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太平天国运动浅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020-10-21邵婷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近代史

邵婷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所以农民阶级一直是构成中国社会群体的最主要的部分。农民阶级曾创造出我国封建时代的繁盛与辉煌,却也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使其具备了自身所难以克服的阶级局限性。在近代中国,农民阶级也为救亡图存进行过不懈的斗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可能就是太平天国运动了。但由于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而导致了最后失败的悲惨结局。

关键词:近代史;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阶级局限性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既是饱含民族血泪的屈辱史,也是一部英勇的抗争史。在饱受西方列强侵略的近代,各阶级都为救亡图存进行过不懈的探索和斗争。其中,农民阶级的斗争主要包括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但就斗争规模和影响力而言,显然是前者产生了更重要的的历史影响。

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分析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反帝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持续了4年,势力發展到18个省,在全盛时期曾坐拥中国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国运动声势之浩大、影响之深远,是我国历史上农民运动所罕见的。但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究其根本原因,很多人可能看到了斗争对象力量过于强大,它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的,但这只是客观原因和直接原因,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最根本的原因还要归咎于主观原因。

1.1太平天国的领导层都是农民阶级,在整个太平天国时期并没有出现先进的阶级及其政党。

农民阶级本身并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也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分土地政策,鲜明地反应出农民渴望土地和摆脱封建剥削的强烈要求,但平分土地的措施,并不能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也无法达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天朝田亩制度》要求财产公有,完全违背了农民的意愿。政策一经发布便遭到农民的抵制,可军储却不能没有来源,于是又回到地主收租的旧秩序中,反而助长了私有制的发展,使得贫富两极分化愈加严重。另外,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必然会产生原有的私有制和人为的公有化之间的矛盾。农民中谁的劳动力水平高,收获多,就会被公有化更多,这就出现了“多劳少得,少劳多得”的不合理现象,所以“无处不均匀”的社会只是空想。财产公有的举措在当时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超出了历史所允许的范围。

1.2农民阶级的思想劣根性,使太平天国的领导层滋生出腐败堕落、自私享乐等作风。

定都天京后,无论是官职、等级制度,还是礼仪等各方面,几乎都沿用封建专制政权模式,他们始终无法摆脱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束缚,把革命夺取来的权力演变为自己的封建特权。所以“天京事变”的悲剧也并非偶然,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而洪秀全非但没有吸取教训,而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再相信外姓。先是逼走翼王石达开,而后任人唯亲,试图把太平天国变成“父子公孙”、“江山万年”的国家。

太平天国以“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反封建思想为出发点,却以“肃体统、大一尊不一人垂拱于上、万民咸归于下”的封建政权为归宿,其根源深藏在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事实之中。

2.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2.1经济上,小生产者狭隘、自私的特性。

几千年来,小农经济都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对外界的交流较少,导致了农民阶级的封闭、保守、落后的特性,缺乏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

2.2政治上,农民阶级不能代表新的生产力,无法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

不管是《天朝田亩制度》,还是《资政新篇》,都有其进步性,却都无法付诸实践,都不是科学的革命纲领。

2.3思想上,农民阶级受封建迷信的影响深远,对宗教迷信有着坚定的信仰,缺乏对科学理论的认识。

太平天国能用‘拜上帝教“吸引众多的信徒,也就能得到很好的解释了。但是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会麻痹误导群众,以此作为统治思想,显然是不可行的。

2.4文化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

太平天国时期下令焚烧诸子百家的一切书籍资料,大肆推行“拜上帝教”的礼俗,但与惯有的民俗格格不入,加上手段简单粗暴,使统治中心渐渐失去民心,失败也就成了必然。

3.农民阶级局限性形成的原因

3.1社会环境因素

首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根源。生产过程封闭保守,缺乏合作;产品分配上追求平均,缺乏进取,安于现状;获取生活资料的来源上,重经验轻理论。其次,历经几千年的社会政治斗争而产生的怕乱求稳思想。最后,历朝历代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统治,对农民阶级加强思想控制而落下的思想劣根。

3.2自然环境因素

中华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封闭性造就了古代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封闭性,也造就了根深蒂固的自给自足观念。

4.结语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水平最高的一次农民运动。农民阶级作为领导者,其英勇的斗争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阶级局限性,最终还是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农民阶级的庞大力量,中国革命离开农民也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3-47.

[2]吕银凤.科学社会主义与太平天国运动[J].学理论,2017(06):145-146.

[3]邓建兵.浅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J].青年文学家,2011(17):99.

[4]梁影.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探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36):01-02.

[5]江百炼.太平天国运动中宗教信仰所产生的消极作用[J].2002,24(3).

猜你喜欢

近代史
近代报刊史料与中国近代史相关研究
中国近代史的当代意义
从近代史开端浅谈历史教材史学观念的转变
中国近代史上的科学救国思潮
浅谈爱国情感的培养
历史选择了中共,中共改写了历史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进程
透过李鸿章看中国近代外交史
关于启蒙运动教学的几点想法
怎样学好高中历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