)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科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涉及一些原理、规律性的东西,例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风的形成过程、岩石的形成过程等,这些都是我们无法直接看见的,凭借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口述或图片展示,没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枯燥乏味,还很难讲清楚。信息技术融合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资源,通过这些资源,能带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感受。

在教学“地球的运动”单元时,教师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运用课件或在互联网搜集到可用信息,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运动的形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年四季的变化以及北极星不动的现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教学“岩石和矿物”单元时,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人眼难以观察到的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通过视频或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其规律。

(二)整合使教学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现行的小学科学教材中,有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比如:四年级下册的《油菜花开了》《各种各样的花》,五年级上册的《做一个生态瓶》等课,受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许多现象是学生短时间内无法亲身考察或经历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是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信息资源不受时空的限制,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即使无法亲身感受,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途径加以了解和掌握。

(三)整合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考虑了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但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一切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展开。比如:在讲授四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时,笔者以课件形式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通过观察岩石标本掌握岩石的名称、形状、颜色、硬度等信息,通过网络搜集每种岩石的产地、形成的条件和形成的过程等资料,然后整理所有收集到的这些信息。一节课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各不相同,学到的知识也更多了,在整节课中运用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了很好的互动,通过网络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挥,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融合需注意的问题

教师应从科学课程的教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

网络上的资源非常丰富,但重复现象较多,质量较低,不能直接用于教学。若是全部由教师自制,又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受到一定技术水平的制约,不能精确地表现出设计的需求,甚至还会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

总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声音、动画等,把课文中“静止”的语言变成“活动”的形象,变单纯的说教变为“有来有往”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科学课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学习和探索,这就要求一线教育工作者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郝京华.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教育部.

猜你喜欢

有效整合小学科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初探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