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在肺恶性肿瘤活检操作中的临床价值

2020-10-09唐晓静

科技风 2020年25期
关键词:恶性肿瘤临床价值诊断

唐晓静

摘 要:目的:探究肺恶性肿瘤活检操作中采取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本院肺穿刺、支气管镜活检患者48例患者纳入研究,肺活检患者均采取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观察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的分析过程与结果,分析肺活检中采取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支气管镜活检中,首次活检发现癌细胞患者占比82.6%;首次活检发现癌细胞患者占比13.0%;4.3%活检内未发现癌细胞。结论: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医护人员对于肺活检样本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肺恶性肿瘤活检操作中采取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可有效提升肺活检组织的检验质量,检测成本更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新型快速病理诊断;肺;恶性肿瘤;活检;临床价值;诊断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逐渐趋向年轻化。流行病学显示,肺癌的死亡率、发病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大约70%的肺癌病例是由于肺癌早期症状的难以发现而漏掉的。因此,肺癌的早期筛检、诊断以及治疗十分重要。现阶段,临床活检是明确肺癌诊断的重要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3]。为了探究肺恶性肿瘤活检操作中采取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的临床价值,笔者抽取本院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开展时间是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48例肺穿刺、支气管镜活检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试验开展时间是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相关检查,初步診断为肺部恶性肿瘤,随后均经肺穿刺、支气管镜活检送检后,由临床病理诊断确诊为肺部恶性肿瘤患者(肺癌)。

其中患者的年龄范围是40~79岁,平均年龄为(67.17±5.23)岁,男性、女性比例是31∶17。以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行卡方检验或T值检验,若数据比较得到P>0.05显示无统计学显著性。

1.1.1 纳入标准

试验对象的入选标准如下:(1)本次的研究内容均已通过医学伦理协会的审批,患者已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所有患者经病理学诊断等被确诊为肺部恶性肿瘤患者;(3)患者的依从性较好,配合度高;(4)患者情况稳定;(5)患者全程参与研究,未曾中途退出;(6)患者均符合手术相关指征,可作术中病理检查;(7)患者预期生存期>12个月。

1.1.2 排除标准

试验对象的排除标准如下:(1)患者病历、病史资料残缺;(2)患者合并其他类型肿瘤;(3)排除精神障碍、病情危急的患者;(4)患者的依从性差;(5)排除排除肝、肾等重要器质类器官病变患者;(6)排除存在认知障碍、言语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患者;(7)排除伴有肝脏、心脏功能异常患者。

1.2 方法

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所应用试剂盒及其用法,阐述如下:(1)试剂盒的组成:试剂盒包含4个冲洗瓶,均配备识别标识,其中1号冲洗瓶装有Clarke氏固定液、Harri苏木精染液;2号冲洗瓶装有碳酸锂、蒸馏水、无水乙醇、醇溶性曙红Y;3号冲洗瓶内含环保透明剂;4号冲洗瓶内含中性快干胶,可用于湿性封片;(2)用法:先将1号冲洗瓶的玻片(滴满组织条后翻滚),静置70秒,然后用2号瓶冲洗弃玻片,直至玻片上无蓝色为止,再用2号瓶滴满玻片,静置10s。然后用3号瓶冲洗玻片,直至玻片上干净为止。最后将4号瓶内适量液体滴加至玻片并封片,应用显微镜镜检。

1.3 观察指标

观察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的分析过程与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SPSS for Windows,Chicago,IL)对数据进行分析。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评价了连续变量分布,计量资料用百分比和频率表示。此外,正态分布的连续值表示为均值和标准差,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值表示为百分比和频率。由于尿IMA值呈正态分布,因此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来确定尿IMA水平与其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过程分析

将患者肺活检组织、支气管镜活检组织放置到空白玻片的一端,用钳子轻轻地将组织条卷到玻片的另一端,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防止活检组织断裂破损,操作完成后,将活检组织放置到中性福尔马林瓶内保存,将其编号并送至常规病理诊断。

48例肺活检、支气管镜活检患者中,从穿刺组织样本内取出,直至得到新型快速病理诊断结果,每针耗时2~3分钟,因此现阶段病理活检加入新型快速病理诊断并不会扰乱常规操作流程,也不会增加患者肺活检、支气管镜活检的危险性。

2.2 新型快速病理诊断的诊断结果分析

23例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首次活检发现癌细胞患者是19例(占比82.6%),且患者的癌组织成分丰富,符合进一步检查要求,完成活检操作;首次活检发现癌细胞患者是3例(占比13.0%),但患者癌组织成分缺乏,需继续夹取相关组织以达到相关要求;1例患者(占比4.3%)活检内未发现癌细胞。在进一步夹取组织后,发现癌细胞,并确保癌组织量的需要,完成活检操作。

25例肺部穿刺检查患者中,首次活检发现癌细胞患者是18例(占比72.0%),且患者的癌组织成分丰富,符合进一步检查要求,完成活检操作;首次活检发现癌细胞患者是5例(占比20.0%),但患者癌组织成分缺乏,需继续夹取相关组织以达到相关要求;2例患者(占比8.0%)活检内未发现癌细胞。在进一步夹取组织后,发现癌细胞,并确保癌组织量的需要,完成活检操作。

3 结论

随着电磁导航、超细支气管镜、针吸细胞学检查、超声内镜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以及超声支气管镜等诊断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对于肺部肿瘤的筛查、诊断水平、精密度越来越高[4]。本研究结果显示,48例肺活检、支气管镜活检患者中,从穿刺组织样本内取出,直至得到新型快速病理诊断结果,每针仅仅耗时2~3分钟,处理直至诊断结果生成的速度较快,符合临床检验高水平要求,因此可知,现阶段病理活检加入新型快速病理诊断并不会扰乱常规操作流程,且检测结果速度快,省略常规检测的多余流程,也不会增加患者肺活检、支气管镜活检的危险性;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首次活检发现癌细胞病例占比82.6%;肺部穿刺检查患者中,首次活检发现癌细胞患者病例占比72.0,首次活检发现癌细胞几率高,检出率高,有利于疾病的及早诊断,为临床干预治疗提高科学、权威的参考依据,由此可见,快速病理诊断新技术可有效提升肺活检组织的检验质量,操作便捷,临床效益高。

快速病理诊断新技术的实质也是快速染色技术。将次技术操作的快速染色细胞滚片作病理细胞学诊断,且其中的细胞学诊断标准和方法与现行的细胞学诊断方法以及操作标准一致,其优点是:(1)提高了首次肺部恶性肿瘤活检的阳性检出率,提高了活检组织的质和量;(2)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新技术能有效地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且该技术在几分钟内可进行快速病理诊断,在不影响正常临床手术过程的前提下完成活检区的快速病理诊断;解决传统组织切片处理试剂量大、占用空间大、不利于运输的不足[5-6]。

然而,本技术也有一定的不足:(1)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新技术仍然无法完全取代常规病理组织诊断,只能用作初步筛检措施。虽然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新技术可在几分钟内获得细胞学诊断结果,但其脱水治疗、染色质量仍然无法达到常规病理诊断效果[7];(2)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新技术对操作的医师要求较高。由于染色时间短,其染色质量与常规病理诊断有较大差距,因此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医护人员对于肺活检样本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肺恶性肿瘤活检操作中采取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可有效提升肺活检组织的检验质量,检测成本更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小洁,张里援,陈湘宜,季丽丽.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与术中快速冰冻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乳腺肿块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03):457-459.

[2]彭凤翔.乳腺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与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准确率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醫药,2020,15(05):195-196.

[3]黄荣.在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对其实施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2):162-163.

[4]王磊,周明,杨家佳,蒋淑婉,万晓洁,唐嘉阅,马洁,王远志.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下胆管活检中应用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9,21(10):1464-1467.

[5]白志越.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在基层医院术中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1):141-142.

[6]吴昊,周亨,梁亮,阎红琳,袁静萍.新型环保超声组织处理试剂在穿刺标本快速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26(03):192-194.

[7]沈丽华,邹珏,胡慧娣,张倩倩,张元庆.细胞印片技术在肺小结节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26(03):172-175.

猜你喜欢

恶性肿瘤临床价值诊断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