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9岁特困老人不服老种植葡萄走上致富路

2020-10-23廖涛王兴一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致富路葡萄园香菇

廖涛 王兴一

“你们看,这就是我的葡萄园,它既是我的‘摇钱树,又是我的‘金疙瘩,我的葡萄畅销得很呢。”老人一边自豪地说着话,一边领着记者走进他的葡萄园。“今年的葡萄行情非常好,前段时间每天都有不少客人前来订购和采摘,按每斤8元的市场价计算,我今年有近3万元的收入。”老人脸上流露着笑意。

金秋九月,瓜果飘香。在河南省南召县白土岗镇付庄村的葡萄种植园里,绿莹莹的葡萄藤上仍有稀疏的果实隐藏在叶子中间。69岁的村民常文付正在整理园内的杂草,他家的葡萄园基本已经罢园,火热的销售接近尾声。

精神矍铄的常文付不仅将葡萄产业经营得红红火火,让人意想不到是,他还是村里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志智双扶”的“明星”。

常文付的“致富路”得益于精准脱贫攻坚战。2017年,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通过实用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了葡萄种植技术,种植了4亩葡萄,建起了自己的葡萄园,并在葡萄藤下套种西瓜。这位69岁老人,每天起早贪黑“泡”在葡萄园里,像照看自己的孩子一样,看护着这些绿翡翠一样的葡萄果。

葡萄酸甜味美,创业艰辛不易。创业伊始,没有启动资金,常文付向亲戚朋友借,没有流动资金,村干部主动施以援手。常文付是个勤快的人,别看他上了年纪,但干起活来心细如丝,手脚麻利,像棒小伙子一样。

为增强葡萄生长阶段所需的养分,常文付每年都用鸡粪作肥料,将其埋在葡萄根部的土里,并按时除草、浇水、剪枝、打芽,让葡萄“吃饱、喝足、爽身”,营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初夏,雨水充足的葡萄生长旺盛,藤蔓上的枝条向四周生长,为了不让葡萄的枝条平铺在地上,方便后期剪枝、去芽和采摘,他冒着酷暑用细铁丝绑枝条。走进常文付的葡萄园,只见一排排葡萄长势茂盛,整齐规范。

常文付每年都能领到政策性补贴,本该安度晚年的他有点“倔强”,主动发展特色产业,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我身体硬朗,有手有脚,为什么要白吃白喝呢?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只要干得动,就要自食其力,尽量不给国家添负担。”常文付说。

2018年,常文付又追加投资2万元,在镇、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将葡萄园扩建到7亩。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精心管理,葡萄品质、品相都很好,很快打開了市场销路,收入大幅增加。常文付不仅自身顺利脱贫摘帽,还带动周边10多户群众依靠种植葡萄走上致富道路。

年近古稀的常文付整天在葡萄园里忙碌,每当周边种植葡萄的群众前来取经,他都手把手地指导葡萄的栽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在葡萄成熟的关键时期,往往高温多雨,他教给群众如何预防霜霉病、炭疽病、灰霉病和红蜘蛛。

“今年,除了继续种植葡萄,我还在学习种植香菇,计划在村里建设个香菇大棚,让乡亲们吃上我种的新鲜香菇。”对于将来的打算,不善言辞的常文付憨笑着说。

近年来,白土岗镇结合实际,发挥区位优势,推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以培育特色农业产业为重要抓手,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让贫困群众走进产业链、融入产业链、富在产业链。截至目前,白土岗镇建成了中药材繁育种植产业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樱桃种植基地、晚秋黄梨种植基地等各类特色扶贫产业基地10多个,惠及贫困群众500多户。

猜你喜欢

致富路葡萄园香菇
乡村振兴致富路越走越宽
葡萄园迷宫
新疆:“紫花花”铺就致富路
辽西地区葡萄园作业历
香菇何首乌降血脂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合作社铺通致富路
小香菇的奇遇
劳动的喜悦
葡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