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模式联合FTS理念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10-12钱嫣然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下肢骨科2450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9期
关键词:预见性下肢静脉

钱嫣然 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下肢骨科2 450000

下肢骨折为常见骨折,老年人受骨质疏松、视力下降、平衡力衰退等影响,易发生下肢骨折。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逐渐增多。临床通过手术可有效治疗下肢骨折,恢复下肢生物力学结构,但会形成一定创伤,术后需卧床休息,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故需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以预防下肢DVT发生。预见性护理模式、FTS理念为新型护理模式,可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本文以我院8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联合FTS理念护理对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0月—2018年1月我院8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60~78(68.74±3.21)岁;骨折部位:胫腓骨骨折10例,胫骨骨折14例,股骨骨折19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60~79(69.13±3.36)岁;骨折部位:胫腓骨骨折9例,胫骨骨折14例,股骨骨折20例。两组基线资料(性别、骨折部位、年龄)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可耐受手术;均行手术治疗;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心、脑、肺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出血性疾病。

1.3 方法 两组均行手术治疗。

1.3.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了解患者身体状况、骨折情况,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联合FTS理念护理,具体如下:(1)体位护理:患肢抬高20°~25°,加快静脉回流,注意患肢保暖,防止冷刺激造成血管痉挛,避免患肢过度屈曲。(2)保护血管:以上肢静脉穿刺输液为主,不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注意更换穿刺部位;长时间输液者,需热敷穿刺部位,避免出现静脉炎。(3)引流护理:密切监测引流状况,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每2h挤压1次引流管,保持引流畅通。(4)病情监测:检查双下肢皮肤温度、颜色、运动、感觉、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及时发现患肢疼痛、肿胀、发绀、皮肤温度升高、腓肠肌压痛等现象,报告主治医生处理。(5)机械预防:利用静脉脉冲气压治疗仪进行间歇性充气,予以足底静脉丛120~180mmHg(1mmHg=0.133kPa)充气压,1~2次/d。(6)抗凝护理:术后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 000U,连续治疗5d,严密观察伤口渗血、引流情况,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2)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评估对比护理前后两组生活质量[2],包括躯体疼痛、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总分100分,评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差。(3)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经预实验,本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为0.93,效度系数为0.82)评估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十分满意:91~100分,满意:81~90分,基本满意:71~80分,不满意:0~70分,将十分满意、满意、基本满意纳入护理满意度。

2 结果

2.1 术后下肢DVT发生率 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4.65%(2/43)低于对照组20.93%(9/43)(χ2=5.108,P=0.024)。

2.2 SF-36评分 护理后观察组躯体疼痛、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SF-36评分对比分)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老年人因年龄增长,易患骨质疏松,且身体素质较差,反应能力减弱,可出现摔倒、跌倒等导致下肢骨折。随着医学技术进步,手术可有效治疗老年下肢骨折,恢复患者下肢生理结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但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可能发生下肢DVT,影响患者术后康复[3]。

下肢DVT发生与长时间卧床、手术创伤等多种因素有关,下肢血流缓慢,血液淤滞,引发下肢DVT。故需通过有效护理干预预防下肢DVT发生。预见性护理模式是通过预测患者可能发生的问题,主动采取防范性护理措施,防止不良事件发生。FTS理念是通过改善围术期处理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田玉凤等[4]研究发现,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老年脆性股骨粗隆骨折围术期护理中,可加快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联合FTS理念护理,可通过体位护理、血管保护、机械预防、引流护理等措施,防止下肢DVT发生。利用重力原理,抬高患者,有利于静脉回流,患肢保暖可防止血管痉挛引起血栓形成。由于DVT多发生于下肢,故静脉穿刺输液应以上肢为主,可一定程度降低下肢DVT发生风险。此外,随着医疗器械技术发展,出现静脉脉冲气压治疗仪,可提高静脉压力,形成高速血流,促使足底静脉丛血液快速排空回到心脏,小腿由远至近受压,可加快下肢静脉回流,预防血栓形成[5-6]。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模式联合FTS理念护理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可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躯体疼痛、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预见性护理模式联合FTS理念护理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模式联合FTS理念护理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可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预见性下肢静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