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话儿童腭裂术后语流中二合元音发音缺陷类型分析

2020-09-29时秀娟焦雪琴

现代语文 2020年6期

时秀娟 焦雪琴

摘  要:主要运用主观听辨和客观声学、生理(鼻化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腭咽闭合完全(VPC)儿童和腭咽闭合不全(VPI)儿童语流中二合元音的发音表现进行细致描写,并与正常儿童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腭裂儿童语流中二合元音发音缺陷的类型有:1.替代,包括韵头替代、韵腹替代。如:/uo/发为/u?/或/ou/;/au/发为/?u/;/y?/发为/i?/;/i?/发为/ia/;/ou/发为/?u/;/ei/發为/ai/。2.单元音化,如:/au/发为/a/或/?/。3.鼻化或添加鼻尾/?/,/ia/发为/ia?/。4.前响和后响二合元音均会出现含混不清的现象。与单字组相比,腭裂儿童语流中的发音错误更为突出,后响二合元音的鼻化度则相反。两组腭裂儿童相比,VPI组的情况比VPC组更差。对腭裂儿童二合元音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判断二合元音偏误的标准以及判断鼻化异常程度的鼻化度标准,认为后响二合元音是腭裂儿童二合元音矫治的重点。

关键词:腭裂语音;二合元音;听辨;鼻化度;共振峰

唇腭裂是指胎儿出生时腭部长有裂隙(有的伴有唇裂),它是人类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先天性心脏病。腭裂手术之后患者的腭咽部会表现为腭咽闭合完全(Velopharyngeal competenc,简称“VPC”)和腭咽闭合不全(Velopharyngeal insufficiency,简称“VPI”)两种形态。腭咽闭合功能与发音正常与否密切相关。腭裂儿童经常出现的语音问题就是共鸣异常,在元音发音时的主要表现就是鼻音过高。很多中外学者都细致观察过腭裂儿童的元音发音问题,学界主要关注的是单元音的发音,对于复合元音的研究较少。复合元音的发音特点是从一个元音的舌位逐渐滑动到另一个元音的舌位,它是一种有动态变化的元音。对于腭裂儿童来说,腭咽闭合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发音难度加大,存在着更多的不同于单元音的偏误。以往学者也指出了腭裂儿童复合元音所出现的问题(Spriestersbach、Darley、Rouse,1956;Roll,1973;李杨、尹恒,2015)。郝晓娟、时秀娟(2019)则运用实验手段,对腭裂儿童普通话单字音中二合元音的发音情况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腭裂儿童语流中二合元音的发音偏误类型,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矫治策略,为腭裂儿童的言语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实验说明

(一)实验对象

本文的实验对象为19名腭咽闭合完全(VPC)儿童(编号1-19)和11名腭咽闭合不全(VPI)儿童(编号1-11)。对照组为52名正常儿童。实验对象腭裂儿童的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腭裂组录音在四川成都华西口腔医院专用录音室进行,对照组录音在天津市南开区华夏小学进行。一般声学和鼻音声学同步录音。一般声学录音采用CoolEdit软件,采样率为44100Hz,单声道,16位;鼻音声学录音采用美国KAY公司开发的Nasometer II 6450型鼻音计。录音时主要采取跟读的方式,年龄较大的患者辅以自主朗读。

(二)实验语料

本文的实验语料为自制词表,具体如下:

我坐大巴回家       海上波浪很大

小明正在哭泣       我叠了个纸盒

涛涛弟弟踢球       妈妈吃馒头

喜鹊飞到七彩桥     树上有四只鸟

飞机飞飞,头发飞飞    爸爸抱弟弟跑步

妈妈给奶奶买牛奶      阿姨爱牙牙

爷爷爱娃娃            乌鸦饿了,我也饿了

衣……呜……呜衣

(三)实验方法

本文的实验方法分为三部分:听辨实验、鼻化度实验与声学实验。

听辨实验借鉴儿童母语习得研究中所采用的计算“正确率”的方法。首先看一个音段在不同环境下出现的两个音是否正确,若都正确就认为该音段已被习得;如果一个正确一个错误,就看第三个音,如果正确就算习得;如果错误就认为该音段没有习得。因此,采用2/3(67%)作为标准。对腭裂患者而言,根据正确率划分不同的等级:67%以上为发音合格;33%至67%之间为发音基本合格;33%以下为发音不合格(石锋、温宝莹,2007)。听辨人为4名语言学专业的老师和同学。

鼻化度的公式为:N=100×n/(n+o)。其中,n表示的是鼻音能量(nasal acoustic energy),o表示的是口音能量(oral acoustic energy)。这个公式表示的是鼻音能量在整个口音、鼻音能量之和中所占的比例。所计算出的数值在0-100之间,数值越大,鼻音能量越强,鼻化度越高;反之,鼻音能量越弱,鼻化度越低(时秀娟等,2010)。在鼻化度实验中,运用Nasometer II 6400提取二合元音的鼻化度,并根据鼻音程度划分等级,鼻化度在40以下,属于正常0级;鼻化度在40-60之间,属于轻度Ⅰ级;鼻化度在60-80之间,属于中度Ⅱ级;鼻化度在80-100之间,属于重度Ⅲ级(时秀娟,2019)。复合元音的鼻化度提取方法,是将鼻音计录音与声学录音结合起来,将鼻化度曲线与共振峰轨迹结合起来,从而划分出复合元音的韵头、韵腹和韵尾,进而提取出每个音素的鼻化度。

声学实验,则运用praat软件提取出二合元音共振峰数据,根据第一共振峰(F1)和第二共振峰(F2),分别绘制出前响二合元音和后响二合元音的声学空间总图和共振峰轨迹总图。同时,运用频率跨度和时长两个参数,求出每个二合元音的F1、F2斜率,其中,频率跨度=〡11个测量点中起点的频率值-终点的频率值的差值〡,文中在测算时没有加绝对值;总体斜率=〡11个测量点中起点的频率值-终点的频率值的差值〡/总体时长,文中在测算时没有加绝对值。之后,运用SPSS17.0软件,分别与正常组、单字组(单字组数据引自郝晓娟、时秀娟,2019)作比较,归纳总结出腭裂儿童二合元音的发音缺陷,并为其语音治疗提出具体建议。

二、腭裂儿童语流中二合元音听辨实验结果

(一)前响二合元音听辨正确率

我们对VPC组和VPI组前响二合元音的主观听辨正确率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2所示①:

从表2可以看出,在VPC组中,/ai/和/ei/的发音状况较好,/au/和/ou/的发音状况较差。/ai/的韵腹/a/稍好于韵尾/i/;/ei/的韵腹/e/比韵尾/i/稍差;/au/的韵腹/a/与韵尾/u/同样差,属于不合格;/ou/的韵腹/o/不合格,大幅差于韵尾/u/。在VPI组中,/ai/的发音状况较好,发音合格。/ei/、/au/、/ou/的发音状况都比较差,其中,/ou/最差;它们的韵腹和韵尾都不合格。

从总体上看,VPI组的前响二合元音的发音正确率均低于VPC组。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VPC组与VPI组/ei/的韵腹/e/和韵尾/i/(P[(e)i]=0.013,P[e(i)]=0.001),/ou/的韵尾/u/(P[o(u)]=0.010)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与单字组相比,语流中的情况都较差,特别是/ei/、/au/、/ou/,差距比较大。在单字组和语流中,两组儿童的共同特点是:/ai/的发音要好于/ei/;/au/的发音比/ou/差。

(二)后响二合元音听辨正确率

我们对VPC组和VPI组后响二合元音的主观听辨正确率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VPC组中,/ia/和/ua/的发音状况较好,/uo/、/i?/、/y?/的发音状况较差。/ia/的韵头/i/稍好于韵腹/a/;/i?/韵头/i/稍好于韵腹/?/;/ua/的韵头/u/稍好于韵腹/a/;/uo/的韵头/u/好于韵腹/o/;/y?/的韵头/y/差于韵腹/?/。在VPI组中,/ia/和/ua/的发音状况较好,/uo/、/i?/、/y?/的发音状况较差,这与VPC组表现一致。/ia/的韵头/i/稍差于韵腹/a/;/i?/的韵头/i/稍好于韵腹/?/;/ua/的韵头/u/和韵腹/a/相同;/uo/的韵头/u/稍好于韵腹/o/;/y?/的韵头/y/稍差于韵腹/?/。

从总体上看,VPC组的后响二合元音的发音正确率均高于VPI组。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VPC组与VPI组/i?/的韵头/i/和韵腹/?/(P[(i)?]=0.001,P[i(?)]=0.002),/y?/的韵腹/?/(P[y

(?)]=0.003)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与单字组相比,语流中的情况较差,尤其是/uo/、/i?/、/y?/差距较大。在单字组和语流中,两组儿童的共同特点是:韵腹是低元音/a/时,整个韵母发音要好一些;不管韵头是前高元音/i/还是后高元音/u/,韵腹为非低元音时,情况则相反。这一点与前响二合元音不同,可见韵尾对整个韵母发音的影响大于韵头。这也符合普通话复韵母的特点,普通话中复合元音韵尾对韵腹的影响要大于韵头(石锋,2002)。整体上是韵腹同为低元音/a/的后响二合元音要好于前响二合元音,非低元音韵腹则相反。

(三)腭裂儿童二合元音发音错误类型

根据听辨记音的结果分析,我们对两组腭裂儿童前响二合元音和后响二合元音的发音偏误类型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4所示:

可以看出,腭裂儿童语流中二合元音发音缺陷主要有四种类型:1.替代,包括韵头替代、韵腹替代。如:/uo/发为/u?/或/ou/;/au/发为/?u/;/y?/发为/i?/;/i?/发为/ia/;/ou/发为/?u/;/ei/发为/ai/。没有发现单字音中的整体替代情况;单字音和语流中均未发现韵尾替代的情况。2.单元音化,如:/au/发为/a/或/?/。这与单字音十分相似。3.鼻化或添加鼻尾/?/,/ia/发为/ia?/。这与单字音也十分类似。4.前响和后响二合元音均会出现含混不清的现象。没有出现单字音中增生介音和前加辅音构成CVV结构的情况,如在单字音中,/ei/发为/uei/,增生介音/u/;再如:/ia/发为/nia/,/i?/发为/ni?/,/ei/发为/?ei/,/uo/发为/mo/,/au/发为/xau/,/y?/发为/xy?/等。

三、腭裂儿童语流中二合元音声学实验结果

(一)前响二合元音的声学表现

1.前响二合元音的共振峰轨迹图

二合元音最显著的特征是发音时舌位具有明显的运动轨迹,其声学上的表现就是共振峰F1、F2的轨迹。F1与舌位的高低有关,F1越大,舌位越低;F2与舌位的前后有关,F2越大,舌位越靠前。我们分别绘制了正常组、VPC组和VPI组四个前响二合元音的共振峰轨走势迹图(发音人发音含混、增加了鼻音或發成单元音的样本除外),具体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正常组、VPC组和VPI组儿童四个前响二合元音的共振峰轨迹走势基本一致,这说明腭裂儿童在音质上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具体的共振峰数值有一定差异,这说明腭裂儿童存在音值上的偏误。下面,我们就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三组儿童/ai/的F1共振峰轨迹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从第6个点到第11个点下降趋势明显。/ai/的F2共振峰轨迹整体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有一定差异,表现为VPI组>VPC组>正常组(“>”表示大于,下同)。从F1、F2的数值来看,VPI组>VPC组>正常组。这说明VPI组/ai/的舌位韵腹位置最低,韵尾位置最高,VPC组则介于VPI组和正常组之间。

三组儿童/ei/的F1共振峰轨迹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微降的趋势,变化比较平缓。/ei/的F2共振峰轨迹整体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F2的数值看,起始值是VPI组>正常组>VPC组,终止值是VPC组>正常组>VPI组。这说明在舌位的高低方面,三组儿童差异不大;但在舌位的前后方面,起始部分是VPI组舌位最靠前,VPC组最靠后,在终点部分,二者则相反。

三组儿童/au/的F1共振峰轨迹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末点位置VPC组舌位最高,VPI组舌位最低,正常组居中。/au/的F2共振峰轨迹整体都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变化比较明显。F2数值从大到小排序为VPC组>正常组>VPI组,即VPC组的舌位最靠前,VPI组靠后,正常组居中。

三组儿童/ou/的F1共振峰轨迹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F1数值从大到小排序为正常组>VPC组>VPI组,这说明正常组舌位最低,VPI组最高,VPC组居中。/ou/的F2共振峰轨迹整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变化比较明显。F2数值从大到小排序为VPI组>VPC组>正常组,即VPI组舌位最靠前,VPC组次之,两组都比正常组靠前。

综上所述,从共振峰轨迹来看,正常组、VPC组、VPI组的前响二合元音共振峰轨迹走势差异并不明显,不过,腭裂儿童F1、F2下降和上升的幅度与对照组还是有所不同的。这说明腭裂儿童舌位的滑动有差异,在舌位的前后和高低方面都存在发音偏误。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声学空间图和斜率进一步展开分析,以便更为清晰地呈现出其发音偏误。

2.前响二合元音的声学空间图

我们绘制了正常组、VPC组和VPI组四个前响二合元音的声学空间图,具体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VPC组和VPI组的舌位与正常组有一定差异。根据共振峰数值可知,在VPC组和VPI组中,/ai/的/a/和/i/的F1、F2均高于正常组,说明两组儿童韵腹/a/和韵尾/i/的舌位偏前、偏低。VPC组/au/的/a/的F2高于正常组,F1低于正常组,说明韵腹/a/的舌位偏前、偏高,/u/的F1、F2均高于正常组,说明韵尾/u/的舌位偏前、偏低;VPI组/au/的/a/的F2和F1均低于正常组,说明韵腹/a/的舌位偏后、偏高,/u/的F2低于正常组,F1高于正常组,说明韵尾/u/的舌位偏后、偏低。显然,VPC组和VPI组的/au/发成了/?u/。VPC组和VPI组/ou/的/o/和/u/的F2高于正常组,F1低于正常组,说明韵腹/o/和韵尾/u/的舌位偏前、偏高。VPC组/ei/的/e/和/i/的F2低于正常组,F1高于正常组,说明韵腹/e/和韵尾/i/的舌位偏后、偏低;VPI组/ei/的/e/的F1、F2均高于正常组,说明韵腹/e/的舌位偏前、偏低,/i/的F2低于正常组,F1高于正常组,说明韵尾/i/的舌位偏后、偏低。显然,VPC组和VPI组的/ei/发成了/ai/。可见,复合元音中的韵腹和韵尾元音都可能发成舌位相近的其他元音,从而造成整个复合元音的偏误。这也与听感结果相一致。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正常组、VPC组和VPI组前响二合元音共振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和VPC组/ou/的韵尾/u/的F2(P[o(u)F2]=0.039),/ou/的韵腹/o/的F1(P[(o)uF1]=0.038),/ei/的韵腹/e/的F1(P[(e)iF1]=0.038)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正常组和VPI组/ou/的韵腹/o/的F2(P[(o)uF2]=0.027)差异显著。VPC组和VPI组差异不显著。

对VPC组和VPI组单字、句子中的二合元音共振峰数值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VPC组/ai/的韵腹/a/的F1、F2(P[(a)iF1]=0.005,P[(a)iF2]=0.001),韵尾/i/的F1(P[a(i)F1]=0.006);/ei/的韵尾/i/的F1(P[e(i)F1]=0.005);/au/的韵腹/a/的F2(P[(a)uF2]=0.021),韵尾/u/的F1、F2(P[a(u)F1]=0.007,P[a(u)F2]=0.000)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VPI组/au/的韵腹/a/的F2(P[(a)uF2]=0.011),/ou/的/o/的F2(P[(o)uF2]=0.029)差异显著。

3.前响二合元音的斜率

我们对三组儿童前响二合元音的F1、F2斜率值进行了计算,具体如表5所示:

斜率与共振峰轨迹密切相关,如果F1、F2斜率为正值,即起始值大于终止值,说明共振峰走势是下降的;如果F1、F2斜率为负值,即起始值小于终止值,则说明共振峰走势是上升的。同时,斜率的大小与上升或下降的幅度有关,斜率大,说明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大,动程缩小;斜率小,则相反。

从表5可以看出,三组儿童/ai/的F2斜率均为正值,VPI组>VPC组>正常组,说明VPI组舌位前移较快、幅度也最大,VPC组居中;F1斜率均为负值,由大到小排序为VPC组>正常组>VPI组,说明VPC组舌位上升幅度最大,VPI组则最小。三组/ei/的F2斜率均为正值,VPC组>VPI组>正常组;F1斜率均为负值,正常组>VPI组>VPC组。三组/au/的F2斜率,VPC组和VPI组为负值,正常组为正值,正常组>VPI组>VPC组;/au/的F1斜率均为负值,VPI组>正常组>VPC組。三组/ou/的F2斜率均为负值,正常组>VPC组>VPI组;/ou/的F1均为负值,VPI组>正常组>VPC组。以上结果表明,VPI组与VPC组儿童的/ei/、/au/、/ou/在舌位的高低、前后上都与正常组有差异,而且动程缩小,不够自然。

综上所述,VPC组和VPI组前响二合元音的F2、F1频率跨度比正常组要大。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和VPC组/ai/的F2的斜率(P[(ai)F2]=0.009)差异显著。正常组和VPI组/ai/的F2(P[(ai)F2]=0.011),/ou/的F2(P[(ou)F2]=0.008)差异显著。VPC组和VPI组差异不显著。

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单字和句子中前响二合元音的斜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VPC组/ai/和/au/的F1、F2斜率(P[(ai)F1]=0.000,P[(ai)F2]=0.001,P[(au)F1]=0.000,P[(au)F2]=0.016),/ei/的F2斜率(P[(ei)F2]=0.000),/ou/的F2斜率(P[(ou)F2]=0.003)差异显著。VPI组/ai/和/ou/的F2斜率(P[(ai)F2]=0.024,P[(ou)F2]=0.005)差异显著。

(二)后响二合元音的声学表现

1.后响二合元音的共振峰轨迹图

我们分别绘制了正常组、VPC组和VPI组五个后响二合元音的共振峰轨走势迹图,具体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正常组、VPC组和VPI组儿童后响二合元音的共振峰轨迹走势基本一致,这说明腭裂儿童在音质上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具体的共振峰数值有一定差异,这说明腭裂儿童在音值上仍不够准确。

三组儿童/uo/的F1共振峰轨迹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变化不明显。F2共振峰轨迹整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从第5个点到第11个点变化比较明显。从F2的数值看,起始值由大到小排序是正常组>VPI组>VPC组,终止值是正常组>VPC组>VPI组,这表明VPI组和VPC组/uo/的起始和终点发音舌位都比正常组靠后,VPC组起点最靠后,VPI组终点最靠后。可以说,两组儿童的舌位后缩严重。

三组儿童/ia/的F1共振峰轨迹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第1个点到第5个点上升趋势明显,表明舌位迅速下降。F2共振峰轨迹整体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其中,第1个点到第6个点下降明显,表明舌位快速后移。从F2的数值看,起始值由大到小排序是VPC组>VPI组>正常组,终点值是正常组>VPC组>VPI组,这表明VPC组、VPI组/ia/起点的发音舌位都比正常组靠前,VPC组最靠前;VPC组、VPI组/ia/终点的发音舌位都比正常组靠后,整体的动程拖沓。

三组儿童/i?/的F1共振峰轨迹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舌位逐步下降。F2共振峰轨迹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第1个点到第6个点下降幅度大,说明发音开始时舌位后移较快,之后舌位后移速度变慢。从F2的数值看,起始值由大到小排序是VPC组>正常组>VPI组,终止值是正常组>VPC组>VPI组,这表明三组儿童/i?/舌位前后的变化并不一致,VPI组从起始到终点舌位都是最靠后的。/i?/的舌位在高低维上下降,在前后维上靠后,类似于/ia/的发音。

三组儿童/y?/的F1共振峰轨迹整体呈现出先微升最后微降的趋势,变化不明显,即舌位的高低变化不明显。F2共振峰轨迹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舌位是逐步前移,但幅度不大。从F2的数值看,起始值由大到小排序是VPC组>VPI组>正常组,终止值是VPI组>VPC组>正常组,VPC组、VPI组的舌位都比正常组靠前,整体上动程不是很明显。

正常组/ua/的F1、F2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微降的趋势,说明舌位是逐步降低、前移的。VPC组和VPI组/ua/的F1、F2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变化比较明显,说明舌位升高又降低、前移又后移,不够稳定,而舌位较高的韵头比韵腹更不稳定。从F2的数值看,由大到小排序为正常组>VPC组>VPI组,VPC、VPI组舌位都靠后,VPI组则最靠后。

2.后响二合元音的声学空间图

我们绘制了正常组、VPC组和VPI组五个后响二合元音的声学空间图,具体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VPC组和VPI组的舌位与正常组有细微差异。根据共振峰数据可知,在VPC组和VPI组中,/uo/的/u/的F2低于正常组,F1高于正常组,说明韵头/u/的舌位偏后、偏低;/uo/的/o/的F2、F1均低于正常组,说明韵腹/o/的舌位偏后、偏高。在VPC组和VPI组中,/ia/的/i/的F2高于正常组,F1低于正常组,说明韵头/i/的舌位偏前、偏高;/ia/的/a/的F2、F1均低于正常组,说明韵腹/a/的舌位偏后、偏高。在VPC组和VPI组中,/i?/的/i/和/?/的F2、F1均高于正常组,说明韵头/i/和韵腹/?/的舌位偏前、偏低。VPC组/ua/的/u/和/a/的F2、F1均低于正常组,说明韵头/u/和韵腹/a/的舌位偏后、偏高;VPI组/ua/的/u/的F2低于正常组,F1高于正常组,说明韵头/u/的舌位偏后、偏低,/ua/的/a/的F2、F1均低于正常组,说明韵腹/a/的舌位偏后、偏高。VPC组/y?/的/y/和/?/的F2、F1均高于正常组,说明韵头/y/和韵腹/?/的舌位偏前、偏低;VPI组/y?/的/y/和/?/的F2高于正常组,F1低于正常组,说明韵头/y/和韵腹/?/的舌位偏前、偏高。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正常组、VPC组、VPI组后响二合元音的共振峰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和VPC组/uo/的韵腹/o/的F2(P[u(o)F2]=0.024),/ua/的韵头/u/的F2(P[(u)aF2]=0.010),/y?/的韵头/y/的F1(P[(y)?F1]=0.030)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正常组和VPI组/uo/的韵腹/o/的F2(P[u(o)F2]=0.030),/i?/的韵腹/?/的F2(P[i(?)F2]=0.044)差异显著。VPC组和VPI组/y?/的韵头/y/的F1(P[(y)?F1]=0.004)差异显著。

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VPC组和VPI组单字、句子后响二合元音的共振峰数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VPC组/uo/的韵头/u/的F1、F2(P[(u)oF1]=0.003,P[(u)oF2]=0.000),韵腹/o/的F2(P[u(o)F2]=0.000);/ia/的韵腹/a/的F2(P[i(a)F2]=0.031);/i?/的韵头/i/的F2、F1(P[(i)?F2]=0.005,P[(i)?F1]=0.021),韵腹/?/的F2(P[i(?)F2]=0.001);/ua/的韵头/u/的F2(P[(u)aF2]=0.026);/y?/的韵头/y/的F1(P[(y)?F1]=0.000),韵腹/?/的F2(P[y(?)F2]=0.006)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VPI组单字、句子后响二合元音的共振峰数值差异均不顯著。

3.后响二合元音的斜率

我们对三组儿童后响二合元音的F1、F2斜率值进行了计算,具体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三组儿童/uo/的F1、F2斜率均为正值,F2斜率VPC组>正常组>VPI组;F1斜率VPI组>VPC组>正常组。三组/ia/的F2斜率均为负值,正常组>VPI组>VPC组;F1斜率均为正值,VPC组>VPI组>正常组。三组/i?/的F2斜率均为负值,正常组>VPC组>VPI组;F1斜率均为正值,VPI组>VPC组>正常组。三组/ua/的F1、F2斜率均为正值,均为VPC组>正常组>VPI组。三组/y?/的F2斜率均为负值,VPI组>正常组>VPC组;F1斜率均为正值,VPC组>正常组>VPI组。斜率与共振峰轨迹密切相关,由此可知,腭裂儿童比正常儿童频率跨度大,舌位不稳定,前后、高低波动较大。

综上所述,VPC组和VPI组后响二合元音的F2、F1频率跨度比正常组要大。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其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和VPC组/ia/的F1斜率(P[(ia)F1]=0.023)差异显著。正常组和VPI组/i?/的F1斜率(P[(i?)F1]=0.044)差异显著。VPC组和VPI组/uo/的F2斜率(P[(uo)F2]=0.045)差异显著。

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VPC组、VPI组单字和句子中后响二合元音的斜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VPC组/ia/和/i?/的F1、F2斜率(P[(ia)F1]=0.000,P[(ia)F2]=0.000,P[(i?)F1]=0.004,P[(i?)F2]=0.000),/uo/和/y?/的F2斜率(P[(uo)F2]=0.000,P[(y?)F2]=0.000)差异显著。VPI组/ia/和/i?/的F1、F2斜率(P[(ia)F1]=0.022,P[(ia)F2]=0.024,P[(i?)F1]=0.026,P[(i?)F2]=0.002),/uo/的F2斜率(P[(uo)F2]=0.015)差异显著。

四、腭裂儿童语流中二合元音鼻化度实验结果

(一)前响二合元音的鼻化度

我们对腭裂儿童语流中前响二合元音鼻化度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具体如表7所示(括弧中的音为目标音):

由表7可知,在VPC组中,前响二合元音存在着鼻音过高现象。/ai/的韵腹/a/有4例属轻度Ⅰ级;韵尾/i/有6例属轻度Ⅰ级,1例属中度Ⅱ级。/ei/的韵腹/e/有6例属轻度Ⅰ级;韵尾/i/有4例属轻度Ⅰ级,3例属中度Ⅱ级。/au/的韵腹/a/有2例属轻度Ⅰ级;韵尾/u/有3例属轻度Ⅰ级,2例属中度Ⅱ级。/ou/的韵腹/o/有4例属轻度Ⅰ级;韵尾/u/有6例属轻度Ⅰ级,1例属中度Ⅱ级。

在VPI组中,前响二合元音也存在着鼻音过高现象。/ai/的韵腹/a/有5例属轻度Ⅰ级;韵尾/i/有6例属轻度Ⅰ级,4例属中度Ⅱ级。/ei/的韵腹/e/有6例属轻度Ⅰ级,3例属中度Ⅱ级;韵尾/i/有5例属轻度Ⅰ级,4例属中度Ⅱ级,1例属重度Ⅲ级。/au/的韵腹/a/有6例属轻度Ⅰ级;韵尾/u/有7例属轻度Ⅰ级,2例属中度Ⅱ级。/ou/的韵腹/o/有6例属轻度Ⅰ级;韵尾/u/有6例属轻度Ⅰ级,3例属中度Ⅱ级。

我们对正常组、VPC组和VPI组儿童句子中前响二合元音的鼻化度数据平均值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8所示:

由表8可知,VPC组儿童的前响二合元音出现了鼻音过高现象。其中,舌位较高的韵尾/i/和韵尾/u/的鼻音过高现象略微严重一些。根据鼻音过高等级进行排序:正常>轻度>中度。VPI组儿童的前响二合元音的鼻音过高现象则比较严重。根据鼻音过高等级进行排序:轻度>正常>中度>重度。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绘制了正常组、VPC组和VPI组句子中前响二合元音的鼻化度对比图,具体如图5所示:

结合表8和图5可知,三组儿童前响二合元音鼻化度整体表现为VPI组>VPC组>正常组。VPI组前响二合元音的鼻化度数值主要分布在40-60之间,在鼻化音范围之内;VPC组前响二合元音的鼻化度数值主要分布在20-40之间,在口音范围之内;正常组前响二合元音的鼻化度数值主要分布在20左右,在口音范围之内。VPC组的标准差比VPI组大,VPI组的标准差比正常组大,这说明腭裂儿童个体间差异较大,发音不稳定。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正常组、VPC组、VPI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①,正常组和VPC组、正常组和VPI组、VPC组和VPI组前响二合元音中,每个音素的鼻化度数值差异均显著,这说明VPC组和VPI组儿童前响二合元音鼻音过高现象比较严重。

我们对VPC组单字、句子的前响二合元音鼻化度进行了比较,具体如图6所示:

如图6所示,在VPC组单字和句子中,前响二合元音的鼻化度数值均低于40,在口音范围内。句子略高于单字,经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发现,/ai/的韵尾/i/(P[a(i)]=0.004),/ei/的韵尾/i/(P[e(i)]=0.030)的鼻化度数值,单字、句子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我们也对VPI组单字、句子前响二合元音鼻化度进行了比较,具体如图7所示:

如图7所示,VPI组单字音前响二合元音中仅有韵腹/a/的鼻化度数值低于40,在口音范围内,其余均分布在40-60之间,进入鼻化音范畴。句子与单字音表现一致,但是句子中前响二合元音的鼻化度数值均高于单字。经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发现,/ai/的韵尾/i/(P[a(i)]=0.035),/ei/的韵腹/e/(P[(e)i]=0.044),/au/的韵尾/u/(P[a(u)]=0.016),/ou/的韵尾/u/(P[o(u)]=0.001)的鼻化度数值,单字、句子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结合图6和图7可知,VPC组和VPI组前响二合元音句子中的表現更差一些,鼻化程度比单字组中更加严重。

(二)后响二合元音的鼻化度

我们对腭裂儿童语流中后响二合元音鼻化度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具体如表9所示(括弧中的音为目标音):

由表9可知,在VPC组中,后响二合元音存在着鼻音过高现象。/ia/的韵头/i/有7例属轻度Ⅰ级,1例属中度Ⅱ级;韵腹/a/有4例属轻度Ⅰ级。/i?/的韵头/i/有6例属轻度Ⅰ级,1例属中度Ⅱ级;韵腹/?/有3例属轻度Ⅰ级。/y?/的韵头/y/有6例属轻度Ⅰ级;韵腹/?/有2例属轻度Ⅰ级,3例属中度Ⅱ级。/ua/的韵头/u/有3例属轻度Ⅰ级;韵腹/a/有1例属轻度Ⅰ级。/uo/的韵头/u/有4例属轻度Ⅰ级;韵腹/o/有4例属轻度Ⅰ级,1例属中度Ⅱ级。

在VPI组中,后响二合元音也存在着鼻音过高现象。/ia/的韵头/i/有6例属轻度Ⅰ级,4例属中度Ⅱ级;韵腹/a/有5例属轻度Ⅰ级。/i?/的韵头/i/有4例属轻度Ⅰ级,7例属中度Ⅱ级;韵腹/?/有7例属轻度Ⅰ级,2例属中度Ⅱ级。/y?/的韵头/y/有4例属轻度Ⅰ级,5例属中度Ⅱ级;韵腹/?/有6例属轻度Ⅰ级,2例属中度Ⅱ级。/ua/的韵头/u/有7例属轻度Ⅰ级;韵腹/a/有5例属轻度Ⅰ级。/uo/的韵头/u/和韵腹/o/各有8例属轻度Ⅰ级。

我们对正常组、VPC组和VPI组儿童句子中后响二合元音的鼻化度数据平均值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10所示:

由表10可知,VPC组后响二合元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鼻音过高现象。其中,舌位较高的韵头/i/和韵头/y/的鼻音过高现象略微严重一些。根据鼻音过高等级进行排序:正常>轻度>中度。VPI组句子中后响二合元音鼻音过高现象则比较严重。根据鼻音过高等级进行排序:轻度>正常>中度。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绘制了正常组、VPC组和VPI组句子中后响二合元音的鼻化度对比图,具体如图8所示:

图8  正常组、VPC组和VPI组句子中后响二合元音鼻化度对比图

结合表10和图8可知,三组儿童后响二合元音鼻化度整体表现为VPI组>VPC组>正常组。VPI组后响二合元音的鼻化度数值主要分布在40-60之间,在鼻化音范围之内;VPC组后响二合元音的鼻化度数值主要分布在20-40之间,在口音范围之内;正常组后响二合元音的鼻化度数值主要分布在20左右,在口音范围之内。VPC组的标准差比VPI组大,VPI组的标准差比正常组大,这说明腭裂儿童个体间差异较大,发音不稳定。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正常组、VPC组、VPI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①,正常组和VPC组、正常组和VPI组、VPC组和VPI组后响二合元音中,每个音素的鼻化度数值差异均显著,这说明VPC组和VPI组儿童后响二合元音鼻音过高现象比较严重。

我们对VPC组单字、句子的后响二合元音鼻化度进行了比较,具体如图9所示:

如图9所示,VPC组单字音和句子中后响二合元音鼻化度数值主要分布在40以下,在口音范围内。仅有单字音中/i?/的韵头/i/和/y?/的韵头/y/鼻化度数值在40-60之间,进入鼻化音的范畴。经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发现,/i?/的韵头/i/(P[(i)?]=0.000),/y?/的韵头/y/(P[(y)?]=0.005),/uo/的韵腹/o/(P[u(o)]=0.030)的鼻化度数值,单字、句子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我们也对VPI组单字、句子后响二合元音鼻化度进行了比较,具体如图10所示:

如图10所示,VPI组单字音和句子中后响二合元音的鼻化度数值主要分布在40-60之间,进入鼻化音的范畴。其中,单字音中/i?/的韵头/i/和/y?/的韵头/y/鼻化度数值超过60。经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发现,/ia/的韵头/i/(P[(i)a]=0.040),/y?/的韵头/y/和韵腹/?/(P[(y)?]=0.025,P[y(?)]=0.009),/ua/的韵头/u/(P[(u)a]=0.002)的鼻化度数值,单字、句子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综合表8、表10和图5、图8可知,两组腭裂儿童中的后响二合元音韵头/i/、/u/、/y/的鼻化度都大于前响二合元音中的韵尾的鼻化度,而且大多数单字音中的鼻化度要比句子中的高一些。实际上,正常儿童中有些元音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如/i?/与/ua/的韵头。这说明后响二合元音的韵头为高元音时,腭裂儿童的腭咽闭合控制力较差。由于高元音/i/对腭咽闭合的要求较高,整个后响二合元音一开始就是高元音,对于腭裂儿童来说难度较大,所以稳定性较差,这就造成了后响二合元音高元音韵头的鼻化度都高于前响二合元音的高元音韵尾。至于单字组的鼻化度为何反而高于语流中的鼻化度,一个原因可能是语流中的有些字是有辅音声母的,研究表明,辅音声母可以降低元音的鼻化度(时秀娟,2017)。

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VPC组和VPI组句子中二合元音与单元音的鼻化度数值进行统计分析,VPC組结果显示,句子①中单元音/i/与其作韵头韵尾,单元音/?/与其作韵腹时差异显著。VPI组结果显示,句子中单元音/i/和/u/与其作韵头韵尾时差异显著。

五、相关问题讨论

(一)腭裂儿童普通话二合元音发音缺陷类型

复合元音是在一个音节内的元音滑移,发音时舌、唇等器官部位都在不断变化,发音的特点是从一个元音的舌位逐渐滑动到另一个元音的舌位,声道(即共鸣腔体)形状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连贯的,是整体性的。因此,它所发出的语音,听起来音色也是不断变化着的。就发音的响度来看,主要元音的发音口腔开口度最大,声音最响亮,持续时间最长,其他元音发音轻短或含混模糊。总之,复合元音是一种有动态(dynamic)变化的元音。汉语普通话的复合元音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的。有两个元音组成的复合元音叫二合元音。关于普通话二合元音的研究成果很多②,这些研究已经揭示了普通话二合元音的一些本质特征,为我们分析腭裂儿童二合元音的缺陷提供了依据。

从上文的实验结果来看,由听辨结果所归纳出的腭裂儿童普通话二合元音的缺陷类型,在声学上都表现突出,在鼻化度上也有一致的对应。听辨结果显示,/ai/、/ei/、/ia/、/ua/的发音状况较好,其他发音状况较差;VPI组的发音正确率低于VPC组;依据听辨结果归纳出的错误类型主要是替代。同时,舌位也存在一定问题,前后不到位,上下不准确,听起来像另外一个音。这些情况在声学上的表现更为明显。从共振峰轨迹图来看,VPC组、VPI组和正常组走势基本一致,不过,共振峰数值有一定差异,这说明腭裂组二合元音在音质上没有问题,但在音值上存在偏误。斜率与共振峰轨迹密切相关,共振峰频率跨度大,即起始值和终止值差值较大,其斜率也相对较大。Hongmo Ren(1986)认为,复合元音的主要特点是由F2确定的。我们的声学实验也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腭裂儿童的二合元音是由于F2与正常儿童差异较大而引起发音偏误的。杨顺安(1986:1—8)认为,普通话复合元音的音色变化表现为几个目标值之间的动态运动。曹剑芬(1994:21—27)指出,普通话/((/、/((/的频率特性随时间而协同变化。贺宁基(1985:196—224)利用听感方法证明,二合元音感知的时间阈值及其滑动段的共振峰变化率这两个参数之间存在补偿关系。而腭裂儿童的发音很多表现为目标值之间的动态运动不精准,与正常儿童斜率的不同也表明其时长与共振峰协同变化的不稳定和不准确,造成了发音和听感上的偏误。鼻化过高的偏误普遍存在,则是由共鸣异常引起的。

(二)腭裂儿童二合元音偏误原因分析

首先,腭裂儿童普通话二合元音的偏误,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其生理缺陷及不良发音习惯。VPI组的腭咽闭合不全,直接导致了共鸣腔异常,鼻音过高,舌位因手术而造成后缩动作。VPC组虽然腭咽闭合功能已经恢复,但是由于长期的不良发音习惯的影响,仍不能自由控制舌头的伸缩,舌位仍有后缩现象;同时,其腭咽闭合功能仍不稳定。因此,发音上的各项指标基本上都是VPI组最差;VPC组次之,它往往介于VPI组和正常组之间,与正常组仍有一定差距。比如,与正常组相比,VPC组/ou/的韵尾/u/舌位偏前,韵腹/o/舌位偏高,/ei/的韵腹/e/舌位偏低,差异显著;/uo/的韵腹/o/舌位偏后,/ua/的韵头/u/舌位偏后,/y?/的韵头/y/舌位偏低,差异显著。VPI组/ou/的韵腹/o/的F2舌位偏前,/uo/的韵腹/o/的F2舌位偏后,/i?/的韵腹/?/的F2舌位偏后。高元音对腭咽闭合要求比较高,腭裂儿童不能够持续闭合,所以作韵头、韵尾的高元音与正常组有一定差异。

就鼻音过高现象来看,前响和后响二合元音均是VPI组>VPC组>正常组,而且VPC组、VPI组与正常组差异显著。舌位较高的音素/i/、/u/、/y/在二合元音中充当韵头或韵尾时鼻音过高现象严重,同时与单元音的鼻化度有显著差异。VPC组儿童在腭裂手术后已经达到腭咽闭合完全,但是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鼻音过高现象,根据鼻音过高等级排序:正常>轻度>中度。这主要是因为其腭咽闭合功能不稳定,不能持续闭合,发音忽上忽下。VPI组儿童由于腭裂手术后并未达到腭咽闭合完全,因此,鼻音过高现象更为严重,根据鼻音过高等级排序:轻度>正常>中度>重度。

其次,语流环境也会影响腭裂儿童的发音。将VPC组和VPI组的单字中和句子中的二合元音分别进行比较,可以发现,VPC组句子中/ai/的韵腹/a/舌位比单字音偏前、偏高,韵尾/i/舌位更偏高;/ei/的韵尾/i/舌位更偏高;/au/的韵腹/a/舌位更偏前,韵尾/u/舌位更偏前、偏高;/uo/的韵头/u/舌位更偏前、偏低;/ia/的韵腹/a/舌位更偏前;/i?/的韵头/i/舌位更偏后、偏低,韵腹/?/舌位更偏后;/ua/的韵头/u/舌位更偏前;/y?/的韵头/y/舌位更偏低,韵腹/?/舌位更偏后。VPI组句子中/au/的韵腹/a/舌位比单字音更偏后,/ou/的韵腹/o/舌位更偏前。我们知道,单字中发音时间长,发音比较充分;句子中受语流限制,发音时间较短。腭裂儿童控制阀由于器官能力偏弱,不能很好地进行协同发音,因此,语流中的偏误比单字音中的更为严重。在鼻化度实验中,两组腭裂儿童也是语流中二合元音的鼻化度高于单字音中的。

再次,二合元音舌位滑动的特性也是造成腭裂儿童发音缺陷的原因。将VPC组和VPI组的单元音和二合元音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发现,VPC组/i/的F1、F2与其作韵头韵尾时差异显著,/u/的F2与其作韵尾时差异显著,/u/的F1与其作韵头韵尾时差异显著;/e/的F2与其作韵腹时差异显著;/a/的F1与其作韵腹时差异显著。VPI组/a/的F1与其作韵腹时差异显著,/i/的F1与其作韵头韵尾时差异显著,/e/的F2与其作韵腹时差异显著。这都表明腭裂儿童已经意识到单元音与作韵头、韵尾或者韵腹时的发音不同,也意识到二合元音舌位要有动程,主要问题是在于其发音时动程都不够稳定和完整。对于前响二合元音来说,韵尾元音表元音舌位滑动的方向和终点,与其作单元音时自然不同。对于后响二合元音来说,韵头元音表示舌位滑动的起点,很快会滑向韵腹元音,其音值与单元音时也有不同。韵腹元音受到韵头或韵尾的影响,音值与作單元音时也发生了一定变化。由于腭裂儿童无法掌握二合元音发音的恰当的动程变化,无论是起点还是末点乃至中间滑动的稳定性,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误。从声学共振峰轨迹来看,只要是腭裂儿童能发出来的二合元音,除了音质有偏差,动程都还是有的,特别是起始段和结尾段都比较完整。听感上也发现腭裂儿童二合元音韵尾很少有发音替代。Lehiste & Peterson(1961:268—277),Holbrook & Fairbanks(1962:38—58)和Gay(1968:1570—1573)研究了美国英语的二合元音的谱图后,将二合元音分为三段:起始(onset)段、过渡(transition)段和收尾(offset)段,其中,起始段和收尾段大多是长而平稳,发音比较“到家”。我们推测,汉语的二合元音也具有相似特点,因此,腭裂儿童二合元音的发音情况与此吻合。关于腭裂儿童会出现复合元音单元音化的问题,王萍(2019)曾提到/ai/、/au/可能会向单元音方向发展,因此,腭裂儿童将二合元音发为单元音,也比较容易理解。

(三)偏误类型与鼻化程度的判定标准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在评估腭裂儿童的二合元音发音时,应将听感和共振峰的走势结合起来。主要是关注起点和末点的目标值是否到位,而不需要着力强调稳定段的有无。由于二合元音具有很多特征,学者们对其稳定段的认识尚不统一①,因而也就不需要去严格要求腭裂儿童。语流中由于时长较短,稳定段就更加不稳定,更不适合作为判定的标准。

鼻化度这一参量是判定腭裂儿童二合元音鼻化异常不可或缺的指标。时秀娟等(2010)发现了元音内在鼻化度与舌位高低前后的匹配规律,并成功解决了语言学上的一些问题。因此,时秀娟(2019,2020)将鼻化度参量作为判定腭裂元音鼻化异常的指标,并制定了参考标准。在二合元音中,/ai/和/ia/这两个元音最能反应腭咽闭合功能与闭合稳定程度。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VPI组中,/ai/和/ia/的/i/的鼻化度都在40以上,/ei/和/i?/的/i/的鼻化度更是达到了60以上,已到了鼻化异常的中度。也就是说,韵头或韵尾的/i/的鼻化度可以作為判定二合元音鼻音异常偏误的敏感因素,其鼻化度指标是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这一点与单元音中/i/的作用是一致的。

本文通过对听辨、声学和生理(鼻化度)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详细描写了两组腭裂儿童普通话二合元音的发音情况,总结出其发音缺陷的类型:1.替代,包括韵头替代、韵腹替代。如:/uo/发为/u?/或/ou/;/au/发为/?u/;/y?/发为/i?/;/i?/发为/ia/;/ou/发为/?u/;/ei/发为/ai/。2.单元音化,如:/au/发为/a/或/?/。3.鼻化或添加鼻尾/?/,/ia/发为/ia?/。4.前响和后响二合元音均会出现含混不清的现象。这些类型在听辨实验、声学与鼻化度实验中的表现虽不完全相同,但有很一致的对应性。与单字音相比,腭裂儿童语流中的发音错误更为显著,后响二合元音的鼻化度则相反。我们认为,腭裂儿童二合元音偏误类型形成有三个原因,主要原因是其生理缺陷及不良发音习惯,其次是语流环境的影响,再次是二合元音舌位滑动的特性。二合元音偏误类型判断的标准为观察共振峰的走势,特别是关注起点和末点的发音及过渡段的平稳性。鼻化度数值可以更好地反应腭裂儿童元音发音时的鼻音过高情况与腭咽闭合情况,判断二合元音鼻化程度异常的标准为鼻化度参数,要特别关注高元音韵头/i/的鼻化度数值,超过60的主要是由腭咽闭合不全造成的。同时,VPC组和VPI组的发音都与正常组有差异,VPI组发音更差一些,VPC组的情况虽然要好一些,但与正常组仍有一定的距离。鼻音过高程度表现为VPI组>VPC组>正常组,而且VPC组、VPI组与正常组差异显著。因此,两组腭裂儿童的二合元音都需要矫治。与前响二合元音相比,后响二合元音发音更差一些,如/ia/、/uo/、/ua/、/i?/、/y?/应是矫治的重点,同时,前响二合元音中的/ou/、/ei/也应重点矫治。

参考文献:

[1]曹剑芬.普通话韵母/ao/与/ou/的时频协变对比分析[J].应用声学,1994,(2).

[2]曹剑芬,杨顺安.北京话复合元音的实验研究[J].中国语文,1984,(6).

[3]郝晓娟,时秀娟.儿童腭裂术后普通话单字音二合元音发音缺陷的类型[A].天津市语言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C].2019.

[4]贺宁基.北京话二合元音感知中的时间因素[A].林焘,王理嘉等.北京语音实验录[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5]李杨,尹恒.腭裂语音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6]石锋,温宝莹.汉语普通话儿童的元音发展[M].中国语文,2007,(5).

[7]时秀娟.鼻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8]时秀娟.儿童腭裂术后元音鼻化程度的量化标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9]时秀娟.普通话儿童腭裂术后基础元音发音缺陷的类型[J].当代语言学,2020,(3).

[10]时秀娟.一例成人腭裂术后患者语音的实验研究[A].发挥社会科学作用 促进天津改革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7.

[11]时秀娟,冉启斌,石锋.北京话响音鼻化度的初步分析[J].当代语言学,2010,(4).

[12]王萍.汉语普通话前响二合元音共振峰模式的异质性表现[J].语言科学,2019,(3).

[13]吴宗济,曹剑芬.实验语音学知识讲话[J].中国语文, 1979,(4).

[14]吴宗济,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5]杨顺安.复合元音的指数式动态模型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J].语言研究,1986,(2).

[16]Gay,T.Effect of speaking rate on diphthong formant movements[J].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68,(6).

[17]Holbrook,A. & Fairbanks,G.Diphthong formants and their movements[J].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1962,(1).

[18]Hongmo Ren.On the acoustic structure of diphthongal syllables[A].UCLA Working Papers in Phonetics 65[C].1986.

[19]Lehiste,I. & Peterson,G.E.Transitions, glides, and diphthongs[J].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61,(3).

[20]Roll,D.L.Modification of nasal resonance in cleft-palate children by informative feedback[J].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1973,(3).

[21]Spriestersbach,D,C.,Darley,F,L. & Rouse,V.Articulation of a Group of children with cleft lips and palates[J].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Disorders,1956,(4).

[22]Zee,E.The phonetic value of the vowels, diphthongs, and triphthongs in Beijing Mandarins[A].新世紀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

Types of Diphthong Vowels Pronunciation Defects in Sentences of

Post-Surgery Cleft Palate Children in Putonghua

Shi Xiujuan,Jiao Xueqin

(College of Literatur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Abstract:Based on detailed description and results of experiments focused respectively on the three aspects of perception, acoustics and nasalization, the types of diphthong vowel pronunciation defect in sentences in children with cleft palate with velopharyngeal closure(VPC)and velopharyngeal incompetence(VPI)  after operation in Putonghua are classified:1.replacement,including vowel replacement and ventral replacement. For example, /uo/ as /u?/,/au/ as /?u /, /y?/ as /i?/,/i?/ as /ia/,/ou/ as /?u/,/ei/ as /ai/.2. monophthongization,For example, /au/ as /a/ or /?/.3. Nasalization or adding nasal tail /?/, /ia/ as /ia?/.4.The disyllabic vowels of both front and back tones are ambiguous. Compared with the monosyllabic group, the pronunciation errors of cleft palate children in sentences were more significant, and the nasality  of backward diphthong vowels was opposite. The situation of VPI group was worse than that of VPC group.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causes of diphthong vowels errors in children with cleft palate, and puts forward the criteria for judging the pronunciation defects of diphthong vowels and the standard for judging the degree of abnormal nasalization.

Key words:cleft palate;diphthong;perception;nasality;form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