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微课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的应用

2020-10-20朱小平

中学生物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生物学激素调节

朱小平

微课指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形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与传统课堂相比,主要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课堂时长较短、知识点内容突出、教学形式新颖、传播范围较广。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人数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的局限性,让学习方式更加地灵活机动,更符合新课标的改革理念。

生物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在课堂上给学生设立某个思维情境。在这个特定情景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世界、人体和生物系统,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性。另外,教师利用微课实施教学,对于学习第一遍过后仍有知识遗忘的部分学生来说,提供了再次复习的机会,或者是对于第一遍学习有障碍的學生提供了反复消化的契机,解决了学生在传统课堂学习后不敢问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的发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以“人体的激素调节”一节为例,讨论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微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已经学过的“人体的神经调节”的基础上,以青少年在青春期身体的外形和生理发生的巨大变化与体内各种激素的关系为例,说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离不开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学要求基于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进一步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同时,学生学习时正值青春期,身体会出现许多微妙的变化,如,身体迅速长高,男学生的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女学生的乳腺发育长大等。对于这些变化,学生既好奇又迷茫。在传统课堂中,一般是男生、女生同在一个环境下学习,本时期学生的心理较为敏感。因此,教师利用微课,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糖尿病发病原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认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由两者协调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完成生命活动。

2 教学目标

①说出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②说明激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③培养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能力。

④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理现象的能力。

⑤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⑥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工作者率先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事例,培养爱国主义。

3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激素的概念和主要种类,激素的调节作用。

教学难点: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概念和区别。

4 教学过程

4.1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面临考试时的自身身体的变化,分析人体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清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4.2 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制作的微课,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有那些?这些内分泌腺分布在人体的哪里?男性和女性的内分泌腺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这些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各是什么?请根据激素或腺体的名称,大致说说它们可能的作用。

学生根据微课自学教材,并完成自测题。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作适当指导。

4.3 检查点拨,探寻规律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微课提示,阅读教材内容。学生结合微课及教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尝试回答:人体的腺体可分为哪几类?这些腺体依据什么特点进行分类?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胰岛在胰腺内,胰腺既有外分泌腺部分又有内分泌腺部分。

最后,教师播放总结性的微课,总结概述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激素的概念和主要种类。学生观看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并不仅仅受神经调节,还要受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调节。

5 教学反思

5.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教师选取合适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学生自主观看并结合教材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运用微课,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和制作的课件的引导下,对知识的掌握层层递进。学习时,学生既不会受到班级其他同学的干扰,在放松的环境下全身心投入学习,能够更加有效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在解决问题时实现迁移运用知识。

5.2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微课的注意事项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程需求,将微课分为新课导人类、知识点新授类、重点解答类、拓展延伸类、课后复习类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制作不同类型的微课。在使用时,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根据微课的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层层渗透,促进学生通过自学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鸟类”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将需要提问的问题、需要预习的内容和鸟类的教学资源制作成微课,并通过网站、QQ、钉钉、微信、希沃白板等途径预先推送给学生,学生可随时观看。因此,课前学生就掌握了鸟类的种类、生活习性、基本结构等知识,课上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开展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特性和阶段的学习规律,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微课程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课过程当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所出现的生物学知识以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一些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从而启发学生自主探究。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实现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并且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可以及时给他们一些提示或帮助,使他们可以拨开云雾,冲破传统思维的阻碍,最终达到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胡铁生黄明燕李明.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3]牛淑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2):156.

[4]王俏.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4):151.

[5] 叶学才,新形式下学生自主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26):203.

猜你喜欢

生物学激素调节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汽油机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