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的可行性研究

2020-10-22苗玉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艾司西普兰帕金森病

苗玉敏

上海中冶医院内科,上海 200941

帕金森病,一种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出现姿势反射障碍、日常行动迟缓、运动肌肉僵直、情感障碍等,中老年为高发人群,属于一种老年性的常见病[1]。帕金森病在经过相应的诊断后,如未能经过及时的治疗,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使治疗的困难度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后期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还会导致患者合并多种精神、心理障碍[2]。目前,临床常采用西酞普兰类抗抑郁药物对帕金森合并抑郁症患者予以治疗,虽然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但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3]。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具有选择性,且药效迅速、持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为寻找有效治疗方式,本研究分析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6月我院帕金森合并抑郁症患者64例,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2例,A组男20例,女12例,平均(59.4±7.0)岁,平均病程(6.12±1.06)个月;B组男23例,女9例,平均(60.2±7.4)岁,平均病程(6.23±0.48)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B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即给予患者口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丹麦灵北药厂,H20160009)10mg/次,1次/d,可随餐吞服。A组患者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即予以患者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H20080599)10mg,一日1次。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式的运动评分与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总治疗效果,并根据帕金森病统一临床评定量表(UPDRS)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表现为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不在产生帕金森病临床表现,评定量表的评分指数>50%;有效表现为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帕金森病临床表现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评定量表的评分指数:20%~49%;无效表现为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帕金森病临床表现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评定量表的评分指数<20%,其中总治疗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的总和;(2)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社会认知改善情况等,分数越高,代表改善情况越佳。(3)观察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式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包括患者的精神异常状态、出现恶心的症状、血压降低、开关现象等。(4)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经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患者完全谨遵医嘱,积极配合,无抵抗情绪;依从:患者基本遵循医嘱,能够配合治疗,有轻微抵触情绪;不依从:患者抵抗情绪严重,抗拒治疗。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依从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与治疗依从性比较,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A组与B组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A组总有效率为96.87%,B组总有效率为7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抑郁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A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体现出更佳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抑郁相关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抑郁相关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n 焦虑情绪改善情况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社会认知改善情况A组 32 94.38±6.72 96.94±5.98 97.01±7.21 97.39±6.48 B组 32 90.08±7.07 91.26±6.13 91.56±5.86 91.96±6.73 t 9.372 10.117 8.472 9.664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A组与B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依从性A组的依从性更高,体现出更佳的自我管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根据相关的文献显示,帕金森病患者的高发人群为中老年群体,因年龄的特性,大多数患者机体功能均比较差,且存在逐渐衰竭的现象,病情治愈所需时间较长,导致患者多合并抑郁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5-8]。临床医学对于抑郁症的定义为情感性精神障碍,认为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5-HT)与去甲肾上腺素(NE)等神经递质含量的减少是引发患者心境低落,导致抑郁症病发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常采用西酞普兰抑制剂作为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主要用药,虽然西酞普兰抗抑郁药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该类药物起效较慢,副作用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患者病情的康复效率[9-10]。与西酞普兰比较,艾司西酞普兰的作用机理优势在于通过对5-HT系统的选择性作用,有效的促进5-HT和NE等神经递质的释放,使突触间隙内5-HT浓度的增加,可改善患者内分泌激素,帮助患者改善抑郁症状[11]。此外,艾司西酞普兰还能够有效的促进5-HT和NE等神经递质的释放,达到有效改善患者内分泌激素的目的[12]。因此,与西酞普兰治疗比较,艾司西酞普兰的治疗方式能够改善用药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副作用,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益,提高用药的安全性[13]。同时,在予以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应积极的疏导患者的心理情绪,改善负面情绪,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14-15]。本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抑郁相关临床指标、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A组治疗成效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药物在治疗的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帕金森合并抑郁症患者效果显著优于西酞普兰治疗,能够改善患者抑郁症状,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且安全性高、预后良好,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猜你喜欢

艾司西普兰帕金森病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艾司西酞普兰血药浓度/剂量比的影响因素研究Δ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浅谈阿里普兰“果孜”歌舞概念及起源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甜梦口服液对抑郁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症状的影响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神奇的“艾司”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焦虑症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