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话、广州话、盐城话持续体标记的比较

2020-09-29蔡华祥赵怡

现代语文 2020年6期
关键词:补语盐城方言

蔡华祥 赵怡

摘  要: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体标记不仅仅是语音或者词汇不同,其语法功能也存在一定差异。普通话的持续体标记“着”、广州话的“住”和盐城话的“著”在存现句、连谓结构、祈使句等句法环境中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对不同方言的体标记进行比较,是一个很重要的视角,可以为汉语体范畴、体标记的研究打开新的思路。

关键词:持续体;“着”;“住”;“著”

一、引言

汉语的体标记“着”所蕴含的体意义很复杂,前辈学者从各自的理论背景出发,将“着”界定为进行体标记、持续体标记、存续体标记、非完整体标记[1](P37-47)。汉语的体范畴及相应的体标记的研究仍然有待加强,将不同方言的体标记进行比较就是一个值得尝试的视角,可以为汉语体范畴、体标记的研究打开新的思路。

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北京话,是北方方言的代表;广州话是东南方言的代表;而盐城话是中部方言的代表。普通话、广州话为人所熟知,这里简介一下盐城话。江苏盐城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跟南京话、扬州话同属一片[2](P3)。该方言主要分布在盐城市亭湖区和盐都区,使用人口大约160万。本文的语料调查來自亭湖区步凤镇。一般而言,可以把普通话的“着”、广州话的“住”和盐城话的“著”界定为持续体标记[3]。下面,即以江苏盐城话的“著”为基点,分别比较普通话的“着”、广州话的“住”与它的异同。

二、普通话“着”和盐城话“著”的比较

1.普通话的“着”可以表示动作结束后留下的状况,而在相应位置上盐城话的“著”则不能成立。例如:

(1)a.她穿着一身新衣服。(普)

b.*她穿著一身新衣裳。(盐)

(2)a.她戴着一顶红帽子。(普)

b.*她戴著一个红帽子。(盐)

(3)a.她背着一个书包。(普)

b.*她背著一个书包。(盐)

盐城话合法的格式是“V了”,而不是“V著”。如:“她穿了一身新衣裳”“她戴了一个红帽子”“她背了一个书包”。

普通话的“V着”的宾语是受事性成分,可以移到句首作主语,句末一般会出现语气词“呢”;盐城话中相应的说法是把“着”字换成“著了”。例如:

(4)a.衣服穿着呢。(普)

b.衣裳穿著了呢。(盐)

(5)a.书包背着呢。(普)

b.书包背著了呢。(盐)

(6)a.帽子戴着呢。(普)

b.帽子戴著了呢。(盐)

不过,也有例外情况:

(7)a.门开着呢。(普)

b.*门开著了呢。(盐)

(8)a.大门锁着呢。(普)

b.*大门锁著了呢。(盐)

(9)a.窗户关着呢。(普)

b.*窗子关著了呢。(盐)

这种句子盐城话合法的格式是“V块”或“V了块”,如:“门开块呢”“大门锁块呢”“窗子关了块呢”。

2.普通话的“着”可以用于存现句,表示某一动作结束后有关客体的存在状况;盐城话的“著”则不能这样用。例如:

(10)a.门口围着一群人。(普)

b.*门口围著一群人。(盐)

(11)a.路旁椅子上坐着一对老年夫妇。(普)

b.*路边的椅子上坐著一对老两口子。(盐)

(12)a.桌子上放着很多报纸。(普)

b.*桌子上放著好些报纸。(盐)

盐城话的存现句只能用“V了”,不能用“V著”。如:“门口围了一群人”“路边的椅子上坐了一对老两口子”“桌子上放了好些报纸”,上述句子在盐城话才是合法的。

3.普通话的“V着”可以表示动作发生之后所引发的另一种性质,这与“着”可以表示动作结束之后的持续状态有关;盐城话的“V著”在这样的句法环境中部分合法,部分不合法。不合法的有:

(13)a.这事听着很有趣。(普)

b.*这事听著很有趣。(盐)

(14)a.这东西吃着味道不错。(普)

b.*这东西吃著味道不错。(盐)

(15)a.听着长见识。(普)

b.*听著长见识。(盐)

盐城话合法的句子“V著”后还需加“了”。例如:

(16)a.按着它疼,不按着难受。(普)

b.摁著了疼,不摁著了难过。(盐)

(17)a.冬天瞧着就要到了。(普)

b.寒内天望著了就要到了。(盐)

(18)a.拿着挺累的。(普)

b.拿著了蛮够人的。(盐)

(19)a.干着挺舒服,闲着难受。(普)

b.忙著了蛮舒服的,闲了块难过。(盐)

盐城话合法的“V著”中的动词一般是“摁”“拿”等具有姿势意义的动作,而有些不合法“V著”中的动词本身就具有状态的性质,动作性不强,如“听”。例(19)中,普通话的“干着”对应的是盐城话的“忙著了”,而“闲着”对应的是“闲了块”,而且不能改成“闲著了”或“闲著”。“块”相当于普通话的“里”(如“这里”“那里”)之类的方位成分。“块”“了块”与“著”对动词有着不同的选择关系[4]。

4.普通话中形容词加“着”后面可以带数量成分,有时后面可以加语气词“呢”,强调程度之高;盐城话的“著”不具备这一功能。例如:

(20)a.那条路长着呢。(普)

b.*那条路长著呢。(盐)

(21)a.他们家现在富着呢。(普)

b.*他们家现在富著呢。(盐)

此外,普通话“得”字结构中“Adj+着”也可以表示程度之深,“著”同样不能胜任。例如:

(22)a.她画得像着呢。(普)

b.*她画得像著呢。(盐)

(23)a.他吃得香着呢。(普)

b.*他吃得香著呢。(盐)

5.普通話的“V+着”短语可以表示动作发生后的结果状况,结果状况往往属于性质状态,即有类似于副词的语义特征,因此,可以作为状语修饰句子的主要谓语动词[5](P666);“著”虽然也有与“着”大体一致的功能,但在有些方面仍存在差异。

首先,普通话的“着”跟盐城话的“著”一样,可以出现在两个动词性成分之间,构成连动式,其中,V1是V2伴随的状态或方式。例如:

(24)a.抿着嘴笑。(普)

b.抿著嘴笑。(盐)

(25)a.红着脸说。(普)

b.红著脸说。(盐)

(26)a.硬着头皮去。(普)

b.硬著头皮子去。(盐)

(27)a.低着头一声不吱。(普)

b.低著头一声不吱。(盐)

(28)a.他硬逼着我去。(普)

b.他硬逼著我去。(盐)

不过,普通话中有些“V+着”则不能转换成盐城话的“V+著(了)”。例如:

(29)a.坐着讲。(普)

b.*坐著(了)讲。(盐)

在表示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姿势时,盐城话用“V1(了)块V2”,而不用“V1著(了)V2”。如:“坐块讲” “站块念”“伏了块睡”等。

其次,普通话的“着”跟盐城话的“著”一样,可以用在两个表示手段和目的的动词之间。例如:

(30)a.赶着车走。(普)

b.赶著车子走。(盐)

(31)a.领着小孩儿跑。(普)

b.领著细的在前头奔。(盐)

(32)a.妈妈正忙着做饭呢。(普)

b.妈妈紧呃忙著了烧夜饭呢。(盐)

(33)a.压岁钱省着给哥哥花。(普)

b.压岁钱省著了把哥哥用。(盐)

不过,也有不少句子不能用盐城话的“著”来表达。例如:

(34)a.包子已经蒸着吃了。(普)

b.*包子已经做著吃了。(盐)

(35)a.这个地方空着让小孩坐。(普)

b.*这个落头空著让细的坐。(盐)

(36)a.炒着吃。(普)

b.*炒著吃。(盐)

(37)a.排练着准备演出。(普)

b.*排练著准备演出。(盐)

再次,普通话中第一个动作V1正在进行中出现了第二个动作V2时,“V1+着”经常可以重复使用,而盐城话的“著”没有这样的用法。例如:

(38)a.小狗儿爬着爬着睡着了。(普)

b.*小狗子爬著爬著睡着了。(盐)

(39)a.想着想着笑了起来。(普)

b.*想著想著笑起来了。(盐)

(40)a.她看着看着哭起来了。(普)

b.*她看著看著哭起来了。(盐)

(41)a.说着说着就到家门口了。(普)

b.*说著说著就到家门口了。(盐)

6.普通话的“着”可以表示现在到将来的长期的、静态的持续过程,有些说法比较书面化,一般也不能换成盐城话的“著”。例如:

(42)a.这标志着科学的进步。(普)

b.*这标志著科学的进步。(盐)

(43)a.他们就在附近住着。(普)

b.*他们就在附近住著。(盐)

(44)a.你们享受着父母的基业。(普)

b.*你们享受著父母的基业。(盐)

(45)a.这奖章代表着荣誉和信任。(普)

b.*这奖章代表著荣誉和信任。(盐)

三、广州话“住”和盐城话“著”的比较

广州话的“住”和盐城话的“著”大体可以对应普通话“着”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着”“住”等持续体标记都来源于中古时期表附着义的动词“著”[3]。从读音上看,广州话的“住”读作[tsy22],盐城话的“住”读作[tshu0],两者具有音韵上的对应关系。

1.广州话动词后的“住”可以分为两大类[6]。第一类是用作补语。例如:

(46)a.佢拦住我,唔畀我上去。(广)

b.他拦住我,不让我上去。(普)

(47)a.佢接唔住个波,我哋有输咗一球。(广)

b.他接不住那个球,我们又输了一球。(普)

(48)a.阿强捉住咗个个贼仔,将佢拉咗去派出所。(广)

b.阿强捉住了那个小偷,把他拉去派出所了。(普)

(49)a.呢个字应该记住。(广)

b.这个字应该记住。(普)

第二类是用作动态助词。例如:

(50)a.张老师指住黑板上便嘅字要学生读。(广)

b.张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要学生读。(普)

(51)a.佢哋个个着住校服。(广)

b.他们个个穿着校服。(普)

(52)a.我去揾佢个阵时,佢度扇门锁住。(广)

b.我去找他的时候,他的门锁着。(普)

(53)a.我哋几个人都争住畀钱。(广)

b.我们几个人都争着付款。(普)

广州话“住”的第一种语义功能是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事物的位置相对固定起来。作补语的“住”有比较实在的意义,而且一般都能在动词与“住”之间加上表示可能与否的“得”“不”或“唔”,使原来的结果补语转换成可能补语。广州话“住”的第二种语义功能跟普通话的“着”、盐城话的“著”相当,不再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也不能在动词和“住”之间加上“得”“不”或“唔”。

广州话和盐城话的最大不同是在于:广州话在动词后除了一个“住”之外,还有一个专门表示进行的“紧”,而盐城话只有一个“著”。某些瞬间性动词,即表示一个瞬间发生并结束的动作,如擦、搓、扫、拣、搖、挖、割、剥等,只能和“紧”组合,不能和“住”组合。这些动词一般都是可以多次重复进行的。例如:

(54)a.佢切紧菜。

/*佢切住菜。(广)

b.他正在切菜。(普)

(55)a.阿嫲喂紧个孙食粥。

/*阿嫲喂著紧个孙食粥。(广)

b.奶奶正在喂孙子吃粥。(普)

(56)a.啲细路女跳紧芭蕾舞。

/*啲细路女跳住芭蕾舞。(广)

b.那些女孩儿正在跳芭蕾舞。(普)

(57)a.细佬吹紧气球。

/*细佬吹住气球。(广)

b.弟弟正在吹气球。(普)

在广州话中,这些表示瞬间动作的动词正在重复地进行着,它们能与“紧”组合,却不能跟“住”组合。这表明“住”与“紧”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同的,并且只有“紧”能够表示进行体[6]。而盐城话中没有类似“紧”的词,“著”同样可以和这一类动词组合,在句末一般要出现语气词“呢”。例如:

(58)a.他切著菜呢。(盐)

b.他正切菜呢。(普)

(59)a.奶奶喂著孙子吃粥呢。(盐)

b.奶奶正给孙子喂粥呢。(普)

(60)a.那些丫头跳著芭蕾舞呢。(盐)

b.那些小女孩在跳芭蕾舞呢。(普)

(61)a.兄弟吹著气球呢。(盐)

b.弟弟在吹气球呢。(普)

可见,盐城话的“著”可以出现在表示进行的句子中,而广州话的“住”则不能。广州话的“住”也不是绝对不能和上面提到的瞬间动词结合,这一类动词带上“住”后必须放在其他动词性结构的前面,实际上表示的是后一动作所伴随的状态或方式。例如:

(62)a.黄老师打住拍子教学生唱歌。(广)

b.黄老师打着拍子教学生唱歌。(普)

(63)a.佢摇住头讲:“唔得,唔得”。(广)

b.他摇着头说:“不行,不行”。(普)

(64)a.佢笑住点头。(广)

b.他笑着点头。(普)

(65)a.小李唱住歌行入嚟。(广)

b.小李唱着歌走进来。(普)

这一功能和盐城话的“著”基本上是一致的。此外,盐城话的有关“著”的几个句式和广州话也不完全相同,比如下列广州话的祈使句:

(66)a.睇住!(广)

b.看着!(普)

(67)a.揸住!(广)

b.拿着!(普)

(68)a.咬住!(广)

b.咬着!(普)

(69)a.趴住!(广)

b.趴着!(普)

广州话祈使句“V住”的功能是要求听话人(或听话人使事物)进入(或恢复)并保持某种状态[6]。这一解释也基本适用于盐城话的“V著了”。例如:

(70)a.望著了!(盐)

b.看着!(普)

(71)a.拿著了!(盐)

b.拿着!(普)

(72)a.咬著了!(盐)

b.咬着!(普)

盐城话的“著”不能独立和相关动词结合表达上述的句式义,而必须再加上一个具有完句功能的“了”,才能成立。这说明盐城话“著”的相关语法功能已经弱化了。同时,还需注意的是,盐城话中不能说“趴著了”:

(73)a.*趴著了!/趴块!/趴了块!(盐)

b.趴着!(普)

“块”是和普通话“这里”“那里”中的“里”相当的方位成分,其句义和广州话的“趴住!”基本相同。

2.广州话中有“V+住(……)+先”这样的句式。比如,“‘你食住饭先有存续未完成的意味,好像说:你先吃罢,你还没吃完之前,我就可以和你一起吃了。”[7]可见,广州话的“V+住(……)+先”句式可以用作祈使句,或者作为一个复句的前一分句。例如:

(74)a.我哋扫住先。(广)

b.我们先扫着。(普)

(75)a.你剥住花生先!(广)

b.你先剥花生。(普)

(76)a.好啦,我拎住先!(广)

b.好,我先拎着。(普)

(77)a.你抱住佢先!(广)

b.你先抱着他。(普)

(78)a.你哋写住先!(广)

b.你们先写着。(普)

(79)a.你陪住佢先!(广)

b.你先陪着他。(普)

盐城话的“著(了)”也有与之相当的句式,并且意思也基本相同。这种句式在盐城话中可以看成是变式,常式一般是把“先”放在谓语动词前头。例如:

(80)a.我俫扫著了先。

/我俫先扫著了。(盐)

b.我们先扫着。(普)

(81)a.你剥著花生先!

/你先剥著花生!(盐)

b.你先剥花生。(普)

(82)a.好的,我拎著了先!

/好的,我先拎著了!(盐)

b.好,我先拎着。(普)

(83)a.你抱著他先!

/你先抱著他!(盐)

b.你先抱着他。(普)

(84)a.你俫写著了先!

/你俫先写著了!(盐)

b.你们先写着。(普)

(85)a.你陪著他先!

/你先陪著他!(盐)

b.你先陪着他。(普)

盐城话中还存在着含有两个“先”的复合式。例如:

(86)a.我俫先扫著了先!(盐)

b.我们先扫着。(普)

(87)a.你先拿著了先!(盐)

b.你先拿着。(普)

(88)a.你先剥著花生先!(盐)

b.你先剥花生。(普)

(89)a.好了,我先拎著了先!(盐)

b.好,我先拎着。(普)

(90)a.你先抱著他先!(盐)

b.你先抱着他。(普)

(91)a.你俫先写著了先!(盐)

b.你们先写着。(普)

(92)a.你先陪著他先!(盐)

b.你先陪着他。(普)

四、结语

通过普通话的“着”、广州话的“住”与盐城话的“著”的比较,可以看出这三个标记虽然都用在谓词的后面,但是在不同语言系统中各自的用法仍有较大差异。广州话的“住”除了可以表示体之外,还可以作结果补语,普通话的“着”也有结果补语的用法,如“猜着了”“打着了”“找得着”“睡不着”“犯不着”等,而盐城话的“著”只能作体标记。其他方言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湖北大冶方言也有作补语的“倒”和作体标记的“倒”[8]。普通话“着”的用法最为复杂,所以语义负担也重;广州话的“住”的特点在于还有一个语义上相近但又有差别的“紧”;盐城话的“著”的特点在于有许多用法不能独立表达,必须加上一个“了”才能表达,还有个别表示动作状态持续的用法是在动词后加“块”或“了块”,在这一语法位置上也与“著”形成了对立。

参考文献:

[1]尚新.英汉体范畴对比研究——语法体的内部对立与中立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蔡华祥.盐城方言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3.

[4]蔡华祥.江苏盐城话的持续体标记[J].语言研究集刊, 2016,(2).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彭小川.广州话的动态助词“住”[A].胡明扬主编.汉语方言体貌论文集[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7]张双庆.香港粤语的体[A].张双庆主编.动词的体[C].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1996.

[8]汪国胜.大冶话做补语的“倒”和后附成分“倒”[A].胡明扬主编.汉语方言体貌论文集[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A Comparison of the Durative Markers in Putonghua,Guangzhou Dialect and Yancheng Dialect

Cai Huaxiang,Zhao Yi

(School of Humanities,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Abstract:The aspect marks of Putonghua and Chinese dialects are not only different in pronunciation or vocabulary,but also in grammatical functions.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syntactic environment,such as existential sentence,conjunction predicate structure,imperative sentence and so on.It is an important perspective to compare the aspect marks of different dialects which can open a new way for the study of aspect category and aspect marker in Chinese.

Key words:durative;“zhe(著)”;“zhu(住)”;“zhu(著)”

猜你喜欢

补语盐城方言
透鲜的盐城话
汉语、达翰尔语补语句之比较分析
现代汉语补语的翻译
对外汉语教学中状态补语与程度补语的对比研究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见证,抑或赞美:在盐城思想的盐分间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