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螺内酯治疗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疗效观察

2020-10-12郭静华濮阳惠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南省濮阳市457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9期
关键词:醛固酮内酯腺瘤

郭静华 濮阳惠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南省濮阳市 45700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之一,是一种因肾上腺分泌醛固酮过多而引发的以低血钾、高血压、低肾素活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若未及时治疗,可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2]。对于非腺瘤型原醛症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多以药物治疗为主。螺内酯作为非腺瘤型原醛症治疗常用药物,可竞争性抑制醛固酮,从而发挥治疗效果。随着联合用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学者指出,对非腺瘤型原醛症患者予以螺内酯治疗同时,联合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效果更为显著[3]。基于此,本文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开展ACEI联合螺内酯治疗非腺瘤型原醛症,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82例非腺瘤型原醛症患者,均经临床综合检查确诊,排除过敏体质,或对螺内酯、ACEI具有使用禁忌证者,且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简单随机化分为两组,各41例。其中实验组男14例,女27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0.9±7.98)岁;收缩压150~180mmHg(1mmHg=0.133kPa),平均收缩压(165.02±7.41)mmHg;舒张压100~120mmHg,平均舒张压(115.04±8.02)mmHg。对照组男16例,女25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54±8.02)岁;收缩压151~182mmHg,平均收缩压(166.54±7.76)mmHg;舒张压102~121mmHg,平均舒张压(111.45±4.76)mmHg。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舒张压、收缩压等)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如强心、利尿、纠正酸碱平衡、低盐低脂饮食等;于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螺内酯(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070)治疗,20mg/次,口服,3次/d;实验组予以螺内酯+培哚普利[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4053]治疗,螺内酯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培哚普利:4mg/次,口服,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以治疗后碱中毒、低血钾、抽搐等症状基本消失,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且舒张压下降>20mmHg,收缩压下降>10mmHg为临床治愈;症状均明显改善,收缩压降至正常范围内,舒张压降低10~20mmHg为显效;症状有所好转,收缩压下降>30mmHg,舒张压下降<10mmHg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临床治愈+有效)/41×100%[4]。

1.4 观察指标 (1)治疗总有效率。(2)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3)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肌肉疼痛、高钾血症、胃肠功能紊乱、低钠血症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较对照组的78.05%高(χ2=5.145,P=0.023<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心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LVEDD、LVEF、LVESD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LVEF较对照组高,LVEDD、LVESD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出现3例胃肠功能紊乱,高钾血症3例,1例低钠血症,1例肌肉酸痛,不良反应发生率19.51%(8/41);对照组出现2例胃肠功能紊乱,2例高钾血症,1例低钠血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5/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χ2=0.823,P=0.364)。

3 讨论

原醛症患者通常存在神经肌肉功能障碍、高血压等症状,最早出现症状为高血压,多数患者血压升高明显,即使采用含利尿剂在内的治疗方案仍不能有效降压;而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中尤以周期性麻痹、肌无力最为常见,其次为手足搐搦、肢端麻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5]。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治疗非腺瘤型原醛症尤为关键。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对于非腺瘤型原醛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多主张采用药物治疗,但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及治疗方案。相关指南推荐,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基础上,联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但其仅限于个别研究,目前尚无普遍性使用经验。非腺瘤型原醛症的药物治疗多以控制血压、纠正低血钾、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为目标。螺内酯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甾体化合物,为非腺瘤型原醛症治疗常用药物,其属于醛固酮竞争性抑制剂,由于该药物仅对集合管、远曲小管作用,利尿作用相对较弱,但联合其他降压药物应用可发挥理想降压、利尿作用。因此,本文中对非腺瘤型原醛症患者予以螺内酯治疗同时,加用培哚普利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培哚普利作为一种ACEI,具有长效性与强效性,血管紧张素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可转换成为血管紧张素Ⅱ,后者有效收缩血管,同时对血管生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限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此外,还可刺激肾上腺皮质,促使其大量分泌醛固酮。采用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可减少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增加血浆肾活素活动,抑制醛固酮分泌,长期服用可降低机体总外围动脉阻力,使得血压下降,且降压效果显著,可用于治疗各种程度高血压,同时不产生耐药性[6]。实验组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对非腺瘤型原醛症患者联合采用螺内酯、ACEI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原因在于培哚普利可有效降低左右心室充盈压,使得患者心输出量增加,改善非腺瘤型原醛症患者心功能[7-8]。本文联合采用培哚普利、螺内酯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联合采用螺内酯、ACEI治疗非腺瘤型原醛症,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非腺瘤型原醛症患者联合采用螺内酯、ACEI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醛固酮内酯腺瘤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穿心莲内酯滴丸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评价卡托普利试验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价值
蒙药如达七味散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测定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