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味文化”:抖音短视频中大学生群体的自我认同

2020-10-14邹宇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虚拟空间土味符号

邹宇

一、研究背景

在如今短视频流行的大环境中,“土味文化”获得了越来越多大众的喜爱。而助推“土味文化”走向大众的主力军,却是拥有一定经济实力、受到相对良好教育的大学生群体。抖音短视频以“记录美好生活”为口号,着眼于当代青年的精神需求,迅速在竞争激烈的短视频市场获得一席之地。

而在后现代语境下,碎片化的时代,人们产生自我认同危机,在抖音构建的网络虚拟空间中,以土味视频为代表的土味文化让追求展现自我和个性的大学生为之痴迷,进行大量生产和传播。从本质上讲,这个程也是寻求自我认同的过程。二、研究发现

(一)构建自我认同:社会焦虑与社交危机

1.解决社会焦虑一一“说实在的,现在大学生压力很大”

社会焦虑是“由于社会中的不确定因素而产生的压抑、烦躁、不满、非理性冲动等紧张心理”,大学生群体进入大学后,面对学业、独立生活、同龄人、孤独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无处宣泄,进而引发焦虑情绪,从而导致了自我认同的缺失与不稳定。大学生进入抖音虚拟空间,观看土味视频,通过各种形式在抖音中进行焦虑情绪的舒缓与释放。

“其实进入是这种大学生活了以后,你很多东西你都必须自己压抑着,你不能跟别人吵架,你不能把他们打一顿,但是你看这些的时候感觉还是挺放松的。在于我觉得在用一种发泄式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王二麻子)

第二种方式是进行想象式的自我投射。“自我其实是一种想象性投射,是个体在主体和自己之间建立一种想象性的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大学生观看土味视频表现出来的主要是归因投射,大学生在观看土味视频时,会对土味博主的行为进行旁观,通过投射,将自己当成土味博主,解决焦虑感。

大学生向往着土味博主们在抖音中的自由与不惧世俗眼光的表现,也向往着抖音土味博主拥有的高人气与粉丝。大学生也希望像土味博主们一样,能够打破公序良俗给予他们的条条框框,这些大学生在生活中无法实现的行为,通过想象,将大学生自我的喜怒哀乐,投射到这群看起来平常无奇却又完成了大学生所不能及的事情的人身上。

2.处理社交危机一一“其实大学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挺微妙”

在时空藩篱被打破的时代,尤其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人人都是自由的个体,个体的孤独感与寂寞强化,难以形成集体认同。

而抖音、土味文化则成了“我”和“我们”进行联系的重要纽带。刷抖音、抖音中盛行的土味文化成为一种在大学生群体中追逐的“潮流”。进入抖音营造的虚拟空间,找到土味文化群体,这是大学生摆脱孤独,与“他者”发生关联,进而升华到“我们”的关键。

“我的很多朋友都很喜欢看(土味视频),然后我们就会经常交流,说今天他又发了什么,然后你不看,你不看好像就无法和你的朋友交流一样”(老爹)

而抖音里的土味视频帮助大学生群体解决社交危机的最重要途径,则是“玩梗”。根据符号学创始人皮尔斯的三分法,符号被分为图像符号、指索符号和象征符号三大类。其中,“梗”就是重要的象征符号,而这样的符号“只有在传播的互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只要传受的任何一方出现不协调,符号就会失去意义。”抖音上的土味视频,通过“梗”建构了圈子,因而区别了“圈内人”与“圈外人”。大学生群体通过符号化的操作,将土味视频中的一些元素进行改编与再创作,形成“梗”,而明白这些“梗”的大学生,互相形成一种天然的好感,认为彼此是“自己人”,顺利解决社交危机。

“如杲懂梗的话,大家聊天很容易聊起来,其实现在我觉得它逐渐变成一种话题了,偶尔提出去那么一句梗,比如说一给wuligiao giao,然后如果有人回应的话,一下子觉得亲近很多,一下子马上就找到同类。”(阿kiao)

(二)分裂的自我认同:迷失与寻找

1.迷失线上,寻找线下——“跟别人一点联系我都不想。”

许多大学生表示,评论是抖音和土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评论除了给土味视频增添有趣性以外,评论本身的功能,是在抖音平台中进行社交的工具,如前文所提到,下载抖音,看土味文化,是许多大学生为了处理社交危机的选择,是为了寻找到集体认同的途径与手段。但当涉及与这些线上“抖”友发生交集时,面对土味文化的重要参与者“沙雕网友”,所有大学生都秉持着拒绝的态度。

“就各自美丽,而且我觉得抖音这种东西就刷视频好了,不要把他当成一个社交软件。”(王二麻子)

线下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反应。大学生在线下,希望能与大家探讨土味,希望能有积极的线下社交。

“一般看的搞笑的我都会给别人(朋友)发。但我有会放到朋友圈里的小故事。”(向主任)

这个行为冲击了传统意义上关于媒介流动性的观点。新媒体成为了流动性的系统的神经网络,因此我们不再借由地理位置来决定共同认知,我们可以依靠社交媒体的虚拟空间来建构集体认知。但大学生群体却并没有体现这一特点。大学生群体进入抖音平台构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个人意义的“自我”,迷失在土味文化的乌合之众当中,但迷失的意义,却是为了能够在线下的物理空间,寻找到集体,拥有连续感与归属感。大学生仍然希望依靠地理位置建构共同认知,而不是在虚拟的抖音空间中,与虚无缥缈的抖友共同建构。

自此,大学生虚拟与现实的自我分裂,而这种分裂,可以一定意义上视作为,太学生群体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控制,一定程度上抵抗了流动的现代性。

3迷失失控,寻找边界——“希望大家有一个度”

使用抖音的大学生群体大部分是使用程度较高的一批人,而他们在土味文化中也是呈现出一种失控的状态。大学生每天耗费大量的时间在抖音中,在土味文化里,大学生群体仍然仅仅限于“刷”抖音,也就是大学生群体在土味文化中,一直扮演着受众的角色。

“就是我想过,特别丢脸,但是我会看,我看别人不丢脸,但是如果我拍了,我就真的很土。”(向主任)

这样的行为其实就是大学生群体试图把握在抖音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一个平衡,找到土味文化与自我形象的一个边界,也就是所谓的“度”。

大学生群体在虚拟空间里失控,但他们线下拒绝成为土味视频生产者、土味文化的传播者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对边界的寻找。马费索利提出过“新部落”概念,“大体上指基于感情、共同趣味等聚集在一起的松散的情感部落”,这样的部落的边界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如今的抖音里,不管是土味文化,还是吐槽文化等其他亚文化都存在这样基于情感而聚集的特点。但大学生在面对这样情况的土味文化部落时,他们却试图寻找着明确的边界。他们不想社交、不想生产,只想单纯地做一个土味文化的受众.通过传统的传播方式,在土味文化中获得归属感与安全感。三、结语

现下的大学生群体许多抱着消费文化产品的心态,去消费土味文化。他们不介意土味文化是否仍保持着它的纯粹,是否被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收编,是否被商业化收编,他们在乎的是其内容的有趣,渗透着消费主义的意味。一方面,土味文化会成为大学生的兴奋剂和麻醉剂,只会不断刺激欲望的生成,而不会对自身起到自省的作用,陷入泛娱乐化泡沫信息的泥沼。另一方面,由于消費文化的消解,土味文化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同质化内容生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丧失对土味文化的热衷。土味并非“真实”,成为了“一种迎合大众审丑心理的视觉符号堆积。衣着、语言、身体动作等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固定化的表达,叙事方面的复制色彩也相当浓厚。”土味文化逐渐演变成博主们哗众取宠的空壳子,失去了创新的生命力,也失去了其存在的最初文化价值,难以维持大学生的关注,故而大学生也难以从其中寻求到解决自我认同危机的途径。

大学生群体仍然认为土味文化是比较不成熟的人喜爱的,当大学生群体逐步成长,他们纷纷表示,或许就不会喜欢土味文化。在流动的社会中,土味文化或许对于回答“我是谁”“我在哪”有一定的作用,但却难以回答“找要去向何方”,无法让大学生群体回答自我认同同一性的问题。哪怕在回答“我是谁”“我在哪”时,也存在着分裂的状态,是虚假而妥协的答案。大学生难以认清自我,也难以真正找到集体归属。

猜你喜欢

虚拟空间土味符号
国外元宇宙领域研究现状、热点及启示
土味情话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现代生活的“桃花源”
现代生活的“桃花源”
“土味”不土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示空间与虚拟空间研究
网络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