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nter Tan和PFNA-Ⅱ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关节功能远期效果

2020-10-12侯立刚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骨科河南省郑州市450007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9期
关键词:导针髓内螺钉

肖 镭 侯立刚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骨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7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发生率较高的一种骨折类型,临床上多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该类骨折,近年来,髓内钉被逐渐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但选择何种髓内钉尚未达成共识。本文针对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开展分析,以比较Inter Tan、PFNA-Ⅱ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开展前瞻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2.63±10.54)岁。B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2.18±10.6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批,且研究对象均符合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股骨粗隆间骨折;(2)≥60岁;(3)具备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指征;(4)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感染;(2)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3)存在精神障碍、认知障碍。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由同一组骨科手术医师团队负责手术。A组应用Inter Tan,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采取平卧位,牵引复位,C臂X光机透视下确认骨折端复位满意后,于股骨大粗隆顶点上方3cm处向近端作纵向切口(4cm),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臀中肌钝性分离,使大粗隆顶点显露,将1枚导针插入大粗隆顶点,沿导针采用骨钻钻入股骨近端,扩髓,建立工作通道,再选择Inter Tan钉,沿导针将髓内钉插入至髓腔内,将导针拔出,C臂X光机透视下确认Inter Tan钉抵达股骨颈中轴线,将抗旋杆插入螺钉孔,拧入拉力螺钉,将抗旋杆撤出,拧入加压螺钉,再将远端锁钉拧入股骨远端,将尾帽拧入,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关闭切口。

B组应用PFNA-Ⅱ,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采取平卧位,牵引复位,C臂X光机透视下确认骨折端复位满意后,于股骨大粗隆顶点上方3cm处向近端做纵向切口(4cm),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臀中肌钝性分离,使大粗隆顶点显露,紧贴大粗隆顶点内侧边缘,将导针插入中点处、1/3处,C臂X光机透视下确认导针位置满意后,将导针插入股骨近端髓腔内,沿导针采用骨钻钻入股骨近端,扩髓,建立股骨近端孔道,再将PFNA-Ⅱ钉插入,透视确认插入深度满意后,再于小转子水平位做2cm长切口,将导针插入股骨头,采用空心钻对股骨外侧骨皮质进行钻孔,沿导针将螺旋刀片插入,锁紧刀片,再将锁钉拧入远端,将尾帽拧入,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对位情况(术后第2天测量骨折分离距离)、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工具为Harris评分量表,总分0~100分,得分随着髋关节功能的改善而增高[1],分别于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评价)。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比较 B组的手术时间较A组缩短(P<0.05),其术中出血量较A组更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2.2 术后骨折对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A组的术后骨折分离距离较B组更小(P<0.05),其骨折愈合时间较B组缩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骨折对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2.3 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增高(P<0.05),而组间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主要是由于外部间接应力引起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生骨折后往往会出现骨折端肿胀、疼痛等症状,导致患者髋关节活动功能出现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给其身心带来严重痛苦[2-3]。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由于老年患者多伴随有骨质疏松症,其骨折类型更加复杂[4],临床上需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予以重视,对其实施积极治疗。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是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用手段,主要是利用C臂X光机,完成对骨折端牵引复位,再通过钻孔、扩髓对骨折端予以固定,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髋关节功能[5]。由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类型多为不稳定型骨折,这类骨折术中内固定材料首选髓内钉[6],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髓内钉固定材料越来越多,术中选择何种内固定材料尚未达成共识。

Inter Tan是第4代髓内钉,具有独有的联合交锁组合双抗旋转作用,采用拉力螺钉与加压螺钉对骨折端予以锁紧,可对骨折端起到强效加压作用,可更好地帮助骨折端复位,减少股骨颈内螺钉的移位,还可利用发卡分叉开槽设计,可有效减少股骨髓腔与螺钉接触的应力,避免螺钉周围骨折[7-8]。而PFNA-Ⅱ是在PFNA基础上改良的髓内钉,主要是利用螺旋刀片加强锚合力,对骨折端予以妥善固定,减少术后骨折端塌陷,相比于PFNA,PFNA-Ⅱ的设计进行了改良,其主钉远端采用弹性尖端、凹槽设计,插入更加顺利,可均匀分散远端应力,再做小切口,对螺旋刀片予以锁定,可避免螺旋刀片旋出[9-10]。

本文结果显示:(1)B组的手术时间较A组缩短,其术中出血量较A组更少(P均<0.05),说明相比于Inter Tan固定,PFNA-Ⅱ固定具有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2)A组的术后骨折分离距离较B组更小,其骨折愈合时间较B组缩短(P均<0.05),说明相比于PFNA-Ⅱ固定,Inter Tan固定可更好地固定骨折端,加快骨折愈合速度;(3)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增高(P<0.05),而组间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PFNA-Ⅱ、Inter Tan两种内固定髓内钉均可有效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远期髋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Inter Tan、PFNA-Ⅱ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且两种髓内钉各自具有其优势,Inter Tan固定的骨折加压效果更好,骨折更快愈合,PFNA-Ⅱ固定可减少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

猜你喜欢

导针髓内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股骨髓内钉导针导向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内钉治疗:新设计的具有远端导针定位器的导向开口器的应用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内固定治疗的导针定位方案研究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