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神阙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20-10-22韦丽萍齐建华梁谊深余静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穴位

韦丽萍 齐建华 梁谊深 余静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广西柳州 54500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障碍性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类型,但由于该病的致病因素复杂且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缺乏[2],加上存在多种重叠的非特异性症状,增加了临床诊断难度[3]。近年来西医对该病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西医治疗效果仍不太理想。在临床不断实践中,发现中医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本研究对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神阙灸治疗该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8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来自于2015年1月~2018年12月曾于柳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就诊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男18例,女23例,年龄23~71岁,病程1~11年;对照组男17例,女24例,年龄22~70岁,病程1~10年,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西医以IBS罗马Ⅳ诊断标准[4]为依据,最近3个月内每周症状发作至少1日,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1)腹痛发作与大便次数改变有关;(2)腹痛发作与腹痛和排便相关;(3)腹痛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改变,成型或块状便<25%,不成型(糊状)/水样便≥25%;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5]中关于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标准,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2项及以上。主症:(1)腹痛即泻,常因恼怒或精神紧张而发作或加重,泻后痛缓;(2)少腹拘急。次症:(1)情志抑郁,善太息;(2)肠鸣矢气;(3)纳呆腹胀;(4)急躁易怒;(5)便下黏液;(6)舌苔薄白,弦细或脉弦。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并以腹胀、腹泻为主诉;(2)参与本次研究前未采用任何药物治疗;(3)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且自愿配合本次研究。

1.4 排除标准

(1)患有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病变、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2)存在其他类型肠易激综合征或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的患者;(3)存在影响消化道动力的全身疾病者;(4)存在肠道肿瘤、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肠病的患者;(5)存在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的患者;(6)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7)对本次研究中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

1.5 方法

1.5.1 对照组 常规西医治疗。口服复合乳酸菌胶囊(江苏美通制药有限公司,H19980184,规格:0.33g)0.66g/次,3次/d;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山西三裕制药有限公司,H2001069,规格:0.1g)0.2g/次,3次/d。连续治疗4周。

1.5.2 观察组 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联合神阙灸治疗。(1)穴位注射:取穴双大肠俞、双肝俞、双脾俞、双天枢、双足三里。每次交替选取两组同名穴,即4穴,常规消毒穴位及周围皮肤,垂直进针快速进入皮下,在患者自觉局部酸胀无疼痛且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黄芪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Z33020179,规格:10mL/支;注射器的规格为2.5mL),每个穴位各0.5mL,隔日1次,持续治疗4周。(2)神阙灸:将点燃的艾条一端对准神阙穴,距离患者皮肤2~3cm,以患者感受到局部有温热感为宜,30min/次,1次/d,持续治疗4周。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IBS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 symptom severity scale,IIBS-SSS)[6]评估两组患者的病情,总分为500分,共包括五个维度,其中IBS-SSS评分<75分为缓解期,75~174分为轻度,175~299分为中度,≥300分为重度,分值越高病情越严重。(2)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为参照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显效: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排便次数较治疗前减少,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有效:大便性状和次数稍有改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每组临床总有效率=(每组总例数-无效例数)/每组总例数×100%。(3)统计停药后3个月内出现的复发情况。

1.7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IBS-SSS评分比较

观察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前的IBS-S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IBS-SS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的IBS-S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BS-SS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BS-S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41 244.52±59.78 179.83±54.02 5.141 0.001观察组 41 244.60±59.67 142.49±41.07 9.026 0.001 t 0.006 3.523 P 0.995 0.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为95.12%,对照组为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复发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复发2例(4.88%),对照组复发11例(26.8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高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药物、激素、饮食、情绪等诸多因素均可能导致高张力胃肠道运动发生或加重。临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目标在于改善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方面主要采用促动力药物、缓解平滑肌痉挛药物、止泻药等。采用复合乳酸菌胶囊、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该病可起到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胃肠道运动等作用,有助于改善腹部不适等症状,但难以将患者的所有症状改善,在停药后容易复发。

传统中医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无详细的记载,但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常见于中医的诸多疾病中,如“泄泻”“腹痛”“便秘”等。中医认为该病的病位在肠[8],气机失调、肝郁脾虚为该病基本病机,因此临床治疗应注重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益气化湿[9]。以往临床中在饮食调节的基础上多采用复合乳酸菌胶囊、马来酸曲美布汀、匹维溴胺等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恢复胃肠道功能,但受到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性的影响,单纯的西医治疗无法根治该病。穴位注射法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是传统针刺与现代肌肉注射的结合[10],一方面能够刺激相关穴位,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药物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选择大肠俞、心俞、肝俞、脾俞等穴位进行穴位注射,能够促进患者痛阈的提高[11-12],进而改善腹部症状,且黄芪注射液具有扶正祛邪、益气健脾、疏肝利湿、温中和胃的功效[13],能够有效调节胃肠气机,促进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神阙穴为任脉上重要穴位[14],对该穴位进行艾灸,能够起到温阳散寒、温经止痛、健脾止泻、理肠和胃、消除胀满的效果,在穴位注射后进行神阙灸可利用温热刺激促使药效得到充分的发挥[15]。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能够调节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机体胃肠激素水平,促使胃肠运动正常化;而刺激神阙灸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和肠道功能的改善,联合应用可缓解病情,改善临床症状,并能够减少复发。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与神阙灸联合治疗同以往的治疗方法相比,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肠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可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避免患者再次入院。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BS-SSS评分明显下降,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复发率比对照组低,较好地说明了该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西医治疗更加优越。

综上所述,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与神阙灸联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该病的复发率,促进疾病的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黄芪注射液穴位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夏季穴位养心
黄芪是个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