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责任教育”的构建与实施路径

2020-10-20韦武平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责任教育成效实施

韦武平

【摘要】本文论述“责任教育”的构建与实施路径,提出围绕“责任教育”主题建设校园环境、强化学校管理、构建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情怀、担当精神以及履行职责的本领。

【关键词】责任教育 实施 成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9-0018-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但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一代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责任意识较为淡薄。为此,我校以“责任教育”为学校特色发展主题,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情怀、担当精神以及履行职责的本领作为育人目标,进行“责任教育”构建与实施的积极探索。

一、构建“责任教育”体系

我校围绕“责任教育”这一特色发展主题,把“责任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核心。我校组织教师反复讨论,确定了学校的育人使命:“教育的责任是通过人本的陶冶、知识的启发、责任心的培养,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我校提炼出“责任教育”的内涵,即:以“明礼、自律、善学、担当”为核心价值,以负责任的教育培养负责任的学生,通过营造学校“责任文化”氛围,构建“责任课程”体系,让学生形成责任意识,成为知责明礼、依责自律、善于学习、敢于担当、全面发展的学生,创建一所对学生、家庭、社会负责,令人尊敬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我校围绕核心素养,明确了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见图1)

图1

学校精神文化系统的形成使学校的办学有了思想内核,我校又规划了“责任教育”的五大路径,力图将责任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五大路径分别是“美丽校园我负责”“高效管理我负责”“多彩课程我负责”“有效课堂我负责”和“和谐社校我负责”。每条路径下又明确了具体路径,如“美丽校园我负责”的具体路径为“润责环境建设”“责任区域包干”“班级文化建设”等。

二、全面实施“责任教育”

我校依据“责任教育”逻辑框架,全面实施“责任教育”,进行“责任文化”建设。

(一)围绕“责任教育”打造特色校园

我校校园环境建设围绕“责任教育”进行。我校将“做有责任感的中国人”育人目标镶嵌在校园内的显眼位置,教学楼的名字分别为“明责楼”“尚责楼”“笃责楼”“润责楼”,均体现“责任教育”主题。我校在“明责楼”大厅设置了“责任树人”文化墙,将学校标志悬挂在文化墙的中央,并把“对自己负责,学会自律与成长;对家庭负责,学会感恩与孝敬;对他人负责,学会尊重与帮助;对集体负责,学会守纪与合作;对社会负责,学会担当与报答;对祖国负责,学会忠诚与奉献”责任目标嵌在文化墙上,时刻提醒学生怎样才是一名负责任的学生。每年,我校将评选出来的20名“责任学生”的照片张贴在文化墙上,让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

(二)围绕“责任教育”开展管理工作

学校管理具有人文性、规范性和稳定性,学校管理者应以促进师生发展为基本点,使学校的规章制度逐渐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我校在“责任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健全责任制度体系,将“责任教育”精神文化和发展路径明确写进学校章程,确保学校发展主题的稳定性。我校依据“科学高效、人文和谐”的管理理念,通過全体教职工参与,制订了《仙葫学校教职工责任手册》,形成了独特的责任制度文化,使学校步入高效、和谐的管理轨道。

我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将学生分成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三个学段,分别制订了三个学段的责任教育目标,形成了递进式的责任教育目标序列;并依据小学和初中的不同特点,制订了小学阶段的《仙葫童规》和中学阶段的《仙葫中学生责任手册》,规范学生行为。

(三)围绕“责任教育”构建课程体系

我校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课程需要,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责任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责任教育”课程从总体上分为科学文化类、活动实践类、自主选择类三大类,科学文化类课程分为基础型和拓展型,活动实践类课程分为人格型和实践型,自主选择类分为特长型和集体型。

1.学科课程校本化

我校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一方面,将部分国家课程与地方、校本课程进行整合,把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民族教育》与国家课程中的《道德与法治》《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提高课程效益。另一方面,在一个学科内部进行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比如实施语文学科单元教学策略,加强数学学科知识点的前后衔接等。

2.活动课程生活化

我校从学生生活出发,规划活动课程(见图2),在实施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一是通过主题教育,增强学生对责任的认知。陶行知曾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个体某一种责任品质的养成一般始于责任认知。“明责”是责任教育的起点,只有夯实了这个起点,才能搭建起牢固的“责任教育”体系。我校开展“我的责任我明白”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将学生对责任的认知与学生的自身成长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责任的认知。二是通过行为训练,促使责任要求内化。我校编写《仙葫少年责任行》校本教材,从低、中、高三个年段循序渐进地设计课程内容,促使学生将责任要求转化为责任行动。三是通过主体参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我校实施清洁卫生承包制,将教学楼公共区域和所有功能教室的清洁卫生任务分给各班承包。学校开展歌咏比赛、毕业晚会、运动会开幕式等都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把班队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我校开展班队活动的基本原则,学生在活动中自主策划、筹备,并根据活动内容进行人员分工,各施其责,让学生将“责任”二字深深地刻在心中。四是通过先进评选,弘扬责任精神。我校开展“感动仙葫责任师生”评比,通过民主投票评选年度“感动仙葫责任师生”,并为他们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传播他们的正能量。

3.选择课程类别化

人的一生会面临各种选择,从某种角度来说,有选择才有创造,才能更好地尽到责任。我校科学规划校本课程,形成了“生活技能类”“身心健康类”“体艺特长类”“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五个类别的课程体系,设计了十几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见图3)

三、实施“责任教育”的成效

“责任教育”探索过程也是阐释“责任教育”原则、归纳“责任教育”方法的过程。我校通过实践,明确了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基本原则,即“面向全体、层次递进、自主体验”;总结了一个人形成责任品质的必经之路,即“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行为”;并归纳出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操作策略。(见图4)

我校的“责任教育”实践和学校的成长同行,学校通过对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确定了“责任教育”的特色内涵,厘清了学校特色发展的基本路径,形成了独具学校特色的“责任管理”“责任环境”“责任目标”“责任课程”和“责任课堂”,学校办学特色开始形成。《“责任教育”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研究》荣获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基于“责任教育”学校特色的责任课程体系建设》荣获广西2017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责任教育”的旗帜高高飘扬》文化宣传片荣获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央电化教育馆校园专题宣传二等奖。2015年11月,全国第三届责任教育研讨会在我校召开,“责任教育”的成果得到与会专家、同行的肯定。更为重要的是,“责任教育”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发展,责任感强已成为我校学生的共同烙印。

【参考文献】

[1]刘世保.责任教育研究与指导[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崔伟欣.学校责任教育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龚春燕.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赵国忠.如何创建学校特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责任教育成效实施
高职学生责任教育中传媒应用实践和创新研究
浅谈职业中专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和原则
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浅谈
怎样培养幼儿责任意识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