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020-10-20卢丽珍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校本课程

【摘要】本文论述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议将红色教育与研学旅行结合起来,以广西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实践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资源分析和课程开发的组织三个方面对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研究。

【关键词】红色教育 研学旅行 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9-0025-03

紅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换言之,红色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国家认同”作为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对学生发展的目标做了较为具体的、体系化的呈现。“国家认同”的目标是要把中学生培养成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历史国情、认同国民身份的合格公民。要求中学生能够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国家认同”的形成和发展不能简单地靠理论、口号强植于学生心中,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国家认同”的内涵和意义,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广西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以“红色”教育为底色,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逐渐形成其“国家认同”的核心素养;以“活动育人”和“体验式教学”为主要载体,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一、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活动育人、体验教学凸显“红色”印记促进国家认同

校本课程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在国家规定开设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基本上是通过理论的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如果红色教育校本课程仍然是以讲道理、讲理论为主,那么学生的兴趣会大打折扣,教育效果也会随之降低。为了使校本课程不流于形式,更为了能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让学生能够真正融进去、学得到、有提升”的道路,学校将研学旅行“边走边学,边看边思”的动态教学与红色教育校本课程融合在一起。通过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自主设计路线、自主设计活动和自我组织管理等,促进学生充分参与、切身体验。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养成、国家认同的培养,一刻都不能放松。“家国情怀在不同时代、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话语形式与学科内涵……最后归纳出四个方面:疆域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这四个认同就是我们的“红色”印记。

疆域认同

民族认同

文化认同

政治认同

课程目标的设定要遵循适应性原则和主动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即课程的设置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适应地方资源特色,要适应红色教育的主题,要与学生所学教材课程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主动性原则,即在“四认同”的框架下,学生自主设计路线、自主设计活动和自我组织管理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校本课程资源分析——活动、体验课程资源丰富

目前,很多学校所开展的校本课程一般设在校内,大部分是对国家所规定开设课程的修修补补,未能形成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诸多问题的方案。根据校本课程的定义,其开展并不局限于校内,校外的空间更加广阔,也更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展。广西区内红色教育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为了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国家认同感,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主要倚重和利用广西区内的课程资源,将其与德育、学科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让学生了解广西、热爱广西,融入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热爱和拥护富饶美丽的祖国。

博物馆、纪念馆、遗迹、遗址等是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无论是在南宁、桂林还是百色,它们都是广西红色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宁的昆仑关战役遗址、桂林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和百色起义纪念碑都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学习中国近代历史重大事件的“第一课堂”。利用这些红色教育资源开展校本课程,不仅具有实物性、直观性,更具有社会性,能激起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时间轴为主线开展,也可以专题的形式开展,让学生在自主设计路线时可选择的空间更大。例如,在桂林,可以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为主线,突出中国共产党的艰辛革命历程,以此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的了解,使学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又如,在百色,可用从人物教学切入的方式,以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纪念碑和韦拔群纪念馆为课程资源,将邓小平或韦拔群的光荣事迹作为主线,探寻伟人的足迹,从而给学生树立“国家认同”的示范性榜样,并使学生产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三、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组织——以活动小组为纽带

初中阶段的学生,同伴效应对其产生的影响很大。不少学生听不进教师的话,也听不进家长的话,但当同龄人、同伴在做某件事情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参与。在研学旅行的过程当中,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能使活动顺利开展,且教育效果理想。

(一)成立研学旅行活动小组,构建行动的基本组织

广西拥有丰富的红色教育研学旅行资源,如果让单个学生自主选择研学内容,可能会出现千百种的方案,最终导致研学旅行活动不能成行。因此,需要进行前期调研分析,可以通过访谈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偏好,将兴趣大致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由年级组统一布置,各班主任进行把控。为方便管理,尽量避免出现跨班分组的情况。分组后,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行进、活动和就餐都按组进行。组建行动的基本组织,组名、组规可以由组员自行商定,实行组长负责制。研学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如出现学生掉队等情况,组长第一时间报告分管教师。这样既可以确保活动的有序性,也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研学成果也以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评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二)“我的研学我做主”

研学主题、研学路线由学校决定,研学内容、活动设计由小组成员自己商议决定。首先,学生要先通过上网查询、朋友推荐、专业机构咨询等途径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制作PPT在组内交流,介绍研学景点。其次,学生要策划研学过程中的活动,通过活动加深对研学主题的理解,增强组内成员的凝聚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再次,学生要将学习、探讨的内容做成研学手册。在研学过程中,学生边看边记、边走边思,最后小组讨论解决研学手册上的问题。所有准备工作都要围绕研学主题进行。

下面以某次桂林研学旅行为例说明研学旅行的前期工作准备。研学前,要求所有小组成员都要先查阅以下相关资料:

①景点——靖江王府

相关历史知识——明代藩王制度、清代贡院考试制度

②景點——八路军桂林办事处

相关历史知识——桂林抗战的历史

③景点——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相关历史知识——湘江战役

④景点——李宗仁故居

相关历史知识——台儿庄战役

⑤景点——飞虎队遗址公园

相关历史知识——陈纳德与飞虎队

⑥景点——灵渠

相关历史知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生查阅资料之后,制作PPT,在出发前先进行组内汇报分析。此举既让学生对研学目的地有所了解,又锻炼了其自学及当众展示的能力。学生出发前对目的地有一定的了解,才会在研学过程中产生共鸣,体验才会更加深刻。

当然,在此过程中,学校要先做好顶层设计,对研学的主题、研学的基本方向作大致的规定。班主任、科任教师应全程参与,但不能替代学生做决策,只进行提醒、解答与监督。

(三)“我收获我快乐”

对学生研学的评价体系分为两部分:一是能力的提升,二是学习的收获。能力方面包括组织纪律、参与程度、组织协调能力等,主要通过小组评选的方式,评出最佳纪律奖、解决问题小能手等以肯定学生的参与。通过出发前的PPT、研学手册的完成情况及研学回来之后上交的记录的文章、照片、视频等评价学生的收获。除了组内成员的评比,还有小组之间的评比。这样,学生更有动力,收获也会更大。

以小组为纽带,上有班主任、年级组的带领,下有组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合作与竞争,会使研学旅行更充满动力,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总之,近年来,作为国家软实力的国家认同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培养中学生国家认同的理念即爱国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通过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身心的体验与思想的升华。广西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关注学生国家认同的形成,以活动为纽带,让学生主动去体验,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悟,用大脑去思考,最终产生对国家认同感的共鸣。

【参考文献】

[1]张仁贤,王姣姣,金晶,李辉,郝淑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师读本[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

[2]张立昌.课程设计与评价(2010年版)[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李刚,吕立杰.国家认同教育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与设计[J].基础教育,2018(1)

作者简介:卢丽珍(1977— ),女,壮族,广西武鸣人,历史学学士学位,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考历史及历史文化研学旅行。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校本课程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对“红色教育”回归本位的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论徐特立思想从“教育救国”到“红色教育”的转变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发挥红色教育阵地优势拓宽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