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州茶叶产业资产收益扶贫实践及对策研究

2020-10-17张红艳杨梅英曾建催

福建茶叶 2020年9期
关键词:湘西收益茶叶

张红艳,许 芳,杨梅英,曾建催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湖南衡阳 421009)

资产收益扶贫的实施,以财政支农资金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支持,促进农村产权制度重构,有助于增加贫困人口的财产性收入,促进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在湘西州茶叶产业发展中,通过资产收益扶贫的推进,能够促进经济组织与优势产业的协同发展。

1 湘西州茶叶产业资产收益扶贫特色

资产收益扶贫中,资产主体为农户所拥有资源与资金,通过折股量化的方式投入到经济实体中,比如专业户、合作社、股份合作公司等,实现按股分红,确保农户获得股利收益的持续化,收益保底得以实现。资产收益扶贫融合了产业扶贫与金融扶贫,通过产业发展来进行拉动,通过财政扶贫资金来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对政府、企业、贫困户等要素与资源加以整合,促进普通农户无股权问题的顺利解决。

1.1 以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为支撑

湘西州有着数千年的茶叶发展历史,形成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作为湘西州特色农业产业之一而得以发展。湘西州茶叶产业的突破,在种植面积、干茶总产量、综合产值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体现,茶叶产业链得以形成。湘西州2014-2017年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如表1所示。在2017年,湘西州茶叶种植面积同比增长、干茶总量环比增长、综合产值环比增长分别为15.73%、26.82%和52.52%。

表1 湘西州2014年-2017年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湘西州茶园建设方面,政府提出在五年内将茶园面积扩大到100万亩,打造60万亩茶叶产业基地,以50亿产值为目标,未来综合产值目标为100-200亿元。在这一方面,政府积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指导,促进资金整合,从而推进湘西州茶叶产业发展。

1.2 新型经营主体多元化

湘西州茶叶产业经营过程中,有着多元化主体,共享利益,实现了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的产生,能够发挥稳定带动作用,调动贫困户的参与积极性,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来对农业产业链及价值链增值收益进行分享,促进增收脱贫目标的实现。

1.3 利益联结模式多样化

湘西州传统产业中以茶叶产业为优势,逐步得到快速发展,通过茶叶产业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的构建,能够优化产业资产收益分配运行,改善利益联结效果,龙头企业主导模式在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有助于推动贫困户的协同发展。利益联结模式多样化,在资产、组织形式和法律约束性方面有着充分体现。

1.4 贫困户收益稳增长

在湘西州茶叶产业发展中,经营主体与规模逐步扩大,产业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得以逐步完善,能够对贫困户做出引导,从土地、扶贫资金及劳动力等方面入手,调动贫困户的参与性,推动茶叶产业扶贫项目,保证贫困户增收渠道的拓宽和增收目标的实现。

1.5 茶旅融合进程加速

将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实现茶旅融合,保证经营业态的创新化。在茶旅融合的过程中,游客得以体验茶文化内容,包括茶道游、生态观光、茶叶种植与加工、采茶制茶等,旅游活动中茶文化元素得以渗透其中,茶旅文化更富内涵。湘西州可立足实际对茶叶新兴业态加以拓展,比如茶休闲、茶观光、茶体验等,打造茶叶生态观光园、茶旅小镇、休闲茶庄等,可促进茶叶产业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延伸。

2 湘西州茶叶产业资产收益存在的问题

2.1 茶叶产业发展遭遇瓶颈

尽管近年来湘西州茶叶产业获得良好发展,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湘西州茶叶产业经营粗放,农户大多小规模种植,并不具备精细化生产的能力;其二是茶叶产业发展中,由于湘西州地处武陵山区,茶园建设海拔高,不具备使用机械的条件,大多通过人工方式进行采摘,因而人工成本较大;其三是龙头企业有限,当前茶叶企业与大品牌企业相比,无论是加工能力还是经营能力都存在较大差距;其四是品牌弱化,无法影响力,在茶叶产业发展中并未立足实际进行系统化的品牌宣传策划,品牌实力不足;其五是缺乏良好的技术服务能力,专业人才不足,技术指导与服务不到位,茶叶产业发展条件欠缺。

2.2 财政政策在扶持奖励茶农方面措施不足

就湘西州的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其规模较小,受到自然灾害以及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金融投入存在一定风险。无论是涉农企业还是农户,因抵押品不足对金融信贷投入也产生了影响。产业发展中缺乏对农专项融资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信贷跟进也不具备条件。在财政补贴方面不够完善,政府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为对象给予资金扶持,对于农户来说很少能够真正享受到国家的扶持。

2.3 利益联结机制缺乏导致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不紧密

湘西州茶叶产业发展中,利益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农户的弱势地位显著,此种情况主要源于四个方面,其一是农户缺乏现代化观念与良好的经营能力,参与意愿不高;其二是受到龙头企业逐利性因素的影响,无法有效的对贫困户产生带动;其三是扶贫资金流通不到位,国家扶贫优惠政策的落实受到影响;其四是在鲜叶级别及价格方面存在争议,经营主体与茶农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并不牢固。

3 湘西州茶叶产业资产收益扶贫实践策略

3.1 完善茶叶产业发展路径

为促进湘西州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在资产收益扶贫实践中,需从宏观层面上把握茶叶产业发展实际,探寻可行的发展路径。为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需打造大型茶叶示范基地,将茶园规模加以完善,确保与计划标准相符合,促进茶叶产业综合产值百亿目标的快速实现。结合湘西州茶叶产业具体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地势引入适用机器,保证茶园作业的机械化,促进智能升级的实现,茶叶产业发展中拉动力不足的问题就能够得到顺利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以龙头企业为对象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产业竞争力的增强,在市场中居于优势地位。结合茶叶产业实际,建立现代化、标准化的质量体系,打造完善营销体系,促进茶叶产品知名品牌的打造,将产业综合效益扩大,以长效机制构建来激发内生动力,促进茶叶产业在新时期下的持续化发展。

3.2 发挥政府服务和引导作用,力推金融扶贫

结合湘西州茶叶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在资产收益扶贫实践中,需要重视政府引导和服务作用的发挥,为金融扶贫的实施提供助力。这就需要发挥各级财政的积极作用,扩大茶叶产业扶贫方面专项资金的规模,将茶叶企业贷款条件放宽,提高贷款额度,对金融服务方式加以完善,打造优良的融资环境,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支持。风险控制也是茶叶产业资产收益扶贫实践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结合产业实际将风险补偿机制加以建立和完善,银行贷款因不可抗力而存在风险,比如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这就需要重视此类风险的防范。在茶叶产业发展中,应当重视保险保障机制的完善,在农业保险方面,要结合实际来对其深度和广度加以调整,确保茶产品保险逐步完善,可采取财政以奖代补等多元化方式,对于贫困户来说,要强化增信支持,满足其融资需求,真正为茶叶产业发展打造优良社会环境。以金融消费者为对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确保农户的金融意识逐步增强,感知契约精神的重要性,正确认识金融扶贫,从而促进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培育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

湘西州茶叶产业资产收益扶贫的落实,需要立足实际把握经营主体类型,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育与发展措施,为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条件。在这一阶段下,需发挥茶叶合作社的积极作用,对茶叶企业进行扶持,促进龙头企业逐渐强大化,整合资源,以茶园为关注点,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对大户、家庭农场等加以扶持,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发挥集体力量,通过职业培训教育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水平,确保其具备优良的契约精神,能够正确运用农业生产经营技术,以促进农业的不断发展。政府可以从金融、财政、保险、技术等方面入手,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创造诸多优惠条件,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互相交流,打造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利益共同体,确保各方利益都能够被兼顾,从而安全稳定地分配收益,推动茶叶产业健康发展,促进湘西州茶叶产业资产收益扶贫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为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将股份合作机制加以优化和完善,确保符合新时期下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需求。致力于发挥农户的积极作用,在茶叶产业发展中鼓励农户积极参与,保持入股方式多样化,将农户资产收益渠道拓宽,保障其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需结合实际来优化调整租赁经营合作方式,将土地经营权放活,满足农户的参与需求,以土地流转为基本方式,可以是农户获得土地流转费用,改善其经济条件。在劳务合作方面,可就形式进行升级,针对不同经营主体采取差异化的方式,比如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促进人口就近就业,以劳务资金收入改善其经济状态,保证收益的持续化,促进脱贫的稳定实现。

4 结束语

湘西州茶叶产业发展中,通过资产收益扶贫的实施,能够促进多种利益联结机制的顺利构建,促进茶农、企业与合作社之间共享利益,群众的产量与收益也得到保证,这就有助于促进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未来需加大湘西州资产收益扶贫的研究力度,积极探寻新型发展机制,以金融扶贫为支持,构建资产收益扶贫框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推动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湘西收益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湘西剿匪:七十年前的历史风云
香喷喷的茶叶
走进湘西凤凰城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湘西 国画
其他综合收益的几个重要逻辑关系解析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