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十载匠心相伴 一辈子初心不改
——记首钢矿山机械厂退休劳模王守义

2020-10-23

工会博览 2020年27期
关键词:机械厂机加工车工

王守义,今年71岁,是首钢矿山机械厂的一名退休职工,曾先后三次被评为厂级和首钢矿业公司级先进职工,四次被评为首钢总公司先进个人,连续十一年被首钢总公司授予“首钢四化尖兵”荣誉称号,连续八年被评为“首钢优秀共产党员”,先后八次被评为“北京市立功竞赛标兵”。1992年获得“首都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曾担任北京市石景山区人大代表。

1970年,中学毕业后,王守义被分配到了首钢矿山机械厂金工车间,成为了一名车工,一干就是40年。回顾40年工作经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车工,他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守匠心,成就人生;保持红心,充满激情。

“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王守义刚入厂时,首钢矿山机械厂生产条件远不如现在,低矮简陋的一个小厂房里,挤着两个车间,南边是机加工车间,有20几台设备,精度和设备性能都比较落后。当时年轻人读书学习、钻研技术的氛围不浓厚,许多人由于技术欠佳、责任心不强造成了产品报废、车床被损。王守义回忆说:“一位老师傅痛心地说,孩子呀,不管到啥时候,咱干工作,技术和责任心都是不能扔的啊!”

这话对王守义的触动很大,也在他心里牢牢扎下了根。从那时候起,他就决心一定要学好技术,当一名过硬的车工!但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家都知道,车工技术性很强,要求操作者不光会操作机床、懂得加工原理和机械维护,还要会看图纸、会计算各种角度和尺寸,初中、高中阶段所学的几何、三角函数知识,在这全用得上。而这对于文革期间毕业、基础理论学习不足的学生王守义而言,无疑是个挑战。

为尽快适应岗位需要,王守义把中学课本带到了单位,又买了50多本车工专业书籍,预备了两个笔记本,一个记问题,一个记答案。刚开始,问题的记录本总是越记越多,而答案却经常找不到。为此,他不停地看书,不住地请教师傅们,甚至周末也不回家,一个人跑到唐山治金机械厂、唐山水泥机械厂、林西机械制修厂去了解设备,观察零部件的规格,安装使用性能,以及机加工中的各种工艺。一个星期天,他一大早就钻进了唐山水泥机械厂的机加工车间,正赶上这个车间在加工破碎机躯体,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靠模板”方法。这种方法从来没有见过,他一下子来了精神,拿起笔记本边听边记,大半天的时间过去了,连中午吃饭也忘记了。

七个月的学徒期,通过不断学习,王守义成第一个出徒单独作业的“新手”。工作中,他从不挑肥拣瘦,一些别人不愿意干的难活和新活,他总是主动申请,把它当做一次学技术长本领的好机会。1992年11月的一天,球团厂送来一件回转窑三档托轮的紧急加工任务。活茬多、工时安排少、用户催货急,工友们都不愿意接。“没人愿意干,我干!”他向段长把活要了过来。为高效高质量完成任务,他反复研究了好几遍图纸,制定了左右刀架分层、同时切削和一刀多用、前后往返切削的加工方案,50个小时的任务,他提前20小时就完成了,而且质量一级。他总结出的“一刀深、二刀浅、三刀保证公差准”操作方法,之后在全车间进行了推广。

在王守义的职业生涯中,“学中干、干中学”是一种习惯,提升本领是40年不变的追求。

“为用户负责,在岗位尽责”

多年来,王守义始终坚信一句话: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只有不到位的责任心。

为了加深对机加工工件的认识,工休时,他经常一个人骑车到两矿三厂去观察和了解各种设备及其零部件的性能、规格、安装和使用情况。1995年12月,水厂选矿厂送来一件4.5米×6米球磨机上的衬套,需要修复加工。接到任务后,他按图纸尺寸、技术参数和修复说明认真检查工件期间,他忽然发现需要加工的两个台阶部位的尺寸有些不对劲儿,怀疑是否标错了。通过与平时到厂矿看设备时记录下来的资料对比,果然发现与现场实际不相符,如果照这样加工出来,工件是安装不上的。于是,他急忙找有关人员核实,发现是尺寸标反了。经过更改,不仅避免了备件加工的重大质量事故,也为主流程精矿粉打高产争取了宝贵时间,受到了业主单位的高度赞扬。事后,有人跟他说,按图纸加工是天经地义的事,你管那么多闲事干嘛?他说:“干活不能只对自己负责,还要为用户负责,为企业负责。”

1991年,球团厂检修会战期间,机械厂接到球团厂回转窑二托轮需要大修的任务,车间负责人告诉王守义回家待命。一说检修急件,机加工的人都清楚,那就意味着一拿到活,就得连轴玩命地干,三天也是它十几天也是它。所以在待命期间,多数人选择在家休息,但王守义脑子里想的却是怎么把准备工作做到最好。于是他骑上自行车直奔球团厂检修工地,爬上回转窑平台仔细查看托轮的安装情况,掏出米尺左右丈量,把现场安装参数了解得一清二楚后,才骑车赶回车间,制定出了加工方案。等到工件一上机台,王守义连续23小时不下岗,活干得既漂亮又麻利,既保证了工期,也保证了质量,受到了公司领导的表扬。

多年来,王守义潜心钻研车工技术,先后发明了二轮多用复合走刀法、三合一综合测量法等50多项最佳操作法,并且进行了加工大工作台、偏心胎具制作等十几项革新改造项目,其中《轧模套高速转车最佳操作法》获首钢总公司1992年度最佳操作法发明一等奖。

“工作就是事业,热爱就是奉献”

王守义认为,作为一名劳动模范、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有爱岗敬业、吃苦奉献的品质,作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成为一面飘扬的旗帜。

1989年开始,王守义相继被推选为两级公司职工代表、北京市石景山区人大代表、首钢矿业公司工人委员会委员。担任职务就要履行职责,因为时常要参加一些民主活动,为了不影响生产,他想方设法挤时间抢任务,只要有急活,不论是白天、晚上,还是节假日,加班加点是常事。他坚持班上早开机、晚停机,中午吃饭不歇机,饭随活走,啥时腾出手来,啥时是吃饭的时候。因此,王守义的爱人给他送饭是常态,经常吃冷饭也是常事。

一个冬天的晚上,为抢修烧结厂的急活,他一人同时开动3.5米和4米两台立式车床抢任务,30多米的距离来回地跑;两层楼高的机架,上上下下地爬。正当他手握20多斤重的套管针子挥汗大干的时候,突然感到眼前一阵眩晕,他立刻意识到身体出了状况,可一想到手头的活要紧,还是咬着牙坚持把加工件干完。回家后,爱人发现他的脸色不对劲,赶忙带着他去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说是中风先兆,必须要住院进行治疗。一听说要离岗住院,他立马急了。为了保证不耽误生产任务,经过反复与医生商量,最终同意他每天只用半天时间治疗,于是他主动找到车间领导,要求把自己的班次调整到中午和晚上,仅拿出上午半天时间到医院进行治疗,领导也只能勉强答应了他的请求。就这样,一件原需要64个小时的任务,硬是提前了40个小时完成。

在几十年的工作中,王守义时刻以一名劳动模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40年产品质量合格率100%;出勤率达到100%;八小时内创高产,平均每年完成22个月的工作任务;各类事故为零,平均每年节约电耗10.54万kwh,设备始终保持甲级维护,达到“机光马达亮、物见本色铁发光”的标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王守义已经退休十年有余了。退休生活虽说是安逸舒心,但他却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总是积极参加社区环境治理、义务巡逻等各类社区建设活动。2020年新冠疫情袭来,百里矿区近三万户居民,社区防疫形势严峻。“如果人员不足,请让我顶上去!”七十岁的王守义写下请战书递交给街道,在滨中小区防疫宣传、社区巡逻。一个多月的志愿服务,他一天没有间断,从未迟到早退。

退休不褪色。王守义用一份热爱、一份守候,在平凡的岗位上充满激情、无怨无悔。他的这份精神,感染着新时代首钢矿山人,在第三次大发展的新征程中奋勇前行。

猜你喜欢

机械厂机加工车工
无锡大隆电工机械厂
安丘市宏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原安丘市华
——机械厂)
空调压缩机机加工生产线的精益改善研究
江汉石油第四石油机械厂
道岔车工电联合整治管理经验
经济体制转型中的三线调整——以辽宁新风机械厂(1965—1999)为例
基于ArtCAM的数控雕铣机加工浮雕零件研究
基于Creo2.0的三维机加工工艺设计方法
浅谈车工实习的设置
中职数控车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