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MR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分析

2020-10-15大连市旅顺口区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辽宁大连11604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7期
关键词:征象股骨头检出率

大连市旅顺口区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 (辽宁 大连 116041)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MR影像技术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本院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80例患者,按照患者采取的不同诊断方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采取CT诊断的对照组、采取MR诊断的观察组,每组40例。组间对比诊断准确率:阳性征象检出率、分期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对I、Ⅱ、Ⅲ、IV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全部高于对照组,其诊断准确率为95%,比对照组的70%高;观察组囊变、线样征、骨髓水肿等阳性征象的检出率分别为45%、55%和40%,均比对照组的12.5%、7.5%、2.5%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上,MR影像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患者的阳性征象、分期,其对股骨头坏死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趋势更是呈现出愈加明显的“年轻化”特征。手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首选方法,临床多以手术来修复患者受损的髋关节功能,但反复进行修复会给患者的股骨头结构带来严重影响,因此临床需要在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以便能根据其病变程度和病变位置来采取最佳的手术方案[1]。CT与MR均可用于诊断股骨头坏死,但二者在诊断准确率上有所不同,其中MR可以更轻松地发现患者阳性征象,对其分期做出准确的诊断。本文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本院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80例患者,试分析MR影像技术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本院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80例患者,按照患者采取的不同诊断方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采取CT诊断的对照组、采取MR诊断的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8~74岁,平均(61.01±12.88)岁;单侧29例,双侧11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9~73岁,平均(61.03±12.85)岁;单侧28例,双侧12例。将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病变分布等资料纳入软件中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对比在两组之间具有可行性。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手术病理诊断等确诊为股骨头坏死;②患者均有关节受损、髋关节疼痛、间歇性跛行等典型表现;③研究内容已充分告知患者,其在自愿情况下签署协议,医院伦理部门也通过此次研究申请[2]。排除标准:①心、肺、肝、肾有严重疾病;②合并有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③无法正常沟通或因语言障碍、精神疾病、依从性差等原因而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3]。

1.2 方法

对照组(CT):为患者取仰卧体位,保持下肢内旋。以美国GE公司制造的64排MSCT扫描仪进行检查,层厚、层距均为1.25mm,电压120kV。扫描范围上起髓臼上缘,下至股骨颈。

观察组(MR):为患者取仰卧体位,保持下肢内旋。以1.5T的MR成像仪进行扫描,层距0.6mm,层厚3mm,扫查范围同上。

为确保结果准确,阅片者应为2名以上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结论一致才可确诊。

1.3 观察指标

组间对比诊断准确率:阳性征象(包括囊变、线样征、骨髓水肿等)检出率、分期(可分为I期、Ⅱ期、Ⅲ期、IV期)诊断准确率。I期判断标准为:图像中无股骨变形但有骨质疏松症状;Ⅱ期判断标准为:图像中断骨小梁端骨质硬化、增粗现象明显,图像中可见斑片状病灶;Ⅲ期判断标准为:图像中股骨头明显塌陷;IV期判断标准为:图像中股骨头关节的间隙存在明显的骨质增生[4]。

1.4 统计学分析

在21.0版本的SPSS统计学软件中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χ2检验,若统计分析结果为P<0.05,则组间或组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期、总)诊断准确率

观察组对I、Ⅱ、Ⅲ、IV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全部高于对照组,其诊断准确率为95%,比对照组的70%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2.2 阳性征象检出率

观察组囊变、线样征、骨髓水肿等阳性征象的检出率分别为45%、55%和40%,均比对照组的12.5%、7.5%、2.5%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表1. (分期、总)诊断准确率的组间对比(n=40,n/%)

表2. 阳性征象检出率的组间对比(n=40,n/%)

3.讨论

股骨头坏死属于髋关节病变,长期使用激素药物、酗酒以及一些自身疾病是引发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而现阶段临床并无统一方案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因此手术修复可以视为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首选方案[5]。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手术固然可以修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但术前医生若无法准确掌握患者的病变情况,则有可能在术中为患者采取错误的操作,如没有修复正确的位置,对患者股骨头的结构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术前为患者股骨头坏死情况进行准确的诊断非常有必要。本文为对照组采取了CT检查,为观察组采取了MR检查,二者均是临床常用的影像技术,前者可以连续性扫查患者病变部位的多个层面,了解患者股骨头的增生情况和被破坏情况,进而判断患者的股骨头坏死程度;后者则是利用电磁波来扫描患者的病灶,其进行的断面成像不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不仅可以清晰反映出患者病灶的病变情况与软组织结构,还能使医生无死角且全方位地观察病灶情况,即使是关节积液也能清晰显示出来,因此对股骨头坏死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6]。

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上,CT与MR均比较可靠,但在分期和阳性征象的诊断上,MR影像技术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因此临床应为股骨头坏死采取诊断价值更高的MR影像技术,以使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疗。

猜你喜欢

征象股骨头检出率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