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准资助的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探讨

2020-09-29向晶

青年时代 2020年19期
关键词:评估体系精准资助高职院校

向晶

摘 要: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场所,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指引其养成良好习惯和品格的重任,也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专业素养及优良思想品格人才的重任。因此,保证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推出了不少资助政策,帮助在校贫困学生抛开经济因素的影响,顺利完成学业。但在其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精准资助;育人;高职院校;评估体系

“精准扶贫”目前已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1]。在校园内落实扶贫政策既是教育脱贫攻坚任务的要求,又是学校实施育人工作的良好体现。与过去相比,高职院校在校园扶贫工作方面初具成效,如初步形成了扶贫评估标准、初步建立起了扶贫流程并将国家政策落实到学生个人等。但在新时期的情形下,高职院校需要将目光聚焦“精准”二字的落实工作上,确保该受助学生不少一人,不该受助学生绝不多一人[2]。

一、精准资助理念的概述

国家提出精准资助的初衷是为了将优惠政策落实到切实需要的学生身上,避免因混乱管理造成的不良影响[3]。精准资助理念投射到学校的具体工作中即是高职院校要以在校学生的现状为依据,精准定位扶贫群体,施以恰当的精准资助工作。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利用好国家现行的扶贫政策,结合社会资源,使家庭存在经济困境的学生得到对等的资助,能够继续安心地在校园里接受教育。精准认定贫困群体是高职院校有效开展精准资助工作的前提,育人理念是高职院校实施精准资助工作的指导思想,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将国家的政策和各项资源落实到学生个人,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立德树人的功能,使其心怀感恩,保护受助者敏感脆弱的内心,减少外界对其异样的眼光。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进行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助政策更近不及时宣传不到位

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与日俱增,政府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会据实收集社会的反馈和学校普遍的教育情况等信息,以此作为校园扶贫政策调整的依据,使其更能满足现阶段培养人才应具备的条件[4]。高职院校在面对新出台的教育资助政策时,理应及时在校内进行宣传,落实到确实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然而在实际操作上,高职院校对国家资助政策的更新和落实存在不够及时的现象,在校内的宣传工作也存在力度不够,影响力不足的问题。使一些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未能及时接受信息,错过评选机会。

(二)资助评估管理存在漏洞

资助评估工作确实会因为学生自身及家庭经济实时变化等因素受到影响,导致其管理存在漏洞。从学生自身来看,一些确实存在家庭困境的学生可能因为自卑、羞涩等心理原因对自己的情况避而不谈,一些存在不良观念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利益的驱使做出故意冒领的情况;从学生家庭经济实时变化角度来看,如贫困生家里的兄弟姐妹众多,因教育、生活等因素导致家庭经济较为紧张,而当其兄弟姐妹毕业后,经济状况又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又如原本学生家境不错但因父母投资失败、家人去世等导致负债的情况出现等。这些都需要从事资助评估工作的人员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减少管理上的僵化和评估条例的死板。

(三)资助工作开展未涉及育人功能

高职院校在进行资助评估、发放等一系列工作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确实解决了一批因家境困难而无法保持生活正常进行的贫困学生,但也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例如,在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过度重视物质上的保障,忽视对其精神上的教育,未将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发挥出来。首先,在资助评选及实施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大多工作者都是机械地询问学生的家庭状况,未对其表示足够的关心;其次,保密工作做的不够好,在进行评估摸底时通常需要对其同住的室友和一起学习的伙伴进行询问,在此过程中并未强调保护贫困学生隐私的重要性;最后,缺乏心理指导,在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并未引导其正确看到国家资助这件事,保护贫困学生敏感的内心,在资助完成后也未开展感恩教育工作。

三、探讨在精准资助理念指导下高职院校实施资助工作的措施

(一)及时更新资助政策并扩大宣传力度

国家新出台的资助政策,需要资助人员及时对其进行关注,在充分理解各项条例的情况下实施宣传工作。在日常对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时,需要渗透正确资助观念意识,使校内学生能够消除偏见,正确看待接受国家资助这件事,降低贫困学生对此事的敏感度,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在宣传方面,层层递进、全层覆盖[5],充分利用起校园内的宣传栏、广播、新媒体平台等资源,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生填写表格,发挥榜样作用。对辅导员进行培训时,强调定期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摸底的重要性,做好资助评估前的准备工作。

(二)以精准资助理念为指导完善评估管理体系

以精准资助理念为指导完善评估管理体系,使评估认定标准在保持主体部分不变动的情况下,适时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整。首先,需要将生源地實地经济发展状况、家庭收入及成员情况、重大灾害及意外等情况作为参考学生经济困难的重要依据[6]。其次,还需向同住的室友、常在一起学习的伙伴等进行了解,观察其日常消费情况等。必要时还需以诚信承诺书的形式,提醒其谎报情况带来的严重后果可能随着档案伴随其一生,以此避免学生弄虚作假。最后,使评估标准动态化,将所申请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成立专门的档案,定期对其家庭经济变化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对受助学生的生活状态进行了解,作为下一阶段资助工作评估和实施工作的依据。

(三)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并不局限于对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上,而应渗透在对学生施以援助的方方面面,如最直接的经济援助、援助工作中的心理引导、贫困生能力的培养及对其今后就业的规划等。从援助工作中的心理引导来看,该工作不仅只针对贫困生开展,而是应该面向处在同片学习环境中的学生开展,使其拥有正确的扶贫观念,将扶贫政策视为国家进步和社会关心的体现,从而拥有感恩之心,以今后学有所成来将援助的火种传递下去,从根源上避免弄虚作假等情况的出现。与此同时,评估人员在进行工作时,需要注重保护贫困学生的隐私,在了解其情况后给予合理的人文关怀,既不会使贫困生产生心理压力,又能使其感受到关心和温暖。从贫困生能力的培养来看,上学时期单纯的经济支援显然只能解燃眉之急,并不能帮助其在今后的生活中摆脱贫困,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其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需要转变思维,“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通过为其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使贫困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提前适应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着重提高自己不足之处。从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来看,由于贫困生本身家庭经济条件不能满足其自身的生活需求,因此他们将提前面临社会经济压力,可能在临近毕业时产生焦虑、恐慌等心态,需要专业人员对其实施就业指导,提前帮助其了解时下就业形势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念。

四、结语

扶贫和育人不冲突,反而二者能对其工作的开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在以往的扶贫工作中,育人理念渗透不够,导致高职在校学生对扶贫存在一定的偏见,未树立正确的意识,使扶贫工作并不能很好地落实“精准”二字。在新时期,通过高职院校对现有扶贫工作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以国家新出台的精准扶贫理念和政策为指导,在今后的资助工作中渗透人文关怀和诚信教育理念,有助于发挥精准扶贫政策的作用,体现院校育人的功能,为社会输送具备优良品格和专业素养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石雷.新形势下基于精准扶贫理念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体系构建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14):365-366.

[2]石雷.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构建分析[J].高教学刊,2020(3):71-73.

[3]徐小莉,焦爱新,马亚飞.论高职院校“精准资助育人”模式如何提升困难学生综合素质[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1):207,233.

[4]朱婷.关于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建设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9):243,245.

[5]孙珊.精准扶贫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传播力研究,2018,2(27):199-200.

[6]陈雪梅.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资助育人成效的路径[J].林区教学,2018(7):41-43.

猜你喜欢

评估体系精准资助高职院校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职产学研合作评估体系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