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病患者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疗效观察

2020-10-22陈桂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麻木颈椎病穴位

陈桂云

山东省宁阳县中医院政工科,山东宁阳 271400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发病率较高,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及混合型,以神经根型多见,一般颈椎4~5和5~6为好发部位,发病后多出现颈肩上肢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和体征[1-2]。中医认为颈椎病多因风寒、外伤、劳损或长时间某种固定姿势致气血运行受阻等因素造成,属于中医痹证范畴[3-4]。目前西医主要以利水消肿、消炎止痛等为主,疗效欠佳。中医治疗颈椎病多用外治方法,安全有效,如采用针刺、电针、推拿、拔罐等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护理在针灸联合走罐治疗颈椎病患者中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干预颈椎病的方案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我院颈椎病患者病例资料82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6例,对照组36例。所有患者均西医诊断符合《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5]关于颈椎病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 2012 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排除标准:存在有严重原发性脏器疾病者;妊娠期或即将准备妊娠者;过敏体质,或者有严重皮肤病者;依从性差或不能坚持治疗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针灸治疗和走罐。根据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取穴颈夹脊穴、肩中俞、肩井、外关、风池、大椎、太阳及颈2、3、4、5、6夹脊穴等穴位,局部皮肤消毒,用2寸毫针垂直进针,至一定深度得气后,采取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后出针。走罐治疗:选取太阳经及疼痛明显的局部穴位走形,表面皮肤适当涂抹润滑剂,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疼痛VAS<3分时由管床护士指导进行旋肩、米字点头、转颈等功能训练;纠正不良习惯及姿势,指导患者生活日常,避免长时间低头看书、工作,嘱患者平时注意颈部保暖,少食冷饮,枕头高度应合适。发放健康宣教手册等。研究组进行中医特色护理:(1)给予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对症护理,指导患者做到自我管理[6]。具体如风寒湿痹型者嘱患者注意日常保暖,食用温热性饮食为宜,指导进行适量的运动,搓热手掌点按大椎、风池、足三里等穴;气血亏虚型者嘱其服用黄芪、熟地黄、当归以补血益气,日常起居动作勿急躁,宜轻柔;配合点按足三里等穴位,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肝肾不足型者宜多吃芝麻、莲子、木耳等食品,搓热双手每日按摩肾腧、命门穴,给予患者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血瘀气滞型者应避免食用煎炸、油腻等食品,多食用富含纤维素食物,搓热手掌点按丰隆穴、中脘穴、足三里等穴位。(2)教会患者及家属简单穴位的按摩:嘱患者放松,认准印堂、攒竹、太阳、百会、大椎、内、合谷关等常用穴位位置,先垂直按压后再作环形按摩,力度适中,以患者感到酸麻胀痛为宜,出院后可方便进行穴位按摩。(3)情志护理[7]。护士根据患者术后的心理及情绪状态,以中医理论的”五志过极”和”以其胜治之”为护理原则,即喜胜忧、怒胜思、思胜恐、悲胜怒、恐胜喜原则,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全面照顾、以情胜情、辨证施护,开展有针对性的情志护理干预。医务人员应密切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并对病人的不良情绪进行疏通开导,保持良好乐观的心理状态。(4)饮食起居指导。嘱咐患者忌烟酒辛辣刺激饮食,慎起居,注意防寒及保暖干爽,忌风吹、受寒受湿,以远离寒湿之邪,预防病情进一步加重。(5)人性化健康教育小课堂:采用一对多的模式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解,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自身的疾病和注意事项等。

1.3 观察项目

(1)中医证候积分包括上肢麻木疼痛、颈肩部不适、手指麻木疼痛三个部分,每个部分0~3分,症状严重程度和分数成正比[8]。(2)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9]对患者疗护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分容分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5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100分,患者分数与其生活质量呈正比。(3)安全性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上肢麻木疼痛、颈肩部不适、手指麻木疼痛的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上肢麻木疼痛、颈肩部不适、手指麻木疼痛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组别 n 上肢麻木疼痛 颈肩部不适 手指麻木疼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6 2.37±0.72 0.63±0.56 2.43±0.68 0.73±0.52 2.17±0.79 0.63±0.49对照组 36 2.23±0.73 1.07±0.52 2.37±0.72 1.37±0.56 2.13±0.68 1.13±0.35 t 0.714 3.115 0.369 4.553 0.175 4.56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及治疗前(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各类型颈椎病发病的早期,皆因颈部肌肉痉挛所致,长期低头工作是引起颈肌慢性劳损的最直接和最常见的病因[10-12]。祖国医学中颈椎病属于“痹症”“颈背痛”“头痛”“项痹病”“眩晕”范畴,这一疾病的发生时多种原因相互、共同作用的结果[13-14]。中医的针灸对轻到中度颈椎病的效果较好,可以疏通经络气血,使得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配合得当可使症状快速缓解,走罐是延伸(单纯)拔罐“吸力”为动态“滑动摩擦力”,即将单罐的负压吸力与走罐时的摩擦力,共为合力,作用于人体体表皮层,施治于经脉、腧穴、肌腱,从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气血。

本研究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治疗颈椎病,根据中医辨证理念和中医情志理论,视患者具体病情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和情志护理,从而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恢复,缓解症状,降低疼痛以及提升生活质量,为颈椎病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15-16]。此外目前颈椎病伴发情绪障碍的患者越来越多,刘亚梅等[17]针对颈椎病伴发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很多单因素分析均与情绪障碍有关(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项疼痛、肢体运动障碍、教育水平和病程均是颈椎病伴情绪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张礼娟[18]研究发现情志护理结合穴位按摩能够显著改善颈椎病后抑郁患者的病情,本研究与文献研究基本一致。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研究组上肢麻木疼痛、颈肩部不适、手指麻木疼痛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及治疗前(P<0.05);且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相符[7]。说明在颈椎病临床护理服务中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患者部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文献研究也证实中医综合护理可提高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减轻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并减轻负面情绪[19-20]。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护理能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麻木颈椎病穴位
麻木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夏季穴位养心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浮生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