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合作机制优化研究

2020-10-26姜进梅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相关者职教利益

姜进梅

摘要:作为试点,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与多个利益相关者息息相关。由于各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在实施过程中相互博弈,导致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职业院校合作简单叠加等问题,致使项目推进陷入困境。因此,各利益相关者需要通过整体统筹,优化资源;调研反馈,明确需求;搭建平台,规范管理等措施优化合作机制。

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利益相关者理论;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7C/08C-0083-04

1984年,美国爱德华·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最早提出“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这一概念,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1]。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无论是哪一方,不应仅仅关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单一目标,而应该更多关注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共赢。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各个利益相关者在平等的基础上,不能仅仅关注某些主体的利益,应兼顾和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能有效地推进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

一、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实施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与参与,包括政府、学校、学校管理者、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管理者,参与专业设计的技术人员等)等个体或群体。“任何领域合作的发生前提均基于合作主体间共同的利益诉求”。[2]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的实施取决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只要不同的利益诉求能够在合作中实现,合作才存在可能。

(一)政府: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原来要素低成本、资源高投入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我国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而科技和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以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及智力密集為显著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对从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等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各行各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一方面,政府明确在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中,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大体相当,保证中职教育应有数量比重;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和《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的出台,建构和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完善顶层设计,为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二)职业院校:提高办学吸引力,稳定生源

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涉及同一个类型教育的两个不同层次。从学校功能看,中职学校与高职(本科)院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具有技术性、专业性、职业性、行业性等特点。两类学校贯通不仅能够有效发挥教育资源优势,还能通过人才需求预测,系统地规划我国的人力资源战略,有利于系统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4]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近几年来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生源比较紧张,招生不满已成高职院校的常态。通过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高职院校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生源,而中职学校通过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也可以提高生源的质量,减轻就业压力,满足中职学校学生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大大提高中职学校办学的吸引力。

(三)企业:取得利益获取的主动权

作为经济实体,企业行为主要取决于利益。企业参与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参与建设成本是否大于产出。不同企业对利益理解和取得的判断不同,使企业参与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积极性具有变动性。如果企业将企业利益窄化,等同于短期经济利润,企业只会停留在人才培养需求侧,被动地判断职业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否符合企业需要。事实上,许多企业已经不满足被动等待,而是积极地参与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在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中,企业通过合作从人才培养的需求侧走向供求侧,在合作中获得人才资源、技术支撑、企业声誉、社会影响等多种利益。

(四)学生(家长):满足升学、终身发展的需求

在调查中,发现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的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逐年提升,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一方面,学生初中毕业进入中职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往往并不是学生主动的选择;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职学校的学生和家长,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在完成中职学校学业后有升学需求的学生越来越多。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打通了一条中职学校通向高职院校的通道,为中职学生终身发展提供了一条路径,满足中职学生的求学需要。

二、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困境

虽然各个利益相关者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但都可以在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中实现,所以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得到快速的推广和扩张。但是,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实施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相对独立,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一旦在利益博弈中利益获取出现了问题,就会使合作流于形式,甚至退出合作。

(一)企业利益获取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在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实施中,企业的参与度普遍不够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影响企业人才资源、技术支撑、企业声誉、社会影响等预期利益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一是企业实际获取的利益出现偏差。人才资源利益是企业在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中最期望获得的利益之一。由于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专业调研不够,现代技术更新较快等,目前一些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的人才培养与预期有所偏差,专业适切性不够,没有特色,影响企业人才资源利益的获得,降低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企业利益获取具有滞后性。根据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规划,企业最起码要在六年后才能全部获取到所有人力资源的利益。技术支撑、企业声誉、社会影响等利益的获取需要企业在前期有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尽管有政府的顶层设计和系列推动,大多数企业对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广泛、深入参与存有疑虑,“蜻蜓点水”式参与对企业利益获取效果不大。

三是企业利益获取受多方制约。与一般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同,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校企合作主体多元,较为复杂,人才培养的终端在高职(本科)院校,而人才培养的过程是由中职校和高职(本科)院校共同负责。在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中,企业需要与两所合作学校进行协调、协商,成本加大,企业各项利益获取的不确定因素就会增多,变大。企业参与必然会受影响。

(二)职业院校利益获取前置,导致合作简单叠加

从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推进来看,中职校和高职院校应是最大的获利方,中职校招生吸引力增强,高职院校也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生源。但是,从项目推进的时间轴上看,两类学校的获利均在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设立之初。获得前置就会导致在项目的具体推进中缺少动力,导致合作出现简单叠加操作的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方案断裂。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最大价值在于贯通培养,而贯通培养的基础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体化设计。但是,具体参与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的人员对此如果认识不到位,对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价值不够重视,在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在一些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中,合作的中职校和高职(本科)院校为减少因课程变动带来的人力及物力的投入增多,在制订便于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原有的中职课程与高职(本科)课程进行比对,只对相同的课程做前后移动的调整,没有从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角度进行重构,导致目前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呈现断裂的现象。

二是教育教学管理断层。由于各学校办学历史和不同学段要求,中职学校和高职(本科)院校有着不同系列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在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实施中,除了课程学习成绩和转段考试成绩之外,两个学段的管理大都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管理断层,沟通零散。

人才培养方案的断裂和教育教学管理的断层导致直接影响项目价值的实现。作为利益相关者,如果中职校和高职(本科)院校所获利益出现问题,合作就会难以持续,影响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的推进。目前,一些优质的本科院校没有生源的压力,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人才培养又是简单叠加,在人才培养上体现不了优势,特别是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影响本科院校考核。本科院校在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实施中获利渐无。特别是没有规模效应,运行成本增加,一些优质本科院校就不愿意继续推进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直至取消合作项目。

三、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利益相关者合作机制的优化

针对各个利益相关者在实践中博弈出现的问题,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必须优化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利益相关者合作机制。

(一)整体统筹,优化资源

目前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得到中职校、高职(本科)院校、学生等利益相关者普遍认可,规模发展迅速。例如,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从2012年开始招生,到2018年招生数占中职招生总数比例由原来的49.18%提升到60.37%,增加了11.19个百分点,已逐渐打通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升学之路。[5]当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已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规模时,政府应进行整体统筹,优化资源。

一是科学调整布局。在调查中,目前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在各个区域分布不平衡,相同的区域存在较多同质化项目。一方面在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推广时要注意区域间的平衡,另一方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合理调整区域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布局,整体统筹,防止出现人才培养出现过剩或不足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是引进项目竞争机制。在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中,高职(本科)院校居于主导作用。通过鼓励有相同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进行良性的竞争,优胜劣汰,特别要将人才培养一体化设计作为主要考核项,选择优质专业、愿意参与项目的高职(本科)院校是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顺利推进的首要条件。在同一个专业中,区域内的多所中职校与1—2所具有优质专业高职(本科)院校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优质专业的影响和辐射,也能使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形成规模效应,提高效益。

(二)调研反馈,明确需求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和了解其需求变化是合作的前提。在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中,通过专业调研和常态化反馈,才能明确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和需求变化。

一是做实专业调研,了解需求。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的人才培养与单独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高职(本校)院校人才培养不同,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其优势和特点是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的价值所在,也是各个利益相关者预期利益实现的基石。要准确把握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点,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做实专业调研。专业调研可以由高职(本科)院校牵头,中职学校配合参与,政府、行业、企业、学生(家长)提供信息并参与论证,调动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只有做实专业调研,各利益相关者的预期利益才会成为现实,特别是企业的人才资源利益才会最终实现,企业的投入才会持续获得技术支撑、企业声誉和社会影响等多种利益,企业才有持续参与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的动力源泉。

二是常态化反馈,了解变化。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会随着技术快速更新和发展而变化。因此,各个利益相关者必须通过日常的合作,如项目启动会议、项目推进研讨、校企合作项目、教学改革沟通和顶岗实习等各个环节,建立常态化反馈机制,了解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变化。

(三)搭建平台,规范管理

一是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强化利益共同体意识。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将各个利益相关者组成了利益共同体。为发挥利益共同体的作用,政府可以牵头,高职(本科)院校具体负责,由区域内中职校和高职(本科)院校相关专业负责人、相关企业技术负责人、行业协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等成员组成,成立某一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定期会议制度,专业建设委员会明确职责,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起到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建设智囊团的作用,为各个利益相关者达成更多的共识搭建交流平台。

二是基于一体化,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一体化是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的最大优势。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的教育教学管理都必须基于一体化,充分考虑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做到科学规划、统一管理。科学规划主要体现“两符合”,即教育教学规划符合学生在中职阶段和高职(本科)阶段时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职业教育技术技能教学规律,坚持能力导向,而非学科教育教学规律。统一管理主要是指中职学校和高职(本科)院校统一管理,将企业参与和教学改革统一纳入人才培养中来。

参考文献:

[1] R E Freeman 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Z].Boston:Pitman,1984.

[2]陈甜,林克松,安冬平.论职业教育校企共生性合作发生机制[J].教育与职业, 2013(7).

[3][4]褚建伟.中高职衔接人培养的价值追求与推进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19(1).

[5]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EB/OL].2018-1-1.http://www.jsve.edu.cn/channels/43790/list.htm.

責任编辑:曹鸿骅

猜你喜欢

相关者职教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I Love You, Dear China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