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河西走廊聆听》阅读

2020-10-21江瑛设题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0年3期
关键词:耳语河西走廊音乐

江瑛设题

从江南到河西走廊,从东海边到祁连山下,地势渐渐隆起,水汽渐渐稀薄,渐渐稀薄的还有人间烟火。面对广袤,轻微缺氧的头脑有点混沌,耳朵却变得灵敏,或并非灵敏,是混沌中生出的幻听。

先听见九月的风里响起一声驼铃。正午时分,一匹灰白色骆驼驮着我,穿行在河西走廊的张掖丹霞地貌的壮丽中。骆驼停留在一棵蓬蓬草前,打了一个响鼻,我听见脚下古老的土地响起流水声,叮叮咚咚,像一声声泉的耳语,从骆驼刺和蓬蓬草的叶尖涌出地面,汇集成浩瀚的绿意,幻化成远古时代的汪洋。光阴煮海,时间将曾经的大海煮了几亿年,熬成这片集雄、险、奇、幽、美于一身的地貌,蜜般柔软,糖果般多彩,极地冰川般肃穆。

经过峡谷某个拐角处时,骆驼和我一起向上仰望,我顺着它的视线伸出手,在红色崖壁的沙砾中摸到一颗极小的贝壳。亿万年来,这颗小小的贝壳经历了些什么?陨石雨,沸腾的岩浆,汹涌的海水,生命诞生,人类进化,金戈铁马……直到此刻,它和大海一起,被时间定格成无边的静美。

站在彩色丘陵的某个高处俯瞰,我听到猎猎风声里响起苍凉悠远的乐声,嘟嘟克笛孤独的音色穿行于风中,引领着长号、提琴、竖琴、定音鼓等,如泣如诉的旋律渐渐恢宏。眼前一层一层的山浪向着同一个方向倾斜,天上一层一层的白云也向着同一个方向倾斜,像一支支队伍在雄浑的音乐里行进,时光之河浩浩汤汤穿过河西走廊。我看见光线急速变幻中一张张年轻的脸,年轻的张骞带着嘱托,开启了出使西域的凿空之旅,年轻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策马扬鞭,年轻的玄奘独自踏上五万里西行的生死旅途,一行行年轻的驼队掠过地平线上的落日,足印迅速被风沙吹老。历史与今天、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文明之光在这里闪耀。

时间深处,日夜萦绕着一曲曲动人的音律。“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古为河西四郡(张掖、武威、酒泉、敦煌)之一的张掖,是丝绸之路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长河中,对华夏文明产生着深远影响。张掖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荒漠与绿洲共存,南国风韵与塞上风情共生,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没有国界的音乐语言成为交流的使者。北魏时,当地音乐与龟兹乐相结合的《秦汉伎》,以《西凉乐》之名流传。唐代,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交流,孕育出响彻世界的“唐乐”高峰,《十部乐》涵盖丝路沿线各民族的音乐。甘州边塞曲流人中原后,成为教坊大曲,《八声甘州》《甘州曲》等词牌、曲牌流传至今……上下两千年、纵横近万里的时空里,河西走廊成为一个音乐的长廊。时间来到21世纪,音乐家雅尼创作了充盈着史诗情怀的《河西走廊之梦》,嘟嘟克笛引领的恢宏旋律,美得让人流泪。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的交流,是人心的交流。科学告诉我们:物质经过漫长时光与无数组合,才产生了生命;地球经历了40多亿年的沧海桑田,才产生了人类。人类历史于无垠的时间,短暂只如一瞬,那么,人与人之间为何不争分夺秒地去爱?

焉支山下,山丹军马场,我不知道一匹解甲归田的军马,是否愿意和我聊聊祖先辉煌的过去。它是一头漂亮极了的汗血宝马,通身黝黑发亮,偶尔抖一下耳朵,眨着长睫毛,安静地承受着人类好奇的抚摸,却不知从哪里透着一副不羁的神情。在它的附近,两匹棕红色大马在隔着栏杆亲昵。

我试图去识别一匹马的耳语。我轻轻从它的侧面摸上它的脸颊,如果摸向它的正面,它的眼睛看不见,会受惊。我将脸贴近它的脸,蹭到了柔软的鬃毛,看到了长睫毛下它的瞳孔里浮现出的祖先们奔驰在辽阔草原上的画面,听到了它的耳蜗里响彻的金戈铁马之声。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此创建了山丹皇家军马场。两千年来,这里见证了一个东方古国的沧桑巨变。

九月的焉支山下,大马营草原上万马奔腾,一道道马脊如一望无垠的麦浪起起伏伏,传递着李白的朗声吟诵:“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赬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群山偃旗息鼓,人们放马归山,解甲归田,马和诗歌的耳语里有一个相同的暗号:“回家。”

在离军马场100多公里的民乐,夕阳斜照进一个酒库,一个个巨大的棕色酒缸上,覆盖着一块块异常鲜亮的红缎子,像盖着红盖头的新娘。一个小勺伸进了酒缸,睡了30年的酒醒了,叹了一口气,吐出一串咕咚咕咚的耳语,浓郁的香味瞬间弥漫开来。在汉代酿酒古法的基础上,民乐人用高梁、玉米、大麦、小麦、大米、豌豆等9种粮食酿制了独具一方风味的美酒。30年的陈白酒在玻璃酒壶里,呈现夕阳一样的淡淡金黄。我与金黄对视,看见清澈的酒里凝结着浓稠的历史,是与江南的黄酒截然不同的另一种风骨。我想,从前,它一定是出征酒,万马嘶鸣,尘土飞扬,一碗碗烈酒被仰脖喝尽,一只只酒碗被摔得粉碎;它也是庆功酒、团圆酒,被百战归来的人群痛饮,化作眼泪飙飞,化作一场场思念的雪。此刻,它是一杯民间的酒,沁入了寻常百姓日子的酒,像一个静坐于喜宴主桌边的老人,微笑着,眼神安详。

朋友们拎起一壶酒干杯。一位本地学者说,在我们刚刚经过的马蹄乡,他年轻时去探访过,裕固族的朋友们听说来了他这个从来不会醉的年轻人,消息波浪式地传遍了草原,很多人都跑到帐篷里请他喝酒、看他喝酒。

我浅尝几口酒便醉了,歪在飞驰的面包车里,半梦半醒间,听两位朋友高一声低一声的对话,像一声声耳语。他們一个来自天津,一个来自西宁,隔着车子的过道,两人从一碗“炒炮仗”开始,讲青海的面、天津的面。车窗外夜色降临,耳蜗里似乎又有别的耳语响起,却是我熟悉的乡音。东海边江南被桂花树覆盖的小院里,想必七旬母亲正双手合十,喃喃祈祷,每一个晨昏,她心中的话总是:国泰民安。

世界安宁,我们才能听得见亲人们的耳语。母亲的耳语是一个涟漪,传给了千万里之外的我,从耳蜗传到心脏,传向四肢,传给车轮,通过车胎与地面的摩擦,传给了我脚下这片古老的土地,并得到了它的回应。于是,我听见整个河西走廊上,响着悠长的声声驼铃。

(选自2019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作者:苏沧桑。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三段写“一颗极小的贝壳”,猜测其经历,令人想起大自然沧海桑田的变化,也与后文所写的东西方的交流遥相呼应。

B.“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文章引用《礼记》中的这句话,意在表明音乐的产生,起源于人心。通过音乐,东西方人的心中能够产生某种共鸣。

C.作者抚摸汗血宝马的脸颊,希望它与“我”聊聊祖先辉煌的过去,表明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古代戍边将士的缅怀与讴歌之情,也抒发了作者意欲效法他们驰骋疆场、拓展疆土的壮志豪情。

D.文章从音乐、军马场和酒三个角度描写河西走廊的独特风景,以及东西方的交流与冲突,熔历史与现状于一炉,感情深沉,引入思索。

2.“音乐家雅尼创作了充盈着史诗情怀的《河西走廊之梦》,嘟嘟克笛引领的恢宏旋律,美得让人流泪。”其实,美的不只是音乐家的旋律,还有文中所描写的河西走廊。请结合全文,谈谈河西走廊的“美”表现在哪些地方。

3.文章的结尾在内容和结构等方面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与解析

1.C(“抒发了作者意欲效法他们驰骋疆场、拓展疆土的壮志豪情”理解错误,文中并无此意。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还是对古代戍边将士的缅怀与讴歌。)

2.①自然之美。河西走廊广袤无垠的群山、壮丽的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定格成无边的静美。②人文之关。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等赋予了河西走廊特有的人文景观,同时,屡次发生的战争让戍边将士喋血沙场,为河西走廊增添了一种凄美的色彩。在广阔的时空里,河西走廊成为音乐的长廊。历史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文明之光在这里闪耀。③风俗人情之美。民乐人用粮食酿制独具风味的美酒,“我”与朋友举杯饮酒,裕固族朋友们的热情好客,都展现了当地的风俗人情之关。④安宁和平之美。作者通过写古代将士征战沙场的悲壮,与今天民乐人享用美酒的欢乐形成对比,突出如今河西走廊所具有的安宁和平之美。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内涵、对文学作品进行探究,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通读全文,从不同方面概括。既要指出“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又要指出这些“美”是从哪些内容中看出来的。)

3.①呼应题目和开头。文章题目为《在河西走廊聆听》,开头第二段写“先听见九月的风里响起一声驼铃”,结尾又写听到河西走廊上的驼铃声,前后呼应。②照应文章主要内容,突显文章主题。文章以“聆听”为线索,写了“我”在河西走廊听到和联想到的各种声响,最后又以母亲的耳语结束,内容上一脉相承。同时,母亲的耳语“国泰民安”也彰显了人们希望国家安定、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突显了文章主题。③联想巧妙,富有诗意。倒数第二段,作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远在江南的母亲的耳语。结尾段,又由遠在江南的母亲的耳语,联想到河西走廊上的驼铃声,可谓视通万里,具有很强的空间感,营造出了诗的意境,令人回味。

(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段落的理解。回答“结尾有什么作用”类题,一般可从照应标题、突显或升华主题、制造出入意料的艺术效果等方面考虑。当然,根据不同结尾的实际情况,也要考虑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耳语河西走廊音乐
西江月·晚归
继续向北
路灯和萤火虫
“学术敦煌”的定位是丝绸之路文博会保持永久魅力的重要基石
河西走廊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
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音乐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