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上的神秘桃子去哪儿了

2020-10-16

文史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撒马尔罕树苗桃树

唐高祖李渊(566—635)去世以后,西北边境局势稳定。就在这一年的十一月,来自中亚地区的康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使团抵达长安,并向唐太宗李世民敬献了一种传说已久的神秘仙果——撒马尔罕金桃。

撒马尔罕是康国的都城,历史上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有着悠久的联系。由于当地气候干旱、炎热,所以撒马尔罕长出的金桃入口甘甜,备受皇家青睐。当康国使者递上金桃的那一瞬间,他看到大唐君臣的眼睛都发直了。于是,使者眉飞色舞地说道:“这种桃子生长期长,桃肉紧粘在桃核上,特别甜,而且易被虫咬,必须长期有术士持咒,它才能‘大如鹅卵,其色如金’,就像从仙境而来。”这一宣传不要紧,很快,“仙桃”就被传得神乎其神,甚至轰动了整个长安城——皇上得到了一种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

两年以后,康国使者又穿越茫茫沙漠来到了长安。这次,使者不仅带来金桃,还向皇帝敬献了几株桃树苗。李世民高兴极了,他命园艺师把树苗种植在御园。果不其然,数年后,桃树真的结出了金灿灿的果实。即使这样,皇家还是觉得供不应求,经常派使者去撒马尔罕收购金桃。一时间,这金桃成了两国关系的纽带,增进了两国的贸易往来。

但是后来,随着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的爆发,国内局势动荡,西行求桃之事被迫叫停。而御园里的金桃树,也在叛军攻入长安后枯死了。尽管在此期间也有波斯、大食等国的商人顺便带金桃来,可是数量太少。当然,也有一些唐朝商人冒险前往撒马尔罕寻求金桃和树苗,但几乎没有活着回来的。从那以后,撒马尔罕的金桃就彻底消失在晚唐的风沙中了。

此后,对撒马尔罕的金桃,有不少人提出过疑问,桃子纯熟后,以红为美,所谓金桃,未必就是指金黄色的桃子,而是另有深意吧。也有一些人认为,它是西域术士所炼的一种吃后可得永生的神秘水果,所以味美甘甜。当然,还有人认为,撒马尔罕的粟特人,只不过是巧妙地利用了嫁接技术,把柿子树和桃树嫁接在了一起,其结出的桃子便有了柿子的基因,所以味道甘美,色泽金黄,正所谓唐人眼中的珍果。

对这些靠谱与不靠谱的猜测,时隔千年以后,美国专注于唐朝研究的汉学家谢弗也无法给出评判,只能不无遗憾地说:“这种水果的滋味到底如何,我们现在已经无从推测了。”为了弥补遗憾,谢弗甚至把自己的学术名著取名为《撒马尔罕的金桃》。因为考证无果,他不得不在他的书中断言:这种桃子早在唐朝就消失了。

但是,假如他读过杜甫下面这首诗,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游历秦州,在麦积山上的一座破庙中,发现了一株金桃树,于是写下了《山寺》这首诗。秦州就是现在的甘肃天水,它正是西域商人进入长安的必经之地。唐朝时,有商人把金桃树带到这里,又或者有人在寺院食用过撒马尔罕的金桃,然后吐核成苗,再有人将其嫁接成树,其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抑或,撒马尔汗的金桃并不那么神秘,它不过就是我们如今常见的黄桃?

猜你喜欢

撒马尔罕树苗桃树
移栽树苗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桃树秋管 来年丰收
桃树咋样冬剪好
合影
三棵桃树苗
从馆藏文物看东西方文化交流
桃树醒了
死在撒马尔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