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课内外阅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20-10-20罗德凤沈莲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语文核心素养表达能力

罗德凤 沈莲

【摘要】本文基于学生课堂学习阅读数量达不到课标要求,需要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来充实的问题,论述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使课内阅读讲究方法、课外阅读增量提质,形成家校共读合力,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 语文核心素养 阅读能力 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9-0046-03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构建“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在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强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在教材中的比重,达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均衡,以引导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关注表达,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阅读量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使语文课程从封闭式的课堂走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内、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双翼,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时,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排特点,注重落实语文要素、加大阅读量、加强课内外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着眼单元,落实要素

加强课内外阅读,关键要找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将阅读视野由课内转向课外。由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走向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学生在充实知识的同时,可以记录课外阅读的收获与感悟,进而在课堂上积极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形成由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再由课外阅读回归课内阅读的良性循环模式。

统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页,导语明确呈现本单元教材内容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1.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2.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显然,这是针对阅读和表达两种语文能力而提出的。教师在教学本单元课文时,不能拘泥于单篇课文独立地教,而要有整体意识,基于单元设计将语文要素细化成具体、清晰、可操作和可评价的学习目标。从单元语文要素来看,不管是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还是略读课文《珍珠鸟》,其重点学习目标都应是“让学生了解作者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真情实感的方法”,区别在于各篇课文作者抒发情感的切入点不同,由此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如教学《白鹭》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教学《落花生》一课,则让学生研读课文中关于作者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对话,说说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明白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并仿照课文写一写由某一种事物联想到的人;《桂花雨》一课则要让学生说说桂花给作者带来哪些美好回忆,从而体会文中作者的思乡之情。经过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接下来在略读课文《珍珠鸟》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阅读提示”分组展开读书活动、交流汇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感情。这就是精读课文学方法、略读课文用方法,而后利用单元“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和总结,提示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了解作者如何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真情实感,并把这种表达情感的方法运用到单元习作中。

在常规单元编排基础上,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安排阅读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这也是教材编排的一大亮点。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文前均有学习提示,与课后练习题相照应,介绍提高阅读速度的具体方法。《搭石》一课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将相和》要求“尽量连词连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要求借助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冀中的地道战》则要带着问题读,从而掌握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四篇课文题材、体裁各异,意在告诉学生,无论阅读何种类型的文章都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教师教学本单元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提示”的要求,明白记录阅读时间的意义,尝试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鼓励学生交流阅读体会,真实地汇报自己的阅读情况,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实践中去。

此外,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意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本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应指向表达方法的运用,让学生体会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了解说明文的语言风格等。习作例文可以作为指导学生“初试身手”的范例,教师在教学这些特殊单元时,应有别于常规单元,避免固定思维模式,要着眼于单元整体用好课文,指向核心目标的达成。这样着眼于单元整体设计学习任务,落实语文要素习得阅读方法,为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提供必备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品质。

二、习在课内,效在课外

(一)课内阅读,贵在得法

阅读教学要想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具体说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才会从内心自主地转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保持阅读的持久性。为此,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制造悬念引发阅读期待。教师在故事阅读教学故意留下悬念,吸引学生主动阅读故事。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这篇课文以独特的反复结构句式把故事推向高潮,直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才将谜底揭晓。在引读课文第1~5自然段后,教师设置悬念“长颈鹿大叔到底寄来了什么呢”,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第6~11自然段,不断探寻事情的真相,读完全文后恍然大悟:原来长颈鹿大叔寄来的是花籽啊,是这些花籽变成了鲜花。二是指导学生进行适度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有很大关系,如果难度太小学生可能没兴趣,难度太大容易产生畏难心理,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应设定适度的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主题,编排了《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由于小學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适当降低阅读要求,在教学本单元首篇课文《鲁滨逊漂流记》时,引导学生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在随后的两篇略读课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外国名著的兴趣;最后结合单元习作要求写作品梗概,向他人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三是利用热点激发阅读兴趣。如利用热点新闻、电影、热搜词,引发学生关注话题及相应的读物等,教师可以介绍电影《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等,与学生一起谈论故事情节、人物,并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应的书籍,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2.精读、略读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通常主体是精读,略读是补充。要提高学生阅读实效,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指导课外阅读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的方法。如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精读,明确提出具体要求,特别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要求学生动脑动笔,在有阅读感悟的地方进行圈点勾画、批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一些可以略读的内容,学生需要整体把握,提高阅读速度。经过长时间的阅读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根据任务或需求,将高效精读、略读相结合的方法。

3.利用思维导图

语文教学应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方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实际就是阅读研究的过程,即由“文”到“意”,对思维导图不断修改与完善,使阅读一步步获得成功。例如写景文章一般有3个一级分支:开头、中间和结尾。教师在教学时从3个一级分支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开头怎么写,如何具体展开中间部分,结尾又是怎样写等。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到开头的关键词“位置”(东北),中间部分有4个二级分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然后具体引导学生学习“春天”这个二级分支,春天部分又有4个三级分支,每个分支都有相应的关键词:(1)树木(长、抽);(2)积雪(汇成、融化);(3)溪水(淙淙);(4)小鹿(侧着、俯下)。这样教学,学生紧紧抓住关键词背诵课文,化繁为简,慢慢养成抓住关键词学习和理解课文的习惯。

(二)课外阅读,增量提质

当前,阅读教学未能完全解决长期存在的“高耗低效”问题。学生在教学质量检测卷中阅读题丢分多是普遍现象。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注重阅读方法指导,知晓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低是与阅读量少、课内外阅读脱节有关。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除了每个单元有精读、略读课文外,还以不同形式安排大量阅读材料,如“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日积月累”“我爱阅读”“阅读链接”等栏目的设置,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组织阅读、交流读书体验活动,让学生不仅爱读书,更会读书,提升阅读品质。

1.以教材为基点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有益的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教师要结合统编教材的特点精心备课,了解相应书籍的来源,并尽可能提前了解读物内容,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读物。例如学习一年级上册课文《乌鸦喝水》后,鼓励学生和大人一起读《伊索寓言》;学习了三年级下册课文《海底世界》,可推荐《海洋》一书;学习了五年级上册课文《景阳冈》,向学生推荐名著《水浒传》……如此一来,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也凸显了课内外阅读的实效。

2.做好課外阅读书目的推荐

如果没有人进行指导和帮助,学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据调查,学生的阅读兴趣因学段、年龄、性格、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有所不同。小学低中年级主要以寓言、童话、绘本、神话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了故事类文章外,还对传记、小说、散文等感兴趣。教师应了解每个学段学生的喜好及个性,在推介读物时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阅读推荐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确保学生的阅读足量有质

一是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学校应明确阅读任务和时间,如每天晨读,每周专设一节语文课用于课外阅读教学,教师监督好学生认真阅读。二是保证学生校外阅读的时间,如低年级学生每天课外阅读不少于30分钟,高年级适当增加。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记录卡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记录,记录的要求和内容由简到繁,慢慢转变为有针对性的读书笔记。如一开始只要求记录阅读书目和时间,到中年级要求摘抄优美词句,高年级则上升为读书笔记、读后感等。在进行阅读记录时,教师可以请家长配合监督,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确保学生阅读的时间和阅读质量。

三、加强语用,促进表达

阅读的目的不是完成“打卡”任务,而是为了更广泛、深入地了解内容、获取知识,加深阅读理解,这也正是打通课内外阅读的最终目标。学生经过大量课内外阅读积累知识、素材,具备说与写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段课标要求,对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使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获得提高。比如早读课学生轮流上讲台发言三分钟,说见闻、说读书收获等。除了常规习作教学,教师还可以举办班级优秀习作评选或主题征文比赛,如选择小故事、小短文与学生一起分享,在班级群里不定期发送一些美文诵读的音频、视频等,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喜欢表达、敢于表达。经过日积月累,学生语言逻辑、思维表达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效能。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双提升。教师可引导低年段学生在学习教材中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后进行创编,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课文《四季》时,学生可以说说除了诗歌中这些具有季节特征的事物,还有哪些景物也是各个季节特有的,教师出示几幅具有鲜明季节特征的图画,让学生仿照课文创编诗歌:“枫叶(红红),他对(大雁)说,我就是(秋天)。”教学一年级上册课文《比尾巴》时,理解了动物尾巴的特点后,教师要求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仿照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创编儿歌:“谁的尾巴粗?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似剪刀?老虎的尾巴粗,老鼠的尾巴细,燕子的尾巴似剪刀。”

教师可引导中高年段学生通过研读课文重点语段,发现文本语言表达的特点,进行仿写或拓展写话。如学习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除了落实“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特点,比如“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学生从独特的表达方式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再进行仿写练习,实现语文教学的“言意兼得”。

由此可见,阅读是对信息的捕捉、对知识的摄取,当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大量知识之后,就需要通过语言表达促进交流,使阅读与表达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实现学生的理解力、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及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家校合力,携手共读

教育专家朱永新先生提出:“从教育改革看,注重习惯养成是夯实核心素养的必然方式。”阅读不仅是课堂上教师的要求,更应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要进行大量阅读,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在家里需要有家长的支持和引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统编版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益于家庭形成阅读氛围,促进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需要家长做阅读的领路人。教师应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向学生推送阅读书目,选择学生喜欢的读物,并请家长督促孩子完成阅读任务。

一般而言,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烈,希望得到他人的表扬和肯定,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可以在教室设置“书香少年”评比栏,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可以加一颗星,期末评选“书香少年”,以此营造班级学生争相读书的良好氛围,达到让学生爱上阅读、自觉阅读、收获阅读的目的,还可以结合学校“读书月”开展“故事大王”、诗词朗诵、拍摄最美阅读照片、视频等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以此巩固阅读成果,保持阅读热情不减。

综上所述,加强课内外阅读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教师要在新版语文课标理念的指引下用好统编版教材,以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阅读成为学生的终身行为习惯。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A类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使用研究”(编号:2019A05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德凤(1971— ),女,广西合浦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国培、区培计划”项目授课专家,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沈莲(1981— ),女,广西北海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课内外阅读语文核心素养表达能力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书海无涯“读”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