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2020-10-20龙小丹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德育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建议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人道主义教育、公德教育等,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关键词】德育 爱国主义教育 人道主义教育 公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9-0023-02

小学时期是每一个人身体成长的重要时期,更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關键时期,可以说,小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黄金时期。在小学时期抓好德育工作意义重大。在小学阶段,除了可以利用道德与法治课进行德育渗透,也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灵活地渗透德育。那么,语文教师可以开展哪些德育工作呢?又该怎样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与爱国主义有关的课文还是比较多的,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德育教学内容,再根据选定的德育内容设计教学步骤、选择教学方法。比如,《可爱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接着分别描写海水、海底的动物、海滩和树林,最后照应开头,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这篇课文可以通过让学生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富饶,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比较适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定了这个德育目标之后,笔者选择分析课文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开展教学。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总结: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有了之前的基础,学生很快就说出了答案。接着,笔者进一步启发:西沙群岛只是我国南方的一些小岛屿,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美丽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美丽的宝岛台湾,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三教名山武夷山,雄奇秀丽的黄山,物产丰富的大、小兴安岭……笔者一边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一边简单地讲述。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惊呼:“我们的国家太美丽了!”“我们国家的物产真的是太丰富了!”“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去看看这些美丽的地方!”……在各种赞美之词纷纷冒出来之际,笔者趁机引导:我们的祖国如此美丽富饶,我们怎能不热爱她?学生通过认真地学习、分析课文,再通过观看相关的图片、小视频等,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一种赞美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又如,《回到自己的祖国去》主要讲的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没有贪恋美国优越、富裕的生活,毅然决然地携妻带子回到当时贫穷落后的祖国的故事,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篇课文虽然篇幅比较短,但是人物的精神比较突出,是典型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再者,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学习起来没有什么难度,所以,笔者决定把重点放在思想教育方面。笔者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听—读—讲—析—看—思。笔者先播放朗读的录音,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中感受华罗庚那种荡气回肠的爱国深情。接着,全班集体朗读,让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体会华罗庚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读完之后,笔者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知道当时的祖国是多么贫穷落后,百废待兴,而当时的美国又是多么地富裕,在那里生活和工作的条件是多么优越。在这样的情形下,华罗庚却能放下在美国的一切,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爱国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通过背景介绍,学生明白华罗庚当时做这个决定的可贵。

在学生听得入迷,完全沉浸到了教师所描述的故事情境之际,笔者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华罗庚从报纸上知道自己的祖国解放了有哪些表现?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他对祖国怎样?(一直关心祖国的动态,一直心系祖国)2.当他的美国朋友挽留他的时候,华罗庚是怎样说的?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学生的答案非常一致:爱国主义精神)笔者接着总结:华罗庚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即使当时美国很富裕,他在美国生活得很好,但是他也没有嫌弃自己贫穷落后的祖国母亲,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的怀抱,愿意为建设祖国尽自己的力量。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像他这样爱国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如南宋时期杰出的军事统帅岳飞,他带领岳家军抗击金军,收复了大量的失地;明代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他带领军队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用十余年的时间,扫平了多年肆虐东南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更是数不胜数,如赵一曼、杨靖宇等。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很多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建设,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毅然决然回到祖国,如有“原子弹之父”之称的钱学森、有“两弹元勋”之称的邓稼先等。笔者一边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边简要讲述他们的感人故事。学生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快下课的时候,笔者总结道: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就有非常多的爱国志士,在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总是选择为祖国无怨无悔地付出,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长大以后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祖国需要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很多学生在日记中谈到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还把这些爱国志士当成榜样,决定向他们学习。

二、人道主义教育

人道主义泛指一切强调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及权利的思潮和理论。人道主义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也不少,如《掌声》一文讲述了一个叫小英的女同学,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残疾,她非常自卑,后来在一次讲故事的活动中,在大家的鼓励下,她勇敢地走上了讲台,从此变得开朗、积极、乐观。这篇课文比较适合渗透人道主义教育。

在明确教学方向后,笔者选定教学内容,决定采用重重设问、以问促思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得到教育。笔者设计了几个问题:小英同学平时总是怎样的?为什么?在小英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时大家做了什么?小英感受到了什么?从那以后,小英变得怎样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如果小英上讲台时大家都嘲笑她,她可能会怎样?我们在最困难、最无助时最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弱者?学生在思考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不但很快地理解了课文,而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思想认识水平也得到了启迪和升华。

三、公德教育

公德是指有关社会公众的安宁和幸福的行为。公德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如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诚实守信、环境保护等。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公德心,对于培养学生的宽广胸怀、慈悲心、爱心、规则意识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与此有关的课文比比皆是。教师在教授这类课文时,应该侧重于让学生谈感想、重实践、写体会,这样才能发挥德育的最大价值。

比如,《皮巧根桥》这篇课文就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在讲完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笔者提问:“皮巧根和爷爷砍树造这座桥是为了赚钱吗?造好桥之后有什么作用?”对此,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他们是为了大家方便,无私地为村里的人服务。”“后来虽然造了更好的桥,但是大家都一直用这个称呼,可见大家对他们的这种一心为公行为是非常赞赏、非常感恩的。你们还见过哪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行为?你们有没有为公众无私地做过事呢?”由此,激发学生谈论身边的事例的欲望。在学生畅谈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在一周之内最少做一两件对大众有利的事情,并且写一写做这些事情的经过和感想。从作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收获都很大,他们一致认为做有利于大众的事情会让自己心情愉悦、有成就感。甚至有个别学生还说以后要定期做好事,服务他人。

德育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渗透德育的例子也还有很多。事实证明,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渗透德育,能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受到德育的熏陶。

作者简介:龙小丹(1988— ),女,广西北流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