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革命历史小说《青春之歌》中林道静思想性格的变化

2020-10-09李思瑶

北方文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青春之歌林道静

李思瑶

摘 要:《青春之歌》故事发生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段,内容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描绘出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心理变化和精神面貌。通过林道静的成长之路,揭示了青年知识分子从小资产阶级个性解放道路走向献身于社会解放事业,蜕变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成长历程。通过林道静的成长经历,作者旨在从少女、青年、中年三个成长阶段逐一分析林道静成长道路中革命思想性格的变化。

关键词:青春之歌;林道静;革命思想历程;性格变化

《青春之歌》以学生运动为主要线索,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一时段的故事进行展开,描绘出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心理变化和精神面貌。通过林道静的成长之路,揭示了青年知识分子从小资产阶级个性解放道路走向献身于社会解放事业,蜕变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成长历程。通过林道静的成长经历,作者旨在从少女、青年、中年三个成长阶段逐一分析林道静成长道路中革命思想性格的变化。《青春之歌》是十七年红色经典中少有的以小资产阶级女性为代表的小说,杨沫借林道静这个形象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孤独、彷徨的小资产阶级分子在党的引导下成长成为一名心志坚定的共产党员的故事。作者挥洒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林道静刚开始的纯洁无瑕,混沌未开的原始形态,这为后来林道静的“初长成”做出了很好的铺垫。人的成长和历史形态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林道静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过程中,作品难能可贵的就在于作者没有一味的追求“革命+恋爱”的小说叙事方法,在其过程中,林道静也有过彷徨,也有过困惑,在她的身上始终保留着小资产阶级的痕迹。我们可以从称谓上体味到林道静成长之路的变化,从“小林”到“大姐”最后再到“老妈妈”。简言之,林道静的思想性格变化过程正如人的成长历程,大致可分为少女——纯真简单、青少年——畏怯大胆、中年——成熟稳重三个阶段。本文旨在着重从畏怯大胆、成熟稳重来具体分析人物性格。

一、畏怯大胆与纯真简单

青年时期的林道静可以说是既畏怯又大胆,畏怯在受锢于丈夫的监牢之中,大胆在最终冲破了牢笼,走向解放之路。

纯真简单用来概括少女时期的林道静再合适不过。

少女时期的林道静能够看见梨花似雪的晶莹,红枫如火的艳丽,浩渺江波的博大,古寺夕阳的静谧。并且,她拥有知识青年的博雅气质和贵家小姐的独有风格。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面对现实生活境遇时,林道静最先展露的是自己畏怯的一面。她首先选择的是屈服,而不是抗争。

林道静在家除了做饭,还要操持各种家务,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不由得想到余永泽赞美林道静像西方女性解放的代表人物“娜拉”。

“林,你一定读过易卜生的《娜拉》;冯沅君写过一本《隔绝》你读过没有?这些作品的主题全是反抗传统的道德,提倡女性的独立的。可是我觉得你比他们还更勇敢、更坚决。”[1]

在海尔茂的眼中,娜拉是“小鸟儿”,是“小松鼠儿”,是“孩子”。

海尔茂:(在书房里)我的小鳥儿又唱起来了?

海尔茂:小松鼠儿什么时候回来的?[2]

最初,林道静和娜拉一样,尽管生活不易,但仍是丈夫的“小鸟”,任劳任怨,操持着家中的大小琐事。为了丈夫和孩子,娜拉不得不放弃照看日子不多的父亲,烙下了刻骨的后悔的印记;为了最初的爱情,林道静也放弃实现真正的个人自由,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家庭主妇”。

林道静在阅读了卢嘉川给她推荐的一般社会科学的书籍后,一身热血随即被悉数激发,她拼命地吮吸新思想,可是,她所接受的新思想中与她所秉持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相违背,在这个时候,她又一次被初恋的情愫所说服,这时她第二次展示自己畏怯的一面。

这一屋子人都比她知道的多,都不同于她过去所接触过的人。他们都有一种向上的热情和爱国爱民的责任感。处在这么个新鲜的环境中,她自惭形秽般只呆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不敢发一言[3]。

然而初恋的情愫终究是抵不过时间的磨砺,林道静与余永泽结婚后,林道静眼中的余永泽一层层褪去了虚伪的外壳,她清楚地看到了余永泽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冷酷面孔。在余永泽看来,只要保护好这个小家庭,在毕业之后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便可以幸福的度过一生。家只是自己的家,国并非自己的国。过分将家国情怀摒弃,它就会化身为束缚个人能力的枷锁。他将家国情怀彻底分开,成为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者。

和林道静一样,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中的田苏菲也是处于革命时代的女性,在最初,她单纯、简单、普通。林道静和田苏菲都“积极”投身于革命,可是二人所理解的革命却是“南辕北辙”。在田苏菲的眼里,“革命”是围绕着她“个体的革命”,她更注重的是自我内在的心理满足和物质世界的外在得意。田苏菲只是恰巧生活在这样的革命背景下,但革命历史对她却只能是一种陪衬。欧阳庾就是田苏菲的“整个存在”,她狭隘的目光和思维注定了她甘愿走上为男性所亵玩奴役的成长之路[4]。她始终受锢于“自我”的枷锁;而林道静在从黑暗腐朽的旧家庭挣脱出来后,能够及时发现自己深陷更为肮脏的社会,她不愿屈服,她急切地想要改变自己的思想,抛弃传统的女性道德标准,追求一种更高的道德境界,从而帮助她实现女性人格的独立。她想到了逃离,她的大胆形象此时在这里得极致的体现。

林道静大胆地选择摒弃旧思想,挣脱了束缚自己的牢笼,离开了所谓的温馨的“家”,向新思想的潮流中涌去,这是她大胆的一面。

二、成熟稳重

林道静自从监狱放出来后深受林红的影响,相比之前,更是多了一份成熟与稳重。

这是王晓燕在林道静出狱后对戴说的话。梁任公的一首《水调歌头》曾道:“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5]人们在年少时都有过“愿替众生病”的志向,一心想做那利万物而不争的水,润泽万物,不改心性。林道静便就是这潭净水,在革命的过程,她不断地剔除自己身上所具有的小资产阶级色彩,直至在遇见儿时长辈许满囤时,她对资产阶级的厌恶感发挥到了极致。她的内心充满愧疚感,这种愧疚感源于亲眼看见父母压迫穷苦人民却无力阻止,源于对自身所处阶级的不满。她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劣根性,最终选择将其连根拔除。这便是她成熟的一面。

她抛却了“去做人间雨”的志向,转身投入革命队伍。她修炼出了一颗如水之心,万象迷离又有何惧?她早已将小资本家的纷纭世相炼成如水心境,决绝地将自己的一生化作甘霖,抛向了久旱的革命心田。

对于林道静而言,卢嘉川,是最初使她沉醉的,是她的革命启蒙导师。可是在这一次,她选择了稳重,她没有像之前对待余永泽一样,将自己投入爱情的深渊,而是选择先成为一名革命者,后成为一位人妻。

卢嘉川带给她的革命情怀更为高尚,更有魅力。卢嘉川的指导和陪伴使林道静加入了神圣的党组织,彻底洗刷了身上地主剥削阶级的印记。那时的她,或许才是真正体味到“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的人。林道静对于“人”的个性色彩的彰显在革命的漩涡中很快地被强大的革命叙事所规训。

林道静所秉持的“愿替众生病”之理想,终会化作清凉之水,泽被后世。

三、结语

《青春之歌》反映了中国女性思想解放、性格解放、理想解放的过程。随着文中所述的思想性格逐渐的变化,林道静最终毅然决然的走上了革命之路,这一路上,她离开了安稳富裕的小资产阶级家庭,抛弃了少女应有的诗意情怀;这一路上,她不断地使自己融入革命的潮流,证明了女性内在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沫.青春之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44.

[2]易卜生,晓健缩编.玩偶之家[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2.

[3]易卜生,晓健缩编.玩偶之家[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3.

[4]杨沫.青春之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107.

[5]乔霞.革命背景下的女性成长道路比较——以林道静与田苏菲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9,33(03):66–71.

[6]高占祥,董雁南.梁启超爱国诗文选[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猜你喜欢

青春之歌林道静
读《青春之歌》,学智慧成长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爱情研究
——以林道静为例
从三重人格学说解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
舞剧《青春之歌》创作艺术特征探析
《青春之歌》背后的故事
“身体-主体”视角下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