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20-10-22欧阳珊罗宜红罗卓卿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医护低血糖组间

陈 香 欧阳珊 罗宜红 罗卓卿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广东普宁 515300

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慢性病,同时也是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控制血糖,并且糖尿病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这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均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数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糖暂时控制,此时患者往往忽略了继续规范饮食、行为、用药的重要性,则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临床上要加强医护合作,从而提高患者在治疗和护理中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1-4]。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更加强调临床工作中医生和护士的协调性和统一性,真正将医生和护士两个群体合二为一,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护理质量和医院的工作质量。现将我院收治的2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4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纳入标准[5-7]:(1)所有研究对象均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即: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糖耐量试验≥11.1mmol/L;(2)所有研究对象患糖尿病的时间均超过6个月;(3)基本资料完整;(4)患者对于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5)本研究中选择的随机分组方法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要求,经我院伦理相关部门批准通过。排除标准[8-10]:(1)合并严重的肝肾、心肺功能障碍;(2)合并恶性肿瘤;(3)合并认知障碍或言语表达障碍;(4)有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病史;(5)非自愿参与此次研究,随访丢失。

观察组男65例,女55例;年龄41~78岁,平均(58.6±2.3)岁;病程1~13年,平均(6.1±1.2)年。对照组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40~76岁,平均(57.1±3.0)岁;病程1.5~13年,平均(6.08±1.2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由医生和护士分别完成各自的工作内容,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开药,向患者介绍用药方法。由护理人员对患者介绍按时用药和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为患者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1.2.2 观察组 采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具体如下。(1)成立医护一体化管理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长、护理人员和科主任,形成一体化管理的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小组内各位成员的职责。在工作中,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精神状态、心理状态评估结果,共同商讨、制定具体的治疗和护理计划。(2)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医生和护士共同负责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共同进行晨交班、查房,在查房的过程中,护士负责汇报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血糖检测结果,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评估,与医生及时沟通,医生综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护理人员提供的动态评估结果,提供进一步的治疗方案。让医生和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均有全面了解,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及时、更全面、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3)开展医护一体化管理的健康教育。在临床工作中,医生负责向糖尿病患者详解疾病的发生原因、病理,以及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预防和治疗措施等,同时向患者讲解低血糖的危害性,叮嘱患者务必要合理控制血糖。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饮食指导、健康锻炼、血糖自我管理、情绪管理以及低血糖反应、低血糖的处理方法等,向患者介绍相关注意事项。通过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共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可以让患者对疾病有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两组患者均在6个月内结束医院护理服务后出院。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随访1年,观察指标:(1)计数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计算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并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2)计量指标:①血糖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并对两组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进行比较。②血脂指标:在干预前、干预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脂相关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并对两组的各项血脂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评价标准[11-13]:对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认知水平进行测定,评估方法为问卷调查,总分为30分,评估内容包括合理饮食(10分)、健康锻炼(10分)、情绪管理(1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认知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各项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n=120)护理前 9.86±1.05 12.54±1.03 8.96±1.08护理后 6.02±1.32 9.32±1.52 6.23±1.05 t 24.939 19.211 19.853 P 0.000 0.000 0.000对照组(n=120)护理前 9.88±1.06 12.58±1.05 8.98±1.12护理后 8.45±1.16 11.78±1.51 7.85±1.06 t 9.968 4.765 8.027 P 0.000 0.000 0.000 t护理前组间比较 0.146 0.297 0.141 P护理前组间比较 0.883 0.766 0.888 t护理后组间比较 15.148 12.577 11.894 P护理后组间比较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各项血脂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相关指标比较(±s,mmol/L)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相关指标比较(±s,mmol/L)

组别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观察组(n=120)护理前 3.96±0.25 3.05±0.12 3.96±0.11 2.02±0.11护理后 2.11±0.23 2.15±0.62 2.52±0.16 3.21±0.16 t 59.656 15.611 81.242 67.137 P 0.000 0.000 0.000 0.000对照组(n=120)护理前 3.98±0.27 3.06±0.14 3.97±0.12 2.03±0.12护理后 3.65±0.51 2.78±0.36 3.32±0.24 2.21±0.22 t 6.264 7.941 26.536 7.868 P 0.000 0.000 0.000 0.000 t护理前组间比较 0.595 0.594 0.673 0.673 P护理前组间比较 0.552 0.553 0.502 0.502 t护理后组间比较 30.154 9.626 30.382 40.269 P护理后组间比较 0.000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患者糖尿病认知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合理饮食、健康锻炼、情绪管理上的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糖尿病认知水平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糖尿病认知水平比较(±s,分)

组别 n 合理饮食 健康锻炼 情绪管理观察组 120 8.02±0.25 8.11±0.37 8.12±0.46对照组 120 5.48±0.16 5.86±0.49 6.33±0.55 t 93.742 40.142 27.347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疾病,临床上要合理控制血糖,血糖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往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但医护人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干预效果不佳[14-16]。因此,临床上需要将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结合,并在护理过程中融合医生的意见,在诊疗过程中考虑到护理工作的执行,将医生和护士两个群体更好的合二为一,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本研究旨在评价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过程中与常规护理进行对照,研究显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优势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第二,可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第三,可改善患者的血脂相关指标;第四,可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总体干预优势显著,充分体现了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院的工作模式,以往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内容是有明确划分的,虽然将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区分开可以确保医生和护士完成各自的工作,但却忽略了两者之间本身存在的相关性。此种工作模式改变了以往的独立工作模式,而是转化为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医生和护士可以为患者的诊疗和护理方案共同献策,大大的提高了医生与护士的合作度[17-18],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且医生和护士共同查房,能够对患者的病情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并及时发现护理和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19]。此外,医生与护士共同完成健康教育,可以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治疗与护理工作中,让患者有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了解,更好的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将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上可获得理想效果,更有助于相互沟通,护士能及时向医生反馈有价值的信息,随时调整治疗计划,更大限度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医护低血糖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