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及文化育人文献计量分析

2020-10-26李沂濛

李沂濛,刘 莉,杨 欢

(天津医科大学 图书馆,天津 300070)

2015年新修订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提出:“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1],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原有文献保障和信息服务职能的基础上,表现出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育人担当。为了解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及文化育人方面的研究现状,下文以CNKI中CSSCI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对中国高校涉及该方面研究的文献的发表时间、期刊来源分布、核心作者分布,作者单位分布和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为推动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及育人作用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及方法

文章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分别应用Bicomb2、SPSS20.0、可视化软件Ucinet和Netdraw对文献进行分析。

(一)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SSCI(含扩展版)期刊论文为数据源,采用高级检索方式检索,为尽可能保证查全率,分别使用了以下4个检索式:(文化育人OR文化传承OR文化创新OR文化创意)AND(高校图书馆OR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OR阅读活动OR休闲阅读OR悦读OR阅读疗法)AND(高校图书馆OR大学图书馆);(Living library OR真人图书馆OR活体图书馆OR human library OR活人图书馆)AND(大学图书馆OR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OR非遗OR物质文化遗产)AND(大学图书馆OR高校图书馆)。检索日期为2018年11月26日,共检索到文献1 063篇,去除不相关文献及重复文献,最终得到820篇文献。

(二)分析方法

首先,运用Bicomb2对820篇文献的发表时间、期刊来源、作者、单位和高被引文献进行统计;其次,使用SPSS20.0对Bicomb2软件生成词篇矩阵;最后,使用Ucinet以及Netdraw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找出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热点和趋势。

二、结果分析

分别从年代分布、期刊来源分布、核心作者分布、单位分布和高被引文献等方面对结果进行分析。

(一)发文年代分析

1999年底,黄菊屏最早在《江苏图书馆学报》发表了研究中国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及文化育人的论文,就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图书疗法提出了建议[2],这是该主题的研究首次在CSSCI期刊上发文。该方面研究从1999年到2018年11月的发文情况见图1。

图1 1999年12月—2018年11月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及文化育人研究发文趋势

从图1可见,中国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方面的研究分为3个阶段:1999—2008年为初始阶段,每年发表论文不足10篇;2009—201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每年发文数量达到数十篇;2015年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每年发表论文百余篇。820篇文献中,受基金支持的论文有127篇,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90篇,省部级基金项目37篇。可见,有关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及文化育人方面的研究逐渐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期刊分布

统计发现,这820篇文献分别发表于42种期刊上,其中发文量大于10篇的期刊有14种。这14种期刊主要涉及图书馆学及情报学等领域,共发文750篇,占总发文量的91.49%,每种期刊具体发文篇数及占总发文量的百分比见表1。

表1 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及文化育人研究高频期刊统计

表1显示,《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发表有关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及文化育人研究的文献最多,为107篇,占总发文量的13.05%;其次是《图书情报工作》发文73篇,占总发文量的8.90%;《高校图书馆工作》《新世纪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学报》以及《图书馆学研究》这4种期刊的发文量均超过60篇;《图书馆论坛》和《图书馆建设》等期刊的发文量在44~55篇之间。表1中的期刊大多数为核心期刊,这充分表明,一是该类研究论文的整体水平较高,二是图书情报类期刊对该研究主题比较重视,意识到了自己应该承担的文化育人责任。

(三)核心作者分布

核心作者通常是在指某一研究主题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也称活跃作者。以第一作者为统计对象,发现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及文化育人这一研究主题共涉及608位作者,发文总量为810篇,其中个人发文最多的为8篇。根据普赖斯定律计算得出,发文2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因此,该研究主题的核心作者人数为120名,占第一作者总数的19.74%;共发表论文322篇,占论文总数的39.75%。排名前10位的核心作者发文情况见表2。

表2 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及文化育人研究核心作者统计

从表2可知,刘时容发表8篇文献,排名第一位;王波发表相关论文7篇,排名第二位;郭文玲排名第三,发表相关论文6篇;排名5到10位的作者均发文5篇。数据表明,从事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及文化育人研究方面的核心作者发文量较低,实力还不够强,其行业引领作用也不够强。

(四)作者单位分布

研究发文作者的单位分布对促进中国各高校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方面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发现,820篇文献的作者来自562所大学,去重后剩余大学553所,其中北京大学发文量居于榜首,为23篇;南京大学排在第二位,发文21篇;郑州大学与武汉大学并列排在第3位,发文量均为19篇;重庆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并列排在第4位,发文量均为17篇;沈阳师范大学排名第5位,发文量为15篇(表3)。

表3 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及育人研究高产文献单位统计

表3是发文量超过10篇(含10篇)的作者所属的12所大学,这些大学总的发文量为187篇,占总数的22.80%。不难看出,对该主题的研究居于前列的单位大多数为国家重点高校,原因在于:一是这些高校图书馆本身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比较强。二是这些高校比较重视图书馆在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中的作用,是阅读推广领域的领头雁。三是这些高校大多数开设了图书情报或信息管理相关专业,对该方面的研究比较重视。但同时也可以看出,中国高校在该方面的研究存在严重的地域不平衡现象,西北地区无一所高校入围机构十二强。

(五)高被引文献

一般而言,一篇论文的被引次数越高,其学术影响力越大。图书馆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领域排名前10位的高被引论文可见表4。

由表4可见,排名前10位的高被引论文的被引次数均超过100,且这些论文的主题均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有关。范并思于2014年发表的《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3]一文被引307次,排名首位;王波于2011年发表的《图书馆阅读推广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4]被引排名第二位,同时他的另一篇论文《论如何认识和学习图书馆时尚阅读推广案例》[5]被引144次,排名第五位。该结果表明,在该方面的研究中,虽然核心作者群的整体实力不够强,但领军人物的实力及影响力十分突出。由上述作者的研究方向可知,阅读推广作为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表4 高被引文献列表

三、高频关键词及研究内容分析

分析某个研究主题的高频关键词对于从整体上把握该主题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具有重要作用。利用Bicomb2对820篇文献进行共词分析,合并同义、近义关键词和删除无意义关键词后,得到关键词1 258个,其中关键词出现频次大于10的有22个。对其进行两两配对,统计它们在820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形成22*22的共词矩阵,这22个高频关键词代表了中国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的研究热点(表5)。

表5 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部分)

由表5可见,近20年来中国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阅读推广和真人图书馆方面,词频分别为366次和147次;高校图书馆以及图书馆领域的学者为研究的主力军,其词频数分别为383次和142次。高校图书馆界的学者更关注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承及文化育人作用,他们关注的焦点主要为阅读推广活动、阅读疗法、全民阅读以及大学生阅读,这些关键词的词频数均大于30。从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不难发现,不论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还是研究图书馆学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对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阅读方面,特别是集中在阅读推广的理论、定义、模式、途径及阅读推广活动的案例与实践等。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生阅读、服务创新、数字阅读、经典阅读以及文化传承等也受到学者们不同程度的关注。

为了更直观地呈现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系,利用Ucinet网络分析软件,将表5的共词矩阵转换为##h的文件格式,之后导入Netdraw软件绘制高频关键词可视化共词网络图(图2)。

图2显示,围绕高校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大致可分为3层:关键词出现频率和相关度最高的第一层包含高校图书馆、图书馆、阅读推广和阅读推广活动;第二层主要围绕图书馆的服务展开,包含大学生阅读、真人图书馆、服务创新、读书活动、全民阅读、数字阅读以及经典阅读,第二层次的研究还包含了学生社团和读书会这2个关键词;第三层次的关键词涉及图书馆服务阅读服务、阅读疗法、包含微信、移动阅读、文化传承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以上研究内容不难发现,阅读推广以及高校图书馆围绕阅读推广展开的各种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的研究热点,阅读推广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主要方式。此外,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如读书会和阅读推荐等阅读推广活动。随着网络社交媒体和移动阅读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微信和移动阅读等新媒体开展文化育人活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将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

综上,欲提高中国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方面的研究水平,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在该方面的作用,一是要加强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方面的理论研究及人才培养;二是要调动更多高校图书馆参与到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中;三是建立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把文化育人工作纳入图书馆的日常业务工作中,设立专门的文化育人部门,从多视角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育人活动,勤研究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在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承担起新时代文化传承育人的使命,为实现高等学校全方位育人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