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数学游戏培养小学生智力探微

2020-10-20吴静兰梁宇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智力开发数学游戏小学数学

吴静兰 梁宇

【摘要】本文论述在数学游戏中开发小学生智力的方法,认为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数学游戏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建议教师在数学游戏中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力,从而开发小学生的智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游戏 智力开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9-0124-02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思维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重要阶段,也是儿童智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数学游戏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数学游戏在促进人的认知发展和促进儿童感知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游戏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它能够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如果通过数学游戏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展智力的动力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的好奇心在数学游戏过程中被激发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答疑解惑。

【案例1】特级教师吴正宪的《平均数》课例

(在开展拍球游戏之前,教师把学生分成2个队,让学生自行起队名并商量拍球比赛的规则,每队选1名学生参赛。第一轮比赛后,“胜利队”拍球数为29个,“吴正队”拍球数为30个)

师:比赛胜利者为“吴正队”。

(学生不服气并说明理由)

生1: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人。

(教师建议每队选3名学生进行比赛,第二轮比赛后,“吴正队”拍球数为124个,“胜利队”拍球数为118个)

师:比赛胜利者是“吴正队”。

(学生继续反对,教师提出自己加入“胜利队”)

师:把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一共有多少个?

生(齐):140个。

师: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学生仍然反对并说明理由)

生2:人数不等时,用总数来比较不公平。能不能比出两队总体的拍球水平呢?

生3:人数不等时,可以先求平均数。

(教师问学生平均数的求法)

生4:用拍球的总数,除以拍球的人数。

特级教师吴正宪在教学平均数时组织了拍球的数学游戏,该游戏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首先,吴老师组织学生玩拍球游戏,让学生给自己所在的队伍起名字,让学生决定比赛的玩法,学生兴趣大增,数学游戏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其次,在每队只有1人、3人比赛时,吴老师并没有提出这样的比赛规则是否合理,在得出比赛结果后,吴老师直接宣布比赛胜利的一方,学生就注意到了游戏的不合理性,引发矛盾,进一步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也更加专注于数学游戏。最后,吴老师也加入比赛,学生又发现了两队比赛的人数不等,导致数学游戏出现不公平现象,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发现了人数不等可先求平均数。可见,学生在参与数学游戏时,很容易在感兴趣且比较专注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得出结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二、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开展数学游戏时,教师应学会适当放手,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数学游戏中,教师可以提出观察要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记录,进行分析和验证,从而解决问题。

【案例2】《观察物体》课例

(1)教师当画家,1名学生当模特。3名学生分别站在模特的前面、后面、右面,学生说,教师画。

生1:我从正面看到眼、鼻、嘴。

生2:我从后面看到头发、耳朵。

生3:我从右边看到一只眼、一只耳、鼻、头发。

(教师完成了3幅头像画,学生观察图画,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生4:这是谁?

生5:画的是同一人,为什么不一样?

(教師反问学生,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看的位置不同、看的角度不同、看的方向不同)

师: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你们相信吗?

生(齐):相信!

(教师组织学生验证结果)

师:刚才是5个人一起玩游戏,2个人怎么玩?

(学生提出了两种办法:模特不动,观察者走动并观察;模特转动,观察者不动)

(2)师生示范,教师当模特。

(3)同桌两人观察脑袋。

执教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有趣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教师带领4名学生一起参加游戏,3名学生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模特”,主动观察并进行口头描述。其次,教师没有直接提问,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必须观察图画才能发现问题,在师生、生生交流中,学生明白了观察的位置和角度的不同导致所观察到的形状不同,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最后,为了验证结论,同桌2人玩数学游戏并相互交换,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数学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专注力。

三、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提出了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理论,其中第三个阶段是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该阶段学生借助自己出声的外部言语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开展言语活动,物质活动能在表象中反映出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通过语言反映得到训练。在数学游戏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采用言语活动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相互交流。学生在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相互补充,提出质疑,经历了“整理思路—概括归纳—提炼方法”的过程。

【案例3】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比较数的大小》课例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两个问题:比较数的方法、简便比较数的方法。

第一轮比赛:学生分为长江队和黄河队,每队派1名代表抽签,抽到的数先放在个位,依次递进,直到放满千位,抽到的数所组成的四位数最大的队获胜。

2名学生代表同时开始抽数字卡片:

长江队:

9

黄河队:

7

师:这位同学多厉害,一下子就抽到一张“9”。

(有学生说“不好”,教师故意反问)

生:他抽出来的数最大。

师:人家好不容易抽出来一张“9”,你还要说不好?

(学生认为袋子里只有一个最大的数,抽了最大的数,剩下的数就会小,组成的数就小)

师:每个袋子里的数字卡片有0、有1、有2,一直到9,一共有两套。所以你不要以为抽到9不好啊。抽到9啊,在某种情况下,它是有用的啊。

生:当千位上、百位上、十位上的数都一样的时候,就只能看个位上的数了。

师(补充):当千位、百位、十位上都一样的时候,不就看个位了吗?当然,千位、百位、十位都一样的情况,可能性不是很大。

第二轮比赛:改变规则,每队派1名代表抽签,先抽到的数放千位数,第二次放在百位……抽到的数所组成的四位数最大的队获胜。

生:第一次抽到的数放千位上,如果不一样大,就有可能一次决定胜负了。但是如果相同呢?我们还得看第二次抽到的数,还要往后看。不一样的话,才能决定。

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比较数的大小》一课,由于采用了数学游戏贯穿整节课的方式,可谓“匠心独运,颇有特色”,真正做到了课堂活跃、趣味横生。黄老师在开展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游戏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游戏开始之前,黄老师引导学生提出两个主要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开展数学游戏和学习的有利基础。在数学游戏过程中,黄老师非常关注学生的过程性体验,注重学生的理性思辨、积极探索、主动构建。通常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先从最高位开始比较,而黄老师反其道而行之,先从个位比较让学生猜,并且在其中某队学生抽到数字9后,抛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人家好不容易抽出来一张‘9,你还要说不好”,引发学生的讨论,最后学生明白并不是抽到的数越大,整个数就越大,抽到的数大,剩下能抽到的数就小了。黄老师也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补充,学生明白了在数学学习中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当千位、百位、十位上的数都一样时,个位上抽到9,结果才是最大的,但每一队在千位、百位、十位上抽到的数都一样,这种情況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在游戏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理性分析、思辨和数学思维能力。在改变游戏规则后,学生也总结出了比较四位数的方法,明白了分类讨论的方法: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千位数不同,一局定胜负,千位数相同,再比较百位,以此类推。黄老师充分发挥了数学游戏的作用,学生在有趣的游戏过程中发散思维、理性思辨、概括方法,深化了对数的大小比较的认识与理解,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在应用数学游戏的过程中积极发挥数学游戏的教育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收获知识,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开发小学生的智力。

注:本文系2019年南宁师范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论”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吴静兰(1996— ),女,广西宾阳人,教育学学士,南宁师范大学201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育;梁宇(1978— ),女,广西贺州人,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育及教师发展研究。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智力开发数学游戏小学数学
探讨中国舞蹈考级在儿童舞蹈教学中的价值
谈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巧用数学游戏,成就精彩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方面教学策略
幼儿美术的培养与智力开发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智力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