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首词,毛泽东改了八次

2020-10-16

文史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天高云淡六盘山清平乐

六盘山亦称陇山,位于宁夏南部隆德与固原两县交界处,海拔2800多米,素有“关中项背,河陇咽喉”之称。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

1935年10月7日,天高云淡,秋意正浓。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支队(根据哈达铺会议决定,由红一方面军改编而成,亦称陕甘支队,下辖3个纵队),在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的率领下进入六盘山。上午9时左右,部队在六盘山顶小憩,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仰望蓝天、白云和向南飞去的大雁,近看红旗、队伍和雄奇险峻的群山,顿时文思泉涌、豪情万千,脱口吟道:“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

11时许,红军前卫部队报告,国民党东北军骑兵第7师19团两个运送给养的连队正在六盘山下的青石嘴附近休息。毛泽东闻讯后当即研究对敌方案,并亲自下达作战命令。经过正面攻击和两侧迂回包抄,仅用半个小时,红军就全歼敌军200多人,缴获战马100多匹和部分弹药、物资。红军用缴获的战马组建了第一支骑兵侦察连。

1961年,毛泽东手书《清平乐·六盘山》

翻过六盘山的当天晚上,红军宿营在彭阳县的迺家河一带。住在小岔沟张有仁家窑洞里的毛泽东,借助昏暗的油灯光亮,提笔铺纸,在小炕桌上记下了白天吟哦的诗词,并对部分字句做了推敲修改,命名《长征谣》。

《长征谣》一经面世,首先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在党中央机关和红军总部得到传播。1942年8月1日,随着《长征谣》在《淮海报》的全文刊发,这首经典诗篇迅速在解放区乃至国统区流传开来。

作为神来之笔的《长征谣》,毛泽东对之钟爱有加,先后8次进行修改。宁夏六盘山上的红军长征纪念馆里,至今仍珍藏着毛泽东多次修改的《长征谣》的原稿。今天我们看到的《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按照词牌《清平乐》的格律对原诗词做了认真修改,并于1949年8月1日首次在《解放日报》进行公开发表的成熟作品。

1959年,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设置“宁夏厅”时,欲将《清平乐·六盘山》以毛泽东亲笔手书的形式刻录在宁夏特有的贺兰石上进行展示。于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出面,通过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向毛泽东提出这一请求。1961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兴致勃勃地挥洒笔墨,一气呵成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的手书,并附信董必武说:“遵嘱写了六盘山一词,如以为可用,请转付宁夏同志。如不可用,可以再写。”

2005年9月,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70周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新建了规模宏大的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吟诗台等,并在高达20多米的纪念碑上镌刻上金光闪闪的毛泽东手书《清平乐·六盘山》,旨在弘扬长征精神、培育红军传人。

猜你喜欢

天高云淡六盘山清平乐
天高云淡
清平乐
清平乐·归老
秋收
十月,我阅读祖国
版画印千年 传承有新意
六盘山陕西片区脱贫攻坚有序推进
六盘山成为重要水源涵养地
清平乐·评世
藏在心中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