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MSCT后处理技术指导跟骨外侧双直形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2020-10-12焦广军卢济阳丘骏生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医院52363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9期
关键词:后处理分型微创

焦广军 卢济阳 丘骏生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医院 523633

跟骨骨折作为跗骨骨折常见类型,其发生率约占跗骨骨折的60%,多由于高处跌落足跟着地所致[1]。跟骨骨折类型多样,具有复杂的病理解剖分型,目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跟骨骨折治疗优选术式,但若复位固定治疗效果不佳,将增加骨突出及跟骨畸形等并发症,影响足部功能恢复[2]。多层螺旋 CT(Multislice CT,MSCT)具有扫描全面、扫描速度快等特点,通过快速连续扫描,并对采集数据实施容积性整理,利于准确评估骨折程度,并可利用MSCT后处理技术重建骨折形态,对骨折移位进行分析,进而可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3]。鉴于此,本文将观察应用MSCT后处理技术指导跟骨外侧双直形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26例(31足),其中女15例,男11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6.89±6.02)岁;伤后至入院时间1~20h,平均伤后至入院时间(7.28±1.31)h;骨折原因: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分别为9例、17例;骨折患处:左侧、右侧、双侧分别为13例、8例、5例;Sanders分型:Ⅱ型、Ⅲ型、Ⅳ型分别为12例、9例、5例。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经MSCT检查证实为跟骨骨折;③受伤至入院时间<24h;④均为闭合性骨折者。(2)排除标准:①陈旧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者;②合并精神疾病,或意识不清晰,无法清晰主诉病情者;③存在颅脑外伤史者;④肝、肾功能不全者;⑤妊娠、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入选者均实施MSCT后处理技术指导跟骨外侧双直形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前接受MSCT扫描,采用GE 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检查,层距5mm,层厚5mm,螺距1.375,电流100mA,电压120kV,从胫骨下段至足底扫描,将所得图像采用1.25mm层距、1.25mm层厚骨算法重建,向工作站上传检测结果图像,经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软件对跟骨立体图像、二维图像进行重现,并通过重建影像对手术切开复位路径及内固定方法进行确定,患者麻醉后,依据患者跟骨患侧实施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1.4 评价指标 (1)影像学指标:术前、术后30d通过X线测量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及Bohler角、Gissane角。(2)足部功能:术前、术后30d依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Maryland Foot Score,MFS)评估,MFS评分范围0~100分,其中MFS评分90~100分为优;MFS评分75~89分为良;MFS评分50~74分为可;MFS评分<50分为差,依据优、良病例计算优良率。(3)并发症:术后随访30d,统计两组切口感染、切口开裂等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影像学指标 术后跟骨长度、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大于术前,跟骨宽度短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对比

2.2 足部功能恢复效果 经治疗足部功能恢复优、良、可、差分别为10足、15足、4足、2足,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0.65%(25/31)。

2.3 并发症 术后随访30d,仅出现2例切口开裂,未见切口感染的发生。

3 讨论

随着交通及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临床上跟骨骨折发生率日益上升。跟骰关节面、距下关节面作为跟骨两大关节面,其中距下关节面能够保障足弓弹性及强度,在维持足部稳定及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跟骨骨折作为常见复杂骨折之一,多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其中关节内骨折约占70%,其余属于关节外骨折,易导致跟骨变形、开裂及跟距、跟骰关节面损伤,故骨折后应尽快恢复跟骨结构及形态,以免由于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所致的足部功能障碍[4]。

跟骨骨折分型多样,目前Sanders分型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分型,能够反映跟骨后关节面损伤程度,进而指导临床选取适宜的治疗方法[5]。既往跟骨骨折多采取非手术治疗,但将导致足弓塌陷及距下关节面不平整等畸形,诱发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及跟腓撞击并发症,不利于足部功能恢复。目前针对Sanders分型Ⅱ型以上跟骨骨折者,临床上普遍认为应优选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以重建跟骨解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6]。目前随着CT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逐渐开展CT影像技术处理指导骨折的诊治,利于防止X线平片由于多器官重叠所致的漏诊现象,利于全方位显示骨折移位情况及关节面、碎骨片关系,指导临床制定诊疗方案[7]。MSCT后处理技术能够重建骨折形态,促使手术入路的明确,进而降低软组织过多剥离所致的皮缘缺血坏死;同时能够对骨折移位情况进行分析,判断钢板安置及螺钉固定位置,提升骨折复位后稳定性,降低内置物对肌腱及皮肤的压迫[8-9]。杨双林等[10]研究中指出,MSCT后处理技术能够提升股骨远端外侧髁骨骨折检出率,且可对骨折情况进行多切面、多角度显示,利于立体、直观显示骨折征象,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确切的影像学资料。本文结果显示,术后患者跟骨长度、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大于术前,跟骨宽度短于术前,经治疗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0.65%;术后随访30d,仅出现2例切口开裂的发生,提示应用MSCT后处理技术指导跟骨外侧双直形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能够恢复跟骨解剖学结构及立体外形,对损伤关节面进行整复,改善患者足部功能。分析原因可能为应用MSCT后处理技术指导跟骨骨折治疗,利用重建影像对骨折切开复位入路及内固定方式选取进行指导及设计,利于减轻对组织的损伤,促使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但本次纳入样本量较少且术后随访观察时间短,仍需后续延长随访观察时间、扩大样本量以对MSCT后处理技术指导跟骨骨折治疗的效果进行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应用MSCT后处理技术指导跟骨外侧双直形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可行性,术中能够精确复位,恢复患者足部功能。

猜你喜欢

后处理分型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