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在真实世界中的临床用药规律

2020-10-14李青松

中成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磺酸钠丹参酮注射液

张 雷,李青松,黄 豫

(昆山市中医医院药剂科,江苏 昆山 215300)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是从丹参中提取出的二萜醌类成分丹参酮ⅡA经磺化制得[1],其良好的脂溶性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区域侧支循环及局部供血,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抑制心肌细胞钾通道,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从而抑制血栓形成;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血管平滑肌功能[2-4],已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但通过大量具体数据统计来探讨其合理使用的文献并不多。因此,本研究旨在对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昆山市中医医院真实世界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其使用规律和用药风险,以期为规范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采用回顾性方法,调取昆山市中医医院HIS 中2016~2017 年使用过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信息,剔除重复信息和无效病历,共得到3 283 例。

1.2 研究内容 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等)、住院科室、疾病诊断(中、西医)、医嘱记录(用法用量、疗程、合并用药等)。

1.3 分析方法 通过SPSS 24.0 软件进行分析,并采用Excel 2010 辅助作图。以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药品说明书及专家共识[5]为临床合理用药分析依据,基于中、西医诊断表进行诊断信息的分析,基于医嘱记录表进行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的分析。对定性指标采用频数统计分析方法,通过频数直方图刻画数据的分布情况[6]。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2.1.1 一般资料 患者平均年龄60.70 岁,中位数63 岁;61~80 岁老年人是主要群体(1 443 例),占43.95%,其次是41~60 岁中年人(1 041 例),占31.71%;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0.97∶1;职业主要是体力劳动者、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分别占 47.61%、32.87%、5.30%,其余为退休或不详;在80 岁及80 岁以下人群中,有过敏史的比例随年龄而上升。具体见表1。

表1 患者年龄、过敏史分布

2.1.2 住院科室 3 283 例患者分布于10 个科室,其中急诊科1 027 例(31.28%)、消化内科614 例(18.70%)、神经内科562 例(17.12%)、内分泌科431 例(13.13%)、心血管内科319 例(9.72%),即为重点科室。另外,还包括呼吸内科、普通外科、骨科、针灸康复科、重症医学科。

2.2 所患疾病

2.2.1 西医 表2~4 显示,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结肠炎是常见单一疾病,高血压常与脑梗死、脑供血不足、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供血不足、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在合并3 种疾病中最常见。根据“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也可用于室性早搏等”的推荐适应证,符合以上疾病的共1 758 例(53.52%)。

表2 患者单一疾病分布

表3 患者2 种疾病组合分布

表4 患者3 种疾病组合分布

2.2.2 中医 图1~2 显示,3 283 例患者中眩晕最多,占11.09%,其次为中风,占9.47%;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证,占14.44%,其次为气阴两虚证,占13.59%,含“瘀”的证候共占24.89%。另外,西医诊断可与中医“中风”“胸痹”“眩晕”“头痛”相对应,不符合药品相关诊断的最多用于治疗痹症,共62 例,占1.89%,其次为治疗痞证,共57 例,占1.74%[7]。

图1 患者中医诊断分布

图2 患者中医主证分布

2.3 用药情况

2.3.1 用药剂量 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说明书中,明确规定剂量为“肌肉注射,40~80 mg/次,每天1 次;静脉注射,40~80 mg/次;静脉滴注,40~80 mg/次”。本研究中大多数患者用药剂量在说明书规定范围内,占99.66%,具体见表5。

表5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用药剂量分布

2.3.2 用药疗程 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说明书中,未明确规定疗程。本研究中患者用药疗程在1~36 d,平均12.39 d,其中用药不足3 d 的有1 044 例,占31.80%,但也有605 例仅用1 d,占18.43%,具体见表6。

表6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用药疗程分布

2.3.3 溶剂 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说明书中,推荐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剂。本研究中大多数患者用药时也以上述2 种注射剂为溶剂,占84.13%,具体见表7。

表7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溶剂分布

2.3.4 给药途径 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说明书中,明确规定给药途径为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本研究中大多数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占99.97%,具体见表8。

表8 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给药途径分布

2.3.5 合并用药 本研究中仅有15 例患者未联合应用其他注射剂,占0.46%。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常与血小板聚集抑制药、质子泵抑制剂、改善脑循环药物类注射液联合应用,主要是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813 例),占24.76%,其次是泮托拉唑钠、奥美拉唑钠(325 例),占9.90%;前列地尔注射液(218 例),占6.64%;舒血宁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血塞通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银杏达莫注射液等[8]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261 例),占7.95%。

2.3.6 配伍禁忌 查阅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得到关于配伍禁忌的文献36 篇,涉及药物(注射液)24种[9-13],包括依诺沙星、痰热清、灯盏花素、罂粟碱、去甲万古霉素、硫酸异帕米星、环丙沙星、沐舒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硫酸依替米星、盐酸莫西沙星、硫酸庆大霉素、氯化钾、左氧氟沙星、呋塞米、长春西汀、甲磺酸加贝酯、炎琥宁、氨曲南、复合磷酸氢钾、血塞通(冻干)、门冬氨酸钾镁、果糖二磷酸钠、维生素B1。本研究中,有741 例存在或有潜在上述配伍禁忌,占22.57%。

3 讨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使用人群主要分布在急诊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与其治疗心脑血管病(53.52%)的功效相符[14]。部分患者因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而出现消化道出血,正是急诊科、消化内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而且心内科床位紧张,故这2 个科室收治了不少冠心病、心律失常、房颤、脑梗死后遗症、脑供血不足患者。另外,由于丹参酮ⅡA能下调急性胰腺炎早期肺组织炎症因子表达,降低肺损伤程度,具有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等药理活性,与消化内科收治大量胰腺炎、胆囊炎、结肠炎和结直肠癌患者的情况相符合[15-16],故该科室应用者也较多。

从年龄上看,40~80 岁的中老年人(86.84%)是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用药主体,尤以60 岁以上居多(55.13%)。舒东等[17]对46 例关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50 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生率占71.7%,而且发生几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导致用药人群年龄基数偏大,特别是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高龄患者,或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代谢能力相对低下,更易发生不良事件,在用药时应加以重视[18]。

从西医诊断上看,大部分用药患者(53.52%)符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适应证,而该制剂在治疗眩晕、中风(脑梗死)、胸痹(冠心病)等中医疾病时,以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阻等证候为主,符合瘀证者约占1/3。传统上认为,丹参酮ⅡA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消脓的功效,临床上凡辨治为瘀所致病者,概取其抗炎、抑制凝血、改善微循环功效而用[19],而对于临床超说明书用药,可能是异病同治的中医思维或经验用药的惯性。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可通过降低患者C 反应蛋白表达来改善症状,但缺乏显著循证医学依据,故临床上应充分评估由此带来的风险[6,20];受累结肠黏膜会有多发性浅表溃疡,外观组织伴有充血、水肿,而该制剂可明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参与受损组织修复,与西药联合时疗效增强[21]。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9.97%),99.66%的医嘱符合单次用量要求,但对特殊病情患者的用量仍偏高,建议根据其年龄、体质量、基础疾病酌情减量使用。有学者发现,该制剂与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4 种输液配伍时稳定性良好[22],而白秋香[23]认为宜选用偏中性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不宜选择偏酸性的5%葡萄糖注射液,分歧较大,建议以说明书为准。本研究中符合说明书要求的占多数(84.13%),但其容量偏小会导致输注浓度偏高的问题,故应重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大多数患者(95.49%)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疗程小于14 d,超过21 d 的仅占0.64%,最长达36 d,建议临床上见好就收,并完善用药期间凝血功能等指标监测[24]。另外,605 例(18.43%)患者仅用药1 d,随意性大,能否达到疗效值得怀疑,建议临床在排除不可控因素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随意停药换药的现象。

临床上,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主要与具有相似作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和氢氯吡格雷等)、活血化瘀中成药(疏血通、舒血宁等)联合使用,但会产生协同效应而增加出血风险[18],而本研究发现有22.57%的病例存在配伍风险,并且在序贯输注药物时缺少相应溶剂冲管。另外,该制剂能竞争性抑制人肝脏微粒体中CYP1A2,故临床上与其底物药物(普罗帕酮、昂丹司琼、阿米替林、奥氮平)联用时若未酌情减量,则可能导致这些药物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不良反应增加,特别是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长期应用时更需调整剂量[9]。

另外,有7 例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占0.21%),主要是60 岁及60 岁以上的老年人(57.14%)。因此,临床用药时务必要重视个体差异,制定科学用药方案,从而避免不良反应。

4 结论

本研究基于真实世界临床诊疗记录产生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昆山市中医医院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但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故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进行规范,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25]。另外,本次临床实际用药情况的调查仅依据现有数据及分析方法,可能还无法判断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的内在联系,存在一定不足。今后,将在关注安全性的同时从临床实际出发,重点开展超适应证、溶剂适应性等研究,以期合理拓展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应用范围[26]。

猜你喜欢

磺酸钠丹参酮注射液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四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黄河鲤急性毒性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离子色谱法测定羟乙基磺酸钠含量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2,3-环氧丙磺酸钠的合成研究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基于一测多评法的丹参酮提取物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