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分析

2020-10-17连燕华

福建茶叶 2020年9期
关键词:饮茶茶文化水平

连燕华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康中国建设,在社会大众保健意识逐渐强化的背景下,茶的健康价值重新成为了茶文化研究中的重点内容,茶的保健功能得到普遍的认可,茶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更是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重新认知。本文在茶文化的视角下,通过调研分析,积极探索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特别是茶文化对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作用。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部分大学生共1356名,其中男生479(35.32%)人、女生877人(64.68%);平均年龄为19.12±4.2岁;农村803人(59.22%)、城镇 553人(40.78%);大一 568人(41.89%)、大二 401人(29.57%)、大三230人(16.69%)、大四及以上157人(11.58%);父亲文化程度以初中529(39.01%)和高中/中专360(26.55%)为主、母亲文化程度以小学322(23.75%)、初中519(38.27%)、高中/中专323(23.82%)为主。

1.2 研究方法

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问卷等方法,问卷是在《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71题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1-3],增加与大学生相关的知识、行为等17个健康问题作为补充,设计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青少年的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基本技能、个人基本情况等。正确率在60%以及上视为具备健康素养。

1.3 数据分析

利用线上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收集并导出Excel形式数据库,再通过SPSS18.0进行分析整理。数据分析部分利用频率分析、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分析

2.1 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

由表1可知,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合格率69%,整体处于较好水平。其中健康知识合格率是56.9%,健康行为合格率是25.1%,健康技能合格率是80.5%。由此看来,大学生对健康素养的三个维度从健康技能水平到健康知识水平再到健康行为水平掌握度逐步降低。其中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合格率明显较低(25.1%),说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不代表在大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中能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表1 调查对象环境与健康素养总体情况

2.2 不同性别、户籍、年级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比较和分析

由表2可知,健康知识方面男生和女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行为、健康技能和总体情况,在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男生的健康行为水平较女生高,女生健康技能水平和总体情况较男生高,说明女生较重视健康知识的积累,懂得健康知识的重要性,这与女生关注健康、美丽的心理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不同户籍类型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8);不同的年级类型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514)

表2 不同性别、户籍、年级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结果分析

2.3 不同父母文化程度对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结果分析

由表3可知,父亲文化程度与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呈现显著差异(p=0.018),父亲受教育的水平越高,其孩子在健康水平总体情况中表现越好;尤其在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两方面呈现出较大影响。而母亲受教育的水平对大学生健康水平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表3 不同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大学生健康素养结果分析

72.20%71.20%67.24%68.30%68.30%0.685母亲学历合格率/%大学以及上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卡方检验的显著水平a=0.05 66.20%57.90%54.30%56.50%51.20%0.115 24.50%28.20%24.70%23.30%24.40%0.686 77.50%81.10%79.58%82.90%90.20%0.299

2.4 饮茶习惯和茶知识对健康素养的影响结果分析

由表4看出,大学生茶知识的掌握、饮茶习惯对健康知识、健康行为以及总体结果呈显著差异(p=0.00,p=0.02),对健康技能呈不显著相关(p=0.09,p=0.45),无统计学意义。

表4 茶文化、饮茶习惯对大学生健康素养结果分析

2.5 大学生健康素养的相关信息获取途径

调查得知,目前大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公众号推送1008人次(74.34%)、广告和科普视频1065人次(78.54%)、在校学习933人次(68.81%)、家人提醒721人次(53.17%)、其他122人次(9%)。根据表4,各种获知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主要途径是广告和科普视频、公众号推送等,在校学习和家人传播也是不可或缺的传播方式。

表5 大学生获取有关健康素养的相关信息途径

3 结论

3.1 健康行为是短板,不良生活方式亟需改变

大学生健康知识虽然掌握的较好,并不意味这他们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乐观。调查中显示吸烟、酗酒、作息时间不规律、不吃早餐、不参加体育活动占比相对较高;每天玩手机6个小时以上的学生有56%;80%以上的学生一周点一次外卖。可见,大学生虽具备健康知识与观念、健康技能,却不一定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3.2 性别、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重要的影响

经分析,与男生相比,女生健康素养整体水平较高,女生更注意健康知识的积累,健康技能的掌握情况较好[4]。

根据此次健康素养调查发现,父亲的文化程度对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有着显著影响,可以看出父亲的教育对孩子的健康素养及其各方面健康素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这并非就是说母亲的相关要素对健康素养无关,相反,母亲的几项非显著关系也表明着在家庭结构中特有的影响力,所以母亲角色也应在重视孩子健康素养同时注重自己相关方面水平的提升,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孩子的健康素养具备率[5]。

3.3 茶文化和饮茶对健康素养的提高积极有效

调查得知,大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及饮茶习惯对健康素养有较大的影响。茶文化了解的越多,健康素养整体掌握的越好;经常饮茶者健康素养整体水平较高。

在大学生中宣传与弘扬茶文化,提倡好的饮茶习惯,不仅有利于化大学生对茶叶医药保健功能的认知程度,而且也有利于促使大学生依托茶叶这种日常饮品提升自身的健康素养。

4 建议

4.1 茶文化与现代教育体系的结合是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

推动茶文化进校园,能够促使学生群体对茶文化、茶叶医药保健功能做出深入认知,为此,各类院校有必要认识到茶叶医药保健功能、茶叶知识的掌握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推动茶叶文化与校园文化、课程体系的融合,提升茶文化和饮茶习惯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成效。尤其对于茶学专业的学生,更要发挥专业特长,在学校的茶文化传播过程中起引领作用,如成立茶文化社团、开展校园茶事活动。学校也可以设置茶文化选修课程,从而在学校中构建起良好的茶文化氛围并促使学生对茶叶医药保健功能做出系统的认知,间接养成良好的饮茶习惯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教育。

4.2 与时俱进丰富健康素养知识传播途径

当今大学生可以更多地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上获得卫生新闻、健康教育信息等各类与健康相关的信息,大众传媒对开展健康教育的作用日显突出,健康教育与大众传媒的结合已成为新的趋势,并能使健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利用网络媒体构建畅通信息渠道为核心的综合措施,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知识层次相对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快。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健康促进行动工作,进而全面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应当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第一可以在学校相关网页开辟专区来进行健康相关知识的宣传;其次,应当利用好手机这一快捷方便的通讯工具,由专业人员编制健康相关信息向广大同学发布;第三,要发挥广播电视的作用,在校园公共频道放映健康相关宣传片。形象生动、教育性强,同样易被大学生接受。

4.3 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各项措施干预

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政策,继续大力推进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定期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努力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家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家庭成员的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了解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情况,以利于制定保护大学生健康的政策措施。向学生强调健康的重要性,使他们关注自身健康,珍爱生命。

猜你喜欢

饮茶茶文化水平
张水平作品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文化的“办案经”
作家葛水平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