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实践知行合一,提高幼师师德水平

2020-10-26高志勇

教师·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

高志勇

摘 要: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教师的师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效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师德水平是决定教师能否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的核心因素。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营养,并将我国幼儿教育的各类职业规范、专业伦理知会于心、付之于行。

关键词:知行合一;诵读经典;评价监督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9-0010-02

要实现幼儿园教师(以下简称“幼师”)师德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需要广大幼师将教育部颁发的《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幼师的职业规范、专业伦理知会于心、付诸之行。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幼师广泛地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营养涵养师德。师德涵养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需要幼师投入真诚的情感,付出真实的行动。

一、诵读经典,先知后行

“传播优秀文化”是新时代幼师职业行为的十项准则之一,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也要求“充分发挥文化涵养师德师风功能”。我们把两者有机融合,让以文养德成为提高幼师师德水平的重要途径。以文养德,从诵读经典著作开始。引领幼师读好经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读与诵相结合。诵读需要集中精力,使大脑处于“排空”状态,在感知意义的同时感受气韵和节奏,从而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而且,读者在倾听自己的声音过程中可以获得充实和满足感。②读与演相结合。幼儿园可以结合幼师职业特点,利用例会、工作总结会等集会时机,开创传统文化小剧场。比如,教师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生动形象地演绎“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让全体参会教职员工深入浅出地理解了“家礼”的内涵,让诵读的内容真正深入人心。③读与思相结合。读经典的目标是在读过之后真正做到先內化于心,再外化于行。如何“内化于心”呢?除诵读外,最重要的是“思”,要结合自身实践和所见所闻,开展写心得或交流的活动。

二、案例征集,先行后知

要有针对性地落实幼师职业道德中的“知”与“行”,实践“知行合一”,开展案例征集活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①撰写叙事。幼儿园通过规划、制度、活动等要求幼师撰写教育叙事,并使之成为常态工作。教育叙事重在“事”与“实”,确保叙述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叙事案例可以是现象观察,如班上一名幼儿刚来园时总喜欢独自一个人埋着头躲在一旁,不搭理人,也不吃饭,教师怎么哄怎么劝,他也不理不睬,无动于衷。 叙事案例也可以是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如萌萌听不清,笔者就尽量让她在笔者身边,让她听清笔者的话;唱歌时,总是让她站在离音响最近的地方,让她享受到美妙的音乐。②交流升华。征集的案例先要经过核实认定,再对照要求编辑整理,然后在线上定期公布,或一周一案,或一周一议题,组织大家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交流。针对工作做法主要讨论“为什么这样做?”如笔者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幼儿原来是听力弱,别人说话不靠近耳边是听不到的。因为这个生理缺陷,父母很少带孩子去玩,这名幼儿逐渐不爱和别人交往,性格趋于内向。对这个案例,教师通过交流,就可以找到诸如“了解才能理解”“尊重是最好的理解,理解是最好的尊重”等认知点,针对一些观察现象或交流“这是什么”,或交流“该怎么做”。③反思延伸。每个案例都可以结合交流时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反思,包括体会与收获、经验与教训、原则与方法等;还可以有新的疑惑或认识,举一反三,产生新的联系、新的设想;还可以搜集新的相关的案例巩固或拓展教育认知,达到“行得明白,知得深刻”的目的。

三、跟踪引导,边行边知

要有效地落实师德规范,需要跟踪引导。①预设问题。对刚入职的幼师,提出一些特别的关注点。案例:某幼儿由于年龄比其他幼儿小,语言发展和自理能力都相对较差,吃饭时经常会将汤打翻,到了户外就不管别人,自顾自玩,对幼师的话置之不理。面对这样一个幼儿,该怎么做呢?幼师要独立自主完成一份解决方案,并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不断修改方案,并适当地作一些工作记录。②跟踪观察。为刚入职的幼师安排一名导师,让其开展跟踪观察工作,及时了解幼师工作的具体情况,尤其是予以特别提示的关注点的工作进程。在动态中生成指导策略,确定引导路径。③交流分析。导师要以问题为导向,把发生、发展及提升作为阶段性介入指导。以前面提到的年龄小的幼儿为例,设计这些问题:每次大小便在身了,是不是要及时给他换上干净的衣物,有没有嫌弃他的想法?是不是深刻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喜怒哀乐?早上来园是不是热情接待,以消除他对幼儿园的生疏感?一个问题一个阶段,通过对每一个问题的交流、分析以及解决,幼师就能从中体会这样一些道理:师爱就是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幼儿,师爱有一种巨大的力量等。④撰写案例。幼师要针对个案回顾写下工作过程中的所做、所见、所感,可将叙事与反思结合起来,案例参与集体交流,或拓展,或深挖,或升华,争取达到巩固、升华认知的目的,获得举一反三的资源。

四、评价监督,边知边行

高尚师德的形成在于高度自觉的建设。教师的职业规范和专业伦理构成丰富的师德教育内容,而师德养成是一个从觉知到觉悟再到自觉的过程,需要经过知、情、意、行循环往复的历练,不断巩固,逐步升华,形成习惯,进入高度自觉状态。①做好职业规划。教师进行职业规划有利于明确职业属性和基本特点,结合实际的成长目标有利于教师增强工作专注力,催生工作内生动力。其中,师德养成应成为职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不仅涵盖了理想情操方面的内容(如成为一名卓越教师或获得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的教师),还涵盖了专业伦理方面的内容(如尽己责、不抱怨、做真人、尊重学生等)。②规则分层“变现”。师德有高线,指向高尚;有底线,指向准则。师德涵养要从如何做到绝不突破底线开始,底线包括国家层面的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地方层面的教师职业行为的负面清单等。要想做到不突破底线,要学会将规则分层,然后由易到难,逐步磨炼,养成习惯,如尽己责,就可以从努力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开始,再到主动关心有教育难度的幼儿,然后到如何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③着力培育“自觉”。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这是一种专业自觉。这种自觉能够激发教师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责任心,且具化为高频率的内省与感悟,促使教师不断地把外部推动转化为内在的成长。

在涵养师德的过程中,多元实践知行合一,并把重点放在“行”上,有助于在新的形势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有利于更有效地落实教师的职业行为准则,为推进幼师道德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确保了教师师德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大文.论新时代师德建设的着力点[J].伦理学研究,2019(6):118-123.

[2]舒志定.论教师的专业自觉[J].教师教育研究,2017,19(6):10-13,23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与《实践论》中的认识方法问题探析
供热工程与热源教学中“知行合一”探索与实践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既晓之以理,又导之以行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创新教学应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