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

2020-10-20罗自由田旭魏雅倩杨计晓

广告大观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闻自由

罗自由 田旭 魏雅倩 杨计晓

摘要:1947年,美国哈钦斯委员会发表了《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报告,首次提出了媒介的社会责任理论,希望其能够弥补自由主义理论的弊端。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及其在西方各国的发展,对新闻媒介的自律意识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它的内在矛盾,导致它难以付诸行动。尤其进入互联网时代,媒介社会责任论要面临的问题也愈发严重。媒介的社会责任论发展之初,我国新闻媒介从业人员在我国就对此理论进行了传播,但面对我国独特国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导我国的新闻传播活动。

关键词:社会责任论;自由主义理论;新闻自由

一、媒介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背景

19世纪末期,包括报业在内的不少行业都开始步入垄断经济阶段。人们更多的依赖于媒介报道的新闻去了解外部世界。而且,此时的媒介已经朝着规模化发展,演变为依赖复杂机械的大型媒介集团。报刊和民众的关系也受到了影响。为了受众和市场,这些媒介寡头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如在新闻报道中肆意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种恶性竞争增加了报刊的生存压力,不仅直接危害了社会道德标准,还产生一系列深刻的社会问题。作为大众传播工具,新闻媒介和人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然而新闻界私有制的发展大大降低了能通过新闻界表达其意见和观点的人的比例。报刊是公众媒体,能使用新闻机构作为大众传播工具的却只有少数人,因此,它未能真正履行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服务。

二、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责任论的核心思想最早由美国著名的哈钦斯委员会在 1947 年提出,之后施拉姆才通过《报刊的四种理论》使它成为具有哲学和政治学基础的理论体系。”

社会责任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1.就当日事件权威、准确和全面的报道

(1)必须报道关于事实的真相,而且要把事实与意见坚决分开。虚假新闻已经把美国公众对报刊的信任消耗殆尽。

(2)新闻报道应客观,降低黄色新闻在报道中所占的比例。

(3)新闻要做出真实的解释,不存在没有情境的事实。

2.一个“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大众传播媒介要成为交流意见和各种讨论的传播者,应将自身视为公共讨论的共同载体,还要注意到少数人的意见。媒介作为公共资源的使用者,不能利用这种便利条件随意压制某种意见,也不能过分突出某种意见。在大众传播媒介上,所有的重要观点和利益都应该得以体现。

3.对社会组成群体的典型画面的体现

社会责任论者认为,在现当代公众极度依赖报刊所提供的情况作判断的社会背景下,为了确保美国社会的稳定,这就要求报刊正确描述社会各个阶层及族群,尊重族群的感情和文化,减少因刻板成见而引发冲突。

4.对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呈现与阐明

大众传播机构是一种教育工具,“意见的自由市场”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观点,若是遵从理性,人们肯定会拥护真理,放弃谬误。但事实并非如此,受众往往都有从众心理,又或者固执己见,拒绝服从真理

5.充分接触当日消息

基于公众知晓权,新闻媒介应该为公众提供平等接触每日信息的机会。公众对于媒介的依赖日益增加,所以,新闻媒介应该尽可能多的提供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满足其对信息的需求。

三、媒介的社会责任论与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联系

自由主义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且西欧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先驱。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其带来的结果就是政府在新闻传播的作用越来越小,其权威性极度锐减。随着全方位的发展,在社会利益主体分化、组织功能复杂化、功能多样化的大背景下,政府制定新闻传播政策时也受到了影响,这直接改变了新闻政策。这个是自由主義理论的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频繁的新闻活动中,自由主义理论的缺点也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950年以后,它开始妨碍新闻自由的发展。新闻传媒集团化高速发展,转为垄断,媒介集团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媒介拥有的公共资源被浪费,也就是说一些报刊所有者把服务于公共利益作为次要目标,这使得权利主体被侵害。

社会责任论是对以往新闻自由理论的变革。它的目的不是颠覆自由主义理论,而是改革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的基础点是接受新闻自由是人类不能替代的权力,坚持“思想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为珍贵的”的观点;但同时又坚持:新闻媒体占有着社会公共资源,并作为其使用者,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并承担责任。这是社会媒介必须执行的基本性能。

四、媒介社会责理任论在我国的发展及启示

1.社会责任论在我国发展

在美国社会责任论诞生后不久,我国的新闻学者就留意到了风靡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责任论思潮。我国新闻界在20世纪40年代就对社会责任论有了初步详细的了解。我国早期主要通过《新闻资料》和《报学杂志》对社会责任论进行传播。《报学杂志》发表的三篇书评,对于社会责任论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相当大的推进作用。

在当下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自媒体时代,对于媒介从业人员而言,社会责任论的许多方面还是存在着极大的研究与学习价值。但是,社会责任论并非完全适用于我国这一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也不尽相同。由此,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决定了中西方不同的思想观念,也决定了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其在媒介中的定位,因此,他们承担的东西也不尽相同。

2.中西方文化差异下不同的社会责任观

(1)中西方媒介对社会责任论的解释

中西方媒介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承认媒介享有权利,并且应该履行义务。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新闻体制又包含于上层建筑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承担社会责任相互矛盾,这是西方媒介的困惑。党性原则是我国新闻媒介必须坚持的,这由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决定,代表公众行使权力,作公众发表意见的工具。

(2)中西方国家对新闻自由认识和推动的标准不同

新闻自由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表现。新闻自由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与这个国家的民主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状况、政治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现新闻自由需要媒介在经济和政治上相对独立,需要新闻媒介成为社会公器。

新闻自由和责任观,是我国对内及对外一直坚持的标准。但西方国家不同,他们所谓的自由也只是针对自己国家的公民,有时甚至在国内都无法做到公平。他们通常都是打着自由、公平的旗号,对其他国家实行文化霸权,其实质上是通过传播他们的价值观念,将西方的意识形态通过文化传播的方式推送到这些国家,达到他们分裂其他国家文化的目的。这些文化霸权活动尤其针对发展中国家。

3.社会责任论对我国新闻从业人员的启示

在当下中国,不顾社会责任论的约束,一部分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逐步丧失,公众对于此的谴责声越来越大。忽略新闻真实性、一味猎奇、追求利益,甚至于搞有偿新闻、假新闻的事情频频发生。

记者必须为真相而活。大众传播具有极强的公共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人民已经成为传播的中心,而记者在传播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新闻的来源,对媒介负责,对公众负责。

其次,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在专业标准的要求下,真实、客观、公正。我们国家应该完善新闻法制道德建设,让新闻工作者有法可依,在现存法律和制度下约束自身行为。

参考文献:

[1] 虞明.社会责任论的提出背景及发展研究[J].青年记者,2010,(8).

[2]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8).

[3] [加]伊尼斯.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 张莉.浅谈自由主义理论与社会责任论[J].人文论坛,2012,(1).

[5] 陈力丹.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论[J].学者论坛,2003,(3).

作者简介:罗自由,1981年12月25日出生,土家,男,湖北省武汉市,本科,研究方向:互联网媒介。

(作者单位:西安集优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新闻自由
网络媒体的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
浅析西方新闻自由传统的建立及发展
中国新闻法制建设的自由观念屏障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网络时代的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
论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
宪法下的新闻自由的保护与限制
新闻自由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
维护新闻自由成斯诺登新工作
论西方的新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