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管控也拯救不了晚清颓运

2020-10-16刘增合财政管控拯救不了晚清颓运

文史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财源外省同治

刘增合 《财政管控拯救不了晚清颓运》

在国运跌宕的晚清,财政管控是一个值得梳理和评骘的重大问题。同治朝以降,各省延续大规模战争时期形成的就地筹饷办法,形成了独立于中央财政之外的“隐匿财政”形态;庚子(1900)以后,基于新政所需和赔款催迫,外省纷纷形成典章规制之外各具特色的征税体系,中国21个行省俨然是21个“国”,主管皇室财政的总管内务府大臣屡屡违规借拨户部库银,更加剧了国家财政纷乱的程度。对此,同治中叶后,朝臣和疆吏都呼吁改革财政体制,但在改制理念和改革措施上存在重大差异,外省偏向于守护畛域利益,而枢臣则主张由中央掌控所有外销财源收支,因此逐渐形成内外隔阂、上下博弈这一积重难返的局面。

光绪宣统之交,整顿行省财政以建立预算制度的呼声高涨,主流舆论空前一致地支持钦派财政监理官赴各省清查财政。但晚清财政管控的理念和管控行动却最终失败。究其原因,是因为其中有着明显的制度性缺陷。在核查隐匿财源、裁撤各类财政局所等行动中,圣谕屡屡寄希望于督抚司道“不得狃于积习,敷衍塞责”,但问题是,中央掌控之外的地方财政形态已是客观事实,依凭传统的治理方式来管控整个官僚队伍已不具顺利操作的可能。其实,国家遭遇“千年变局”后,晚清政府大一统财政架构已出现紊乱,官员主体亦非道咸之前;更严峻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后,地方利益和畛域意识陡然上升,出现了“上下博弈”牵制国家决策的新格局;清末政府实行集权措施,固拒外省督抚的合理献策,又频频酿成督抚联盟抗议,形成挟制清廷决断的分权格局。

总之,清廷实施财政管控的制度设计、运作执行和化解矛盾能力等,远逊于清前期,因此也不能达到拯救晚清颓运的目的。

猜你喜欢

财源外省同治
到外省去
到外省去
便秘、痔疮要“同治”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蓬勃
荒唐同治讲信义
地方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一桶金”有问题?国民党“财源”被夺
论清末三帝无嗣之真实原因
浅议天水市财源培植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