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教育”理念下的学校管理初探

2020-10-20杨秋霆邱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10期
关键词:特色质量学校

杨秋霆 邱玲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特色创建必须围绕教学质量这个主线做好文章,否则就会偏离正轨。因而,抓住学校常规管理就是抓住了学校特色发展的关键,做好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其本质就是为师生服务,为学校特色发展服务。作为中心小学,下面谈谈我校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树立一个宗旨意识:“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信念、学生有进步”

中心小学和其他兄弟学校一样,优质发展创品牌,面临特色师资乏、生源多来自农村等多重不利因素的深度制约。我校在思考特色品牌创建的同时,更为关注的是如何为普通百姓的子女谋利,让多数来自乡村的学生能享受同城市一样的优质教育。这是我们的责任和压力,也是学校领导和教师深知的教育伦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逐渐寻找到一条“以质量提升为支撑点,以内涵发展为着力点,以特色提炼为生长点”的发展路径。

二、围绕两个核心“质量和特色”——质量恒定、特色突出

学校特色创建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必须依托恒定的质量作为其发展的根基和营养。因而,寻找和确定学校特色发展思路,不能是想当然,要建立在以质量为核心的学校发展的正常轨道之上。质量与特色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确立学校特色发展方向之后,同样要回归到最基础的教学常规管理之中,由内而外,练好内功,抓好内涵,凸显特色,协同发展。唯特色而特色的路子注定是走不远的。

三、服务三个主体:教师和学生、家长

教师、学生、家长是学校的三大生命主体。三者的成长和进步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载体、是实现学校特色形成的促进者、是学校质量提升的关键。因此,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校的特色发展目标,服务教师、学生和家长三大主体,抓好常规工作。

1.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以逐步形成团队文化为终极目标

三流的管理靠人治,二流的管理靠制度,一流的管理靠文化。文化熏陶人、激励人、指引人。我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突破人治的制约,以各项教学规章制度规范指导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积淀并提炼学校的精神文化作为引领,最终实现以文化人的终极目标。在特色创建之初,我们集全校之力,梳理学校发展历史,提炼学校办学理念、确定学校发展蓝图,构建学校精神文化(理念文化);然后,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又制定了《古梅中心小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制度汇编中不仅收集了省市关于规范办学的要求,而且还提出了校本化的有效课堂常规管理方案。加强学习,检查落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打好校本研修的组合拳。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我校的校本研修扎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围绕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课题研究课、汇报课,优秀老师上精品课。听课、评课、上课是最有效的校本研修,最生动的业务学习。除了上述常规教研课外,我们还制定了一些措施随时了解课堂教学的质态。如开展推门听课,由学校行政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听课指导小组深入课堂一线。虚心向老师学习,真诚与老师深入交流,在一次次交流碰撞中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加强了教学管理人员与老师的情感,促进了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每学期校长和教导主任听课都在40节以上,牢牢把握学校的课堂教学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另外,本学期中除了注重听课,更加注重了评课工作,要求每次公开课后留出一定时间评课,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当堂评或者采取其他老师交评课稿,由上课的老师负责将有价值的评课整理成文,供组内成员分享的方法。将评课活动时间和空间都进行了拉长,放大了评课的效益。还开展全校性的精品课评课,根据我校惯例,每学期开展一次校级精品课展示。语文、数学、英语各推荐一节,全校教师不分学科进行观摩。然后再开展说课、评课活动,老师们从听课、评课中,理论与实践都有了提高,形成了较好的教学研讨氛围。

3.以培训和督查为抓手,念好“教育教学”的紧箍咒。没有教学常规的督查,教学质量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我们采取级长配合落级行政的方法,每日必查,出现问题当面交流,现场解决不过夜。每周由教学副校长在教师大会上进行总结、点评。除此之外,我们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员的培训,及时解答教师操作过程中的疑问。将学校行政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备课笔记等进行展示,要求教师做到的教学管理人员要先做。教学督查采取定期集中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定期檢查是利用每月规定的教学检查细则检查评分,并及时与当事人反馈检查的情况,限时补救。不定期检查指的是抽取某一年级或某一学科的作业或备课笔记进行检查。无论是哪种检查都及时进行考核、总结、公示。

在业务培训方面,挤出时间集中安排两节课时以上作为各科集中学习时段,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业务学习活动。要求分管行政跟组学习,全面参与,使业务学习成为教师成长和工作中的必修课。改变了业务学习在教师心目中的累、废、赘、空的思维定势。

4.以学生和家长会为平台,沟通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家校联系、师生沟通一直是教学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期中考试后,我们要组织一次学生和家长关于教师课堂教学的问卷调查。科学制定问卷调查的内容,精心组织人员开展学生、家长的文件的发放、回收和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召开了评教分析会议,将学生和家长反馈的意见回馈给教师,让教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5.以质量监测为标尺,让“质量”成为优质的保证。没有的监测的质量是没有保障的质量。校长室、教导处开学初在质量监测上研究制定一系列质量监测考评措施。并且与兄弟学校采取分别命卷的方式,对毕业班质量进行定期监测,本学期还计划进一步扩大校际间共同检测的年段,在质量监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有效地提供质量保障。同时,化整为零,让质量保障更加务实。定期举办,诵读考级、口算速算竞赛、单词记忆大王、作文竞赛等质量微测试。

6.以培养习惯为基础,为学生构筑养成教育的“防火墙”。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养成教育的必修课。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校根据上级文件制订了《古梅中心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着重培养学生十二个好习惯:把一件事做到底、孝敬父母、做事有计划有目标、坚持每天锻炼、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微笑待人、耐心听人说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助人为乐、说了的一定努力做、认真写字、在错误中反思。养成教育每月有重点、每周有内容、每天有规范。并且做到每个月进行一次反思总结、开展一次班级评比、树立一个模范典型。让知书达礼,让好习惯成为学生的人生底色。

7.以服务每一个为目标,为家长做好各类服务。学校的教育任务就是服务每一个家庭,成就每一个学生。我校近年来外出务工,和外来务工(新莞人)的子女逐年增多,近年来已超过32%,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所提供的教学服务可能就要有所区别。因而,我们一方面做好学校宣传和品味提升,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各类不同群体子女的服务工作。做到让外来务工(新莞人)子女有学上,上好学。同时保障中心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最温馨的关怀和最优质的服务。

8.以规范办学为行动指南,做好“三表”的“三公”工作。规范办学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南针、路线图。本学期我校将班级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班级值日表这传统“三表”整合大课间活动表、班级宣言、科任教师风采统一设计展板悬挂在每个班级门口及教学楼两侧墙壁上。既方便了学生、家长对班级的课务、教师的了解,更方便了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便于巡课工作。班牌的展示有利于公布课程安排、公开科任教师情况、公示教学常规的执行。

9.以书香校园为载体,让每一位学生有特长。我校注重书香校园建设,我们力争通过系统的教育让整个校园,每位学生都浸润在书香氛围中。

四、依托四个活动载体,彰显学校特色内涵

1.做好每一次的开学、毕业典礼。

2.办好每一届读书节,塑造每一个“书”生。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终会令学生积淀底蕴和展飞艺术的梦想。我校开展了读书节活动。内容上有五大板块:国学经典、乡土文化、童诗童谣、红色文化、儿童文学,不仅向学生推荐相关必读书目,而且还编印了校本教材,每周一节课由班主任组织导读和辅读。在活动的形式上有亲子共读、晨读展示、午间读书、古诗文背诵比赛、国学经典片段背诵比赛、读书中队会、读书手抄报评比、古詩吟唱比赛、美文感人片段诵读比赛、读书心得作文比赛等活动,还有开办教师的读书沙龙,还要颁发书香班级等奖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成效和较高的社会美誉度。

3.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契机,让每一个学生幸福成长。学生成长档案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终身发展的水平的理想方式。我校的学生成长档案袋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学生个人基本信息表、体艺“2+1”情况、爸爸妈妈对我说、我的得意之作、我的成长日记、我的读书生活、我的获奖记录以及相关材料收集。学生成长档案袋的收集记录是由教师、学生、同学、家长多维度、全方面的评价。

4.立足粤剧、足球、科技、击剑四大项目。带动特色活动基础化、社团化、课程化、特色化,采取抓基础,促提升,抓课程、强社团的方式,不断彰显办学特色。

猜你喜欢

特色质量学校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学校推介
睡个好觉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