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设计与思考

2020-10-09汪粲

价值工程 2020年27期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汪粲

摘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是山丘区有效地开展水土保持的根本途径。[1]本文所介绍的文昌市龙虎山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对流域内人居环境的综合调查,给出适宜当地的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为当地百姓生活環境的提高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Abstract: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mall basin is based on the natural an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of small basin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regional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aking soil erosion control of small watersheds as the center, improving ecological economic benefits and sustain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goal, focusing on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and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basic farmland and vegetation construction, and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odel of small basins in semi-shan area with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fficient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functions. Taking small basin as unit fo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hilly area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Longhushan small watershed in Wenchang City.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basin, the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easures suitable for the local people are given, which has made a certain contribu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local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Key words: small basin;comprehensive management;measure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7-0007-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的认识提高,国家在环保及水保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并出台了多项措施。在国务院党中央以及水利部的指导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2013-2017年海南省实施规划》于2012年9月,通过了水利部、财政部关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2013-2017年实施规划的批复。根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2013-2017年海南省实施规划》,文昌市文昌河项目区划分为珠溪河坑口段小流域、龙虎山小流域、黑溪小流域等12条小流域,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确定龙虎山小流域为2013年水土保持治理实施规划项目。2014年,文昌市龙虎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通过了海南省水务厅的批复,于同年6月批准开工建设。

1  文昌市及项目区自然环境及概况

1.1 地质条件

项目区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属海口地层分区,属中国南部华夏板块陆缘海范围,沉积环境复杂,沉积类型和组合多样。龙虎山小流域地处文昌市东北部,地貌类型基本上为沿海平原和阶地地貌,流域汇水除东北部小部分汇入大海外其余全部进入龙虎山水库,村寨主要沿龙虎山水库周边分布较广,主要集中于东南侧。小流域地势总体为南北高,西边低,最高海拔45.5m,最低海拔21.3m,相对最大高差24.2m。

1.2 土壤

龙虎山小流域海拔分布在21.3-45.5m之间,土壤类型为浅海砖红壤、潴育水稻土、砂页岩砖红壤,其中分布浅海砖红壤最为广泛,另外有零星的滨海盐土、滨海沙土分布。项目区土壤耕作层浅,养分绝对含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多数在0.6-1.0%之间,局部地区土壤有机质介于1-2%,偏酸性,土壤偏沙。

1.3 气象及水文

项目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699.7mm(龙虎山站),年最大降雨量2708.6mm(1982年),年最小降雨量876.2mm(1977年)。

1.4 人文经济

小流域共涉及5个村委会,24个自然村,其中龙马、堆头、龙南、翁田4个村委会隶属翁田镇,共计22个自然村;昌发村委会隶属昌洒镇,共计2个自然村。共有农户1032户,总人口3352人,全部为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1536人。粮食总产3356.67t,人均耕地0.33hm2,人均經济林0.15hm2。根据海南省2012年统计资料分析,2011年末龙虎山小流域内的农村经济总收入1606万元。

2  水土流失现状与成因

2.1 水土流失现状

海南省土壤侵蚀形式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根据2013年海南省第一次水利普查结果,海南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116.04km2。严重的水土流失成为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3]项目区流域内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表现形式主要为面蚀和沟蚀。流失强度以轻度为主。面蚀主要发生在流域内面山上的坡耕地和疏林地上;沟蚀主要发生在流域内的沟(河)以及植被覆盖极低的土地上。本流域总面积6406.88hm2,其中无明显流失面积4791.81hm2,占流域总面积的74.79%;轻度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5070.81hm2,占总面积的24.52%,中度流失面积44.26hm2,占流失总面积的0.69%。龙虎山小流域现状土壤侵蚀模数541.99t/km2·a,年土壤侵蚀总量3.47万t。

2.2 水土流失成因

小流域内,除自然因素客观存在外,人为活动破坏地表植被、不良生产活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具体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自然因素。区域内土壤黏性较低,土壤结构性不好,肥力较差,保水保肥能力弱,在雨水作用下,极易产生水土流失。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而且多雨,由于土壤资源有限和土壤蓄水容量有限,降水影响力大,在水量较大、暴雨较多的情况下产生的强烈外动力作用造成水土流失。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如陡坡开垦,顺坡耕作、破坏植被等,使大量植被惨遭破坏,导致土地质量不断退化,水土流失加剧。

②人为因素。随着流域人口的不断增加,对薪柴、粮食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村民群众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向流域内林地索取薪柴、开拓耕地,长期的人为活动造成林草植被面积减少,导致水土流失面积的急剧增加,原有地块水土保持功能丧失,造成更加严重水土流失;限于当地群众生产水平,耕作方式粗放,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不仅不能合理利用和充分发挥土地的光、热、水、肥等资源达到增收,相反却导致耕作层逐年减薄,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增加。

2.3 流域内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

①造林抚育工作不到位。造林存在对后期管理疏忽,导致栽种苗木成活率不高,造林并未取得明显效果,尤其经果林后期管护技术跟不上,导致挂果率不高,引起改种农作物现象。本项目实施后,要杜绝这一现象,明确落实好责任人。同时责任单位做好后期技术服务。

②当地少数百姓对水土保持工作理解有限,造成治理方案实施难度加大,必须加强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力度,让老百姓能接受,得到真正实惠。

3  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根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2013-2017年海南省实施规划》。海南省水土流失分区划分为沿海丘陵台地南海诸岛人居环境维护区、中部琼中山地水源涵养区两个水土流失类型区。文昌市龙虎山小流域属于沿海丘陵台地南海诸岛人居环境维护区,区内耕地面积较大,但主要为水田和梯坪地,坡耕地主要分布于龙虎山水库周边区域,水土流失区域主要产生于迹地,水土流失已经导致龙虎山水库淤积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因素之一。见表1。

龙虎山小流域位于文昌市翁田镇、昌洒镇,流域总面积64.07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2.89km2。

建设内容为:水保林361.47hm2,经果林215.27hm2,封禁治理1036.21hm2,浆砌石挡墙2495m,U型槽排水沟950m,引水渠道32m,蓄水池2座,田间路1.35km,垃圾池4座,封禁标示牌7块,小流域纪念碑1座。

4  具体水土保持措施布设

①浆砌石挡土墙:在村庄设置浆砌石挡墙,减少水土流失对周边有水田的影响,消除水土流失隐患。②排水沟(U型槽):沿浆砌石挡土墙修建排水沟至蓄水池,主要将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汇入蓄水池作为农田灌溉用水,同时还起到沉淀的作用。③引水渠道:根据相关规范,结合项目区的现在沟道实际情况,按十年一遇的降雨标准进行设计,对原有部分沟渠进行改造。④蓄水池:在村庄周边修建蓄水池,满足周边农田灌溉的同时还对地表径流有一定的沉淀作用。⑤田间道路工程:主要是耕作便道,能够适合小型机械耕作或人行耕作的需要。⑥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公共厕所和垃圾收集池):通过对项目区人口组成、居住地分布情况,采取修建垃圾池,公共厕所。⑦经果林:因地制宜,通过对当地农耕结构的调查,选取成活率及经济效益较高的树种进行科学种植,成活后移交给当地村民,并对他们进行养护培训及水土保持宣传。⑧水土保持林:通过土地适宜适应性分析,在15°以上及土层瘠薄的坡耕地、残次及老化其他林地营造水保林。同时结合立地条件选取适应树种,优先考虑本地常见树种。⑨封禁治理:通过对项目区现状林地调查,针对当地百姓生产生活干扰较大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木麻黄林、松林以及疏幼林地块,采取封禁治理措施。对封禁面积不集中,且人畜活动干扰较为频繁区域,立牌明示。

5  问题与难点

由于项目区地处老少边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当地村民水土保持意识浅薄。经常在更换耕种作物前使用点火烧毁残留植物等人为的对当地植被进行了破坏,导致部分区域水土流失严重。

部门土地权属不明确。部门村庄内土地权属不明确,设计的部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无法实施,加上缺少相应的水土保持意识,很多措施一时无法推广实施。

种植技术落后且经济效益低下。由于当地大量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年岁较大的长者文化水平较低且水土保持意识淡薄,一直延续祖辈延续的耕种方式,造成土壤肥力的不断下降,土地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

6  结语

文昌市龙虎山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对流域内人居环境的综合调查,给出适宜当地的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对当地乃至全海南岛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为当地百姓生活环境的提高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展望未来,小流域治理要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目标,进一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的需求,大力推进规模化治理,创新治理开发的机制,把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实现在更高层次上的推进和加强。[2]

参考文献:

[1]余新晓.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10(4):22-29.

[2]刘震.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回顾与展望[C]//中国水土保持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2005.

[3]林郁.海南省水土保持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 2015(003):7-9.

猜你喜欢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