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单元重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020-10-20梁雪坚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辩证思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途径,建议教师紧扣语文要素与单元教学重点,从文章观点出发,引领学生思考、辩驳,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单元重点 辩证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9-0034-02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基于这个语文要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紧扣单元教学重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避免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孤立片面地看待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一、紧扣观点聚焦处

文章观点是作者的见解与主张,是全文的核心,因此,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来说,人们在表达观点的时候往往会从自己的认知角度来阐述观点,以期能够得到读者的理解与认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有效培养,就一定要明确观点聚焦处(这种聚焦处可以是让读者认同或者有疑惑的地方,也可以是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容易忽略甚至是错误的地方)。从这些聚焦处入手引领学生思考和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对作者提出的观点,学生大都比较认同,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目光聚焦于“地球只有一个,毁坏地球,将无处可去。人类为了自己,不能破坏地球”这个观点,让学生辩证地思考:这句话是不是说人类如果有其他地方可去,就可以随意破坏地球呢?为什么?人类与地球仅仅是一种利益关系吗?这个话题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纷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发表看法。为了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拓展阅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让学生经过阅读思考得出结论:即使有第二个星球存在,人类也不能随意地破坏地球,因为地球是人类的母亲。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紧扣论据争议处

人们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无论是运用理论论据还是事实论据,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并且在使用论据阐述观点时,总是会提取一些最容易证明自己观点的信息。这些论据,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得出的结论可能是有争议的,如果教师能就这些争议引领学生思考和辩论,可以使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如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在交流看法的时候,能够尊重不同的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表达观点时要简单明了,要有依据。这篇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你认为春节到底该不该放烟花爆竹呢?”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往往会选取一些自己认为比较具有说服力的论据。那么,怎样才能促使学生就论据争议处形成辩证思维能力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谁的理由更充分(支持放烟花爆竹的同学理由更充分),比一比谁的理由分量更足(关注安全与环保的分量更足)。那么,春节到底该不该放烟花爆竹呢?学生在争议中得出了结论:人们的安全与地球的环保应该放在第一位,但在春节期间,为了凸显出浓浓的年味,可以让政府划分专门区域,让人们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的前提下燃放烟花爆竹,也可以用电子炮来代替传统的烟花爆竹。这样的观点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这一争议过程其实也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过程。

三、紧扣论证严密处

论证过程要严密,符合逻辑,只有这样,说服力才更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论证的严密性,教师可以从文本论证过程的疏漏处引领学生思考和辨析,以使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进而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如《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后练习2的题目是“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解答这道题之前,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作者提出观点的理由有几条?论述顺序是怎样的?作者论证的理由充分吗?符合逻辑吗?如果不充分,还可以借助哪些材料进行补充?对于一些不合逻辑的材料,你认为怎样进行论证会更好?这样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作者是如何得出结论的,还让学生从中学会了判断作者论证结论的正确与否,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观点,同时培养了辩证思维能力。

四、紧扣文本联系处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中作者提出的一些观点,学生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局限,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存在盲目跟从的现象,错误地认为文章中的观点是正确的,是不能进行辩驳的。再加上有的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时,对作者的观点一味地肯定,不能全面、辩证地思考,这样不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带着辩证思维看待一切文章的观点,然后才能联系文本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青山不老》一课时,文章说到人与土地、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像文中老人一样守护青山的人的默默付出。但是,如果教师只是顺着作者的思路去歌颂那些守护青山绿水的人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促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得出正确的认识。笔者认为,教学该课文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一些关于晋西北土地沙化成因的资料,再让学生思考:看到这些数据,你对文章有什么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文中的老人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真令人敬佩,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晋西北的环境问题,还得从人口的合理分布、严禁滥砍滥伐抓起;认识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人们能够以老人为榜样,从小能够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植树造林,绿化我们的家园。通过资料拓展,学生明白了事物之间是具有一定联系的,从事物的联系入手,可以让人养成辩证看待问题的习惯。

五、紧扣思维发展处

在教材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大都是开放的,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观点与观点之间并不矛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并让学生结合实际对问题加以分析、理解和选择,以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如《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后第3题,笔者让学生读句子“因为人们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并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写一写保护环境或者节约资源方面的宣传标语。在这个练习中,如果教师只是从正面引导学生,那么学生写出来的宣传标语将会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甚至会因为认知局限而出现片面认识等现象。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教师可以结合《只有一个地球》的内容向学生渗透一些关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行设计宣传语。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认识问题。

六、紧扣全面思考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让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辩驳观点。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引领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如在口語交际教学中,有一些交际话题是需要学生全面、多方位思考后才进行辩论的,以“要路还是要树”这个话题为例,需要学生先思考:“树重要还是路重要?种树和拓宽道路哪一个更重要?种树妨碍谁的发展?砍树损害了谁的利益?”经过思考,学生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对道路进行拓宽,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砍树这种做法没错;另一种观点是砍树容易栽树难,政府为了拓宽道路采取砍树这种行为是不对的。那么,哪一种观点更为科学呢?通过激烈的争辩,学生最后一致得出结论:每个人都不应该只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大家应该具有环保意识、发展意识、全局意识,拓宽道路不能忘记绿化,从而渗透了环保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文章的观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发展辩证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梁雪坚(1979— ),女,广西兴业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辩证思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辩证思维的高中数学解题再认识
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丰巳的创作路径探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民族复兴视域下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与优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