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龙母庙宇建筑融入美术欣赏课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0-10-20杨晓如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

【摘要】本文基于初中美术建筑欣赏课存在教学目标设置欠清晰、教学内容选择欠优化、教学方式运用欠多样等问题,论述将西江流域龙母庙宇建筑融入初中美术建筑欣赏课的策略,提出引导学生在课堂探究中描述建筑之美、实地考察感悟建筑之美、延伸实践传承建筑之美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龙母庙宇建筑 初中美术 建筑欣赏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9-0146-02

在初中美术建筑欣赏课中,学生对建筑欣赏的认知度不高,所学建筑欣赏知识无法内化,也不善于利用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进行表达。西江流域龙母庙宇建筑是重要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把西江流域龙母庙宇建筑融入中学美术课堂,可以有效地解决初中建筑欣赏课出现的教学目标设置欠清晰、教学内容选择欠优化、教学方式运用欠多样性等问题,有效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一定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建筑造型的认知。

一、初中美术建筑欣赏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置欠清晰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美术建筑欣赏课只把欣赏停留在表层,学生单纯了解建筑的外形,没有对建筑的历史、特点、造型设计等基本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学生感觉美术建筑欣赏课索然无味,达不到学习文化、提升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由于缺乏课程资源,教师在美术建筑欣赏课只能对着教材照本宣科,以致教学目标模棱两可,学生机械式地感受建筑的外形美,没能从根本上感受建筑除了外观好看,更多的是给人类生活以及对未来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时,教师要以西江流域为范畴,将龙母建筑欣赏课引入初中课堂,旨在通过欣赏活动,让学生获得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理解民俗文化的精髓和传承的意义,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性思维能力,明确建筑欣赏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选择欠优化

广西大部分地区使用的中学美术教材中,关于建筑欣赏类的内容并不多见,且内容不够翔实,学生难以从中习得有用的知识和审美技巧。教师自主搜集建筑欣赏教材资料,由于建筑种类多样,很难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作为重点深入探究,每一类建筑的介绍只能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再者,美术课本上展示的知识点和基本信息,甚少或者几乎没有选择本地建筑作为建筑欣赏课对象,没有贴近学生生活和具有地方性特色的美术教材,难以打动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将龙母建筑欣赏课引入初中课堂,旨在通过欣赏活动深化学生对本土及周边建筑的艺术风格,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建筑文化,突出本地特色,发挥个性创意,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方式运用欠多样

初中美术课本内容在建筑欣赏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教师的教授方式,传统教学方式较单一,一是没能跳出教材,让学生切身感受所学内容的内涵;二是难以因材施教,只体现教师的“教”,没能看出学生真正的“学”,也就是“填鸭式”学习;三是没能把本地建筑文化引入美术课堂教学,开展结合地方特点、操作性更强的文化学习活动,学生的思维没能充分发挥,难以活跃起来;四是教师没有真正深入分析建筑美的特性,也没有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教学效果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依据本地建筑特点,学习其文化精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增加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西江龙母庙宇建筑融入初中美术建筑欣赏课的策略

龙母庙宇建筑欣赏课通过讲解趣味十足的龙母传说故事,提高学生对龙母文化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本土文化产生情感共鸣。在欣赏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所要表现的建筑物、装饰、墙画等事物的原型,继而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一)课堂上探究建筑之美

建筑凝聚人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趣味,同时也注重实用功效。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包括空间、比例、节奏、色彩、装饰等,同时也要考虑实用性、便捷性、可行性,共同构成建筑艺术的造型美。西江流域龙母庙宇建筑群,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欣赏价值,将其纳入美术鉴赏课,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建筑的构图方式、色彩运用和设计思维三个方面。在构图方式上,一个好的美术作品构图要精妙,能恰当安排和处理好物象的位置和相互关系,把个别和局部形象组成一个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创作者的预想形象、效果与情感表达。学生除了要有基础美术知识,还要有较高的美术认知与审美能力,能够运用美术材料和创作技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建筑色彩的运用遵循“总体协调,局部对比”的原则,要熟悉色彩运用的理论,进而掌握美术创作的技巧。在设计思维方面,建筑物是形象和功能综合考量的产物,对西江流域龙母庙建筑群的探究,能够让学生学习建筑的功能、位置、布局等设计理念,初步培养学生的理性设计的思维。

(二)实地考察感悟建筑之美

龙母文化古老、精深,承载着西江流域人民千年来的信仰和精神寄托,龙母庙宇建筑设计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可以直观获得建筑的框架、结构、位置等信息,更好地理解透视的内涵,从而在绘画作品上呈现出符合实际的形状、比例、层次等内容。教师讲课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教学,例如西江流域修建的多座龙母庙宇,要思考其外观有哪些异同,让学生感受龙母庙的造型美。学生运用做笔记和拍照的方式做好记录,自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作补充和引导。在理解建筑的象征意义方面,由于每座龙母庙都有五龙形象的存在,如悦城龙母庙建在五龙山下,梧州龙母庙内有五龙喷水壁、五龙柱等,不同地域的龙母庙都以当地特色来展现龙的形象。这些元素使得龙母庙都有不一样的欣赏角度、欣赏价值以及独特的历史意义。

(三)延伸实践传承建筑之美

西江流域每一处龙母庙宇建筑都有着同样的核心信仰,那就是“利泽天下、造福于民”。由龙母传说发展而来的文化内容,包括早期关于龙母的民间口头传说、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由龙母崇拜产生的独特古建古潭、庙宇、民间信仰、节日活动、民风民俗,大量的诗词、楹联、传说、戏曲、小说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习不同的艺术形式。如布置学习课题,完善建筑欣赏课教学内容,延伸表现建筑之美。具体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划分兴趣小组。根据不同艺术形式,让学生分别组建学习小组,一方面可以依据学生的艺术爱好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引导搜集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参观教学中分辨资料搜集的重点,记录有用的素材。三是完成学习课题。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合理想象、推敲设计和重新打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展示完成的作品,并进行归纳总结。由此,将龙母建筑欣赏设置为初中美术课程之一,通过建筑欣赏学习本地民俗文化,培养学生对本地民俗文化的認同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总之,将龙母庙宇建筑融入初中美术建筑欣赏课,既提高学生对于建筑欣赏的审美能力,更让西江流域的青少年感知本土建筑文化精髓,传承龙母庙宇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子撒播在每一个青少年的心田。

【参考文献】

[1]傅玉琛.西安古建筑文化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和利用[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2]颜克峰.浅谈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以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8(16)

[3]蔚洁.小议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的提升[J].美术教育研究,2012(20)

[4]庄喜燕.让地方古建筑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

[5]罗蓉.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9(28)

[6]吴庆洲.中国精致建筑100龙母祖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7]陶婧.建筑材料质感建筑材料质感及颜色搭配与视觉传达探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7(6)

注: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的实践——以梧州地区为例”(项目编号:2017B0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晓如(1988— ),女,广西梧州人,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初中美术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
初中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意识与能力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