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阅读促进语文素养发展

2020-10-20陈萍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10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

陈萍英

【摘要】阅读的过程就是认识语言文字、积累知识、拓展视野、明辨是非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多读到会读再到怡读。走上一条生态发展的阅读之路,是长远之计,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手段。

【关键词】生态阅读;大声朗读;静心阅读;坚持阅读;语文素养

原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核心”素养,还包括文学审美、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师的追求。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欣赏语言,能够让文化终身发展,并形成社会发展需要的良好品格和创新能力。

阅读的过程就是认识语言文字、积累知识、拓展视野、明辨是非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多读到会读再到怡读,走上一条生态发展的阅读之路,是长远之计,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手段。那么,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该怎样让学生能够多阅读,爱阅读,然后自然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呢?笔者这样进行教学实践:

一、激发阅读兴趣,大声朗读,读出语言的魅力

笔者非常赞同于漪老师的一个观点:教师如果能够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能乐在其中。可见,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只有挑起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自然地接受知识,得到思想熏陶。

1979年,美国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的作品《大声朗读手册》——被誉为改变美国历史的一本书,其中阐明了一个阅读定律:书读得越多,获得的知识越多;获得的知识越多,成功的机会就越大。笔者也想让学生大声朗读,但班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学生为数不多。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以达到改变这种现状的目的,笔者采取了如下措施:“朗读表演秀”。

为了增强学生的朗读信心,笔者率先范读了《三袋米》。表演读时,笔者读得声情并茂,读完时,笔者观察到学生们眼中泪光闪动,并主动报以热烈的掌声,便趁機说:“如果你也做好准备,你也会获得热烈的掌声的。”榜样的作用是明显的,第二天表演朗诵的学生也因做好充分准备,而获得了掌声雷动。第二天表演朗诵的学生又成了第三天表演朗诵学生的榜样和超越的对象。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有了大声朗读的信心和兴趣。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们也不例外,为了能得到那阵醉人的掌声,朗诵的那篇短文早已练读多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内容定然了然于心。这样一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就提高了。在倾听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欣赏能力也提高了。

说到语言欣赏,人们就能联想到诗歌。诗歌集中了语言文字的优美精炼及韵律美。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诗歌,可以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明辨是非。 因此,笔者推荐学生每天朗诵时选择诗歌。这样一学期下来,文本中出现的古诗词,便一遍遍地被旧诗新读。学生读出了《寒食》中含着的讽刺意味和《迢迢牵牛星》中那份凄苦、哀怨之情。在抑扬顿挫的吟哦声中,古中国那种闲适的乡村生活;日常生活中的离愁别绪;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情状……学生都有所了解了。文本中的现代诗也是学生的好选择。如,《有的人》《白桦》这些诗被学生配上音乐,配上动作,朗诵得有节奏,有感情。课外现代诗中,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学生们常吟的诗篇。

二、体会阅读重要,静心阅读,发展语文素养

学生有了阅读的念头,只是表明了学生愿意去学。这是不够的。教师还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并自然地沉醉其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才会循序渐进形成。为了让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笔者让他们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书犹药也,可以医愚……读着、读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读书的重要性有了认识。

犹太人的高智商是世界公认的,他们爱书、爱读书更是世界闻名。笔者给学生讲了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伟统:当灾难来临,逃离时,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食物,而是书籍。犹太民族爱书的情感激发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在班中开展读书活动已水到渠成。

1.熟读文本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其语言精妙,语境美妙,见解独到,思想深邃,都是值得学生品味的。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会给足学生对课文中精彩片段熟读成诵的时间。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量,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那份朦胧至真切的语感。

课堂上,笔者还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目的采取详略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样有需要地去阅读,学生免却了时间的压迫感,读得轻松自然。

2.读名家名著

“腹有诗书气自华”,当阅读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春雨留痕般在人身上形成温文尔雅的气质。古代四书五经的传授就是以读记开始的教育。历代的文学大家能够满腹经纶,也源于长期的记诵。

从《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得知要提倡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还要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然而,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平均阅读量在国家出台标准的20%之下。为了帮助学生们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阅读经典名著,摘抄优美的词句,并对精彩片段作批注。为了增加学生们的阅读量,笔者还采用买书、捐书、漂书等多种形式储备书,让学生们有更多的阅读选择。

坚持生态阅读教学,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的成绩和语文应用能力有明显的进步,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正在形成中。生态阅读还会继续推行,希望学生们在文学修养、性格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朝着更阳光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吉姆·崔利斯.大声朗读手册[M].南海出版公司,2007.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
写作教学不应被“边缘化”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生活化的几点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开展综合性活动
探究农村中学语文素养的提升方法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