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除式“除了”句的事理类型分析

2020-09-29王雯琪耿婷婷

现代语文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义特征

王雯琪 耿婷婷

摘  要:“除了”句的事理類型,可以分为排除式、加合式、唯一式三类。其中,排除式“除了”句与关联标记“都/全”连用,形成了典型的排除范畴,具有“排除特殊,强调一致”的语义特征;与关联标记“就是”连用,形成了非典型的排除范畴,具有“前后并举,相互排除”的语义特征。考虑到前项谓词与后项谓词语义关系的异同,即使是相同的关联标记也会使句子在表意上分属不同的事理类型。语境条件的制约也会使其产生不同的表意效果。因此,影响“除了”句事理类型的因素可概括为:语境制约>语义限制>关联标记。

关键词:“除了”;事理类型;排除式;关联标记;语义特征

“除”从名词发展到动词,进而演化为表示“排除”意义的介词,经历了漫长的语法化过程。陈昌来、朱峰指出,在唐以前,介词只能表示排除义,不能表示加合、补充义,到了唐代,介词“除”发展出了加合义、补充义,但只能出现在问句中[1](P95)。目前,“除了”句发展出更加丰富的事理类型,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吕叔湘指出,“除了”表示不计算在内,可以将“除了”的用法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排除特殊,强调一致,后面常用“都、全”等呼应;第二类是排除已知,补充其他,后面常用“还、也”等呼应;第三类是“除了……就是……”,表示二者必居其一[2](P126)。熊文认为,“除了……”通过和后面的呼应词连用,表现出不同的语义关系:加合关系、排除关系和强调关系[3](P100)。朱军、盛新华认为,汉语“除了”式隐含排除、加合、选择、等义四种语义关系[4](P74)。邵敬敏则将其分为对立、叠加、排他、唯一四类[5](P5)。

对“除了”句的事理类型,我们将其划分为排除式、加合式、唯一式三类。例如:

(1)邓长敏兄妹7人,除了他,6人都是农民,家中生活比较困难。(《人民日报》,1997-09-26)

(2)这几天除了刮风,就是下雨。(《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126)

(3)夜里,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误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曲译。(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4)英国人吃什么?除了鱼和薯条还是鱼和薯条。(《杭州日报》,2012-08-07)

例(1)为典型排除式;例(2)为非典型排除式;例(3)为加合式;例(4)为唯一式。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排除式的“除了”句,它表示从一个集合中排除某个或部分子集。根据表义重点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典型排除式和非典型排除式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都旨在说明排除部分和剩余部分的关系,不过,典型排除式强调的是剩余部分的一致性,而非典型排除式中有两个固定的子集,它强调的是所排除部分和剩余部分的相互关系。本文拟通过对典型、非典型排除式“除了”句进行考察,就事理类型的决定性因素作出分析。文中例句来源于BCC语料库、现有研究成果与自拟。

一、典型排除式“除了”句

(一)句式特点

在句法形式上,典型排除式“除了”句的前项由介词“除了”作为标记,后项常用关联标记“全/都”与之呼应。例如:

(5)除了20公里竞走和110米栏获得第八以外,其余中国选手都没有进入前八名。(《人民日报》,1991-09-02)

(6)再统计过去10年“十一”后一周的A股走势,除了2005年和2008年下跌之外,其余8年全部是红盘报收。(《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10-08)

有时后项没有标记,但往往可以将其补出,因此,可以将这种现象视为是后项关联标记“全/都”的省略。例如:

(7)除了22项按规定可不招标的工程外,44项工程是在市场公开招标的。(《人民日报》,1996-04-29)

(8)除了22项按规定可不招标的工程外,44项工程都是在市场公开招标的。

由于句子的主语几乎不会在事理类型的判断上存在纠缠,再加上“全/都”有时可以省略,所以笔者将典型排除式“除了”句的句法格式确定为:N0除了N1VP1,N2(全/都)VP2。该句法格式涉及N1与N2的数量关系、VP1与VP2的语义关系,因此,我们将从N1和N2的数量关系切入,考察典型排除式的语义特征。

(二)语义特征

典型排除式“除了”句的语义特征是排除特殊,强调一致。它排除的是特殊的部分,强调的是剩余部分的一致性。

从N1与N2的数量关系来看,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N1

在这种情况下,前项谓语与后项谓语的语义相反。它排除N1,强调剩余部分的一致性,N1的最小值可以为1。例如:

(9)除了他,其他同学都及格。(刘云,1998)

(10)除了他,全班同学都及格。(刘云,1998)

刘云曾对上述例句进行过讨论,他认为,例(9)中N1与N2互为补集,例(10)中N1是N2的真子集[6](P42)。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两个例句的共同点为:“他”是从“全班”这个集合中排除掉的子集,两者都旨在表示剩余部分“都及格”这一属性。即便如此,由于N2范围的不同,两个例句也产生了细微差异:例(9)强调“他”和“其他同学”存在对比关系;而例(10)中的N2为“全班同学”,这个句子所强调的是在全班同学这个大的集合内,只有“他”一个人不及格。也就是说,例(10)其实是暗含着这样的语义:只有“他”不及格,其他同学都及格。由此可知,这里并不是强调“他”和“其他同学”的对比关系,而是强调“他”的特殊性。

总的来说,当N1与N2互为补集时,强调的是N1与N2的对比关系;而当N1为N2的真子集时,强调的是N1的特殊性。

2.N1>N2

在这种情况下,前项谓语与后项谓语语义相反,仍然是排除N1,强调剩余部分的一致性。例如:

(11)山东省助学贷款额接近或超过1000万元的5所学校除了3所部属的以外,另两所学校是市属的济南大学和烟台师范学院。(《人民日报》,2003-01-17)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类型在语料库中极少,绝大多数都是以N1

3.N1=N2

当N1与N2的数量相等时,需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第一种情况是N1=N2=1,第二种情况是N1=N2>1。

1)N1=N2=1

(12)除了张三,李四对花粉过敏。(自拟)

我们认为,这类例子不属于典型排除式“除了”句。首先,典型排除式“除了”句的语义特征是排除特殊,强调一致。就例(12)来看,无论是N1还是N2,都没有特殊性可言。其次,如果将前项的谓语补足的话,就会形成以下两个例句:

(13)?除了张三不对花粉过敏,李四对花粉过敏。

(14)除了张三对花粉过敏,李四(也)对花粉过敏。

就例(13)来看,当前项谓语与后项谓语语义相反时,句子的接受程度不高;就例(14)来看,当二者语义相同时,句子在表述上没有任何问题,但这属于加合式的“除了”句。

2)N1=N2>1

(15)除了张三和李四,小明和小红都对花粉过敏。(自拟)

(16)除了两个苹果,剩下两个都是香蕉。(自拟)

在例(15)中,前项所省略的谓语和后项谓语语义相反;在例(16)中,前项和后项都只有名词,同时,前项和后项的名词不同。如果前项和后项的名词相同的话,就是唯一式的“除了”句。例如:

(17)除了两个苹果,剩下两个都是苹果。

/除了苹果,还是苹果。

通过对典型排除式“除了”句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其句式特点归结为:N0除了N1VP1,N2(全/都)VP2。它涉及到N1与N2的数量关系、VP1与VP2的语义关系。根据事理类型的语义特征,排除式“除了”句可以界定为排除特殊,强调一致。从N1与N2的数量关系对比可以看出,前项中N1的量可大可小,后项由于受关联标记“都/全”的影响,N2不能为1;当N1与N2数量相等时,由于排除的特殊部分无法得以凸显,所以二者的数量均不可为1;后项的关联标记可以省略,但省略后的句子是否仍属于排除式“除了”句,应结合谓语部分进行判断。至于谓语部分VP1和VP2的语义关系,可以认定二者语义必然相反;如果句中仅有名词,那么名词并非同物。

二、非典型排除式“除了”句

上文提到当N1=N2=1时,并不符合典型排除式的特点,不过,它可以在“除了……就是……”格式中成立,用以强调所排除部分和剩余部分的相互关系。这一类句子即属于非典型排除式“除了”句。

(一)句式特点

在句法形式上,非典型排除式“除了”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必须出现在“除了……就是……”格式中,而且后项的关联标记“就是”不可以省略。第二,“除了……就是……”不能光杆出现,在前面一定会有一个话题铺垫。第三,前项和后项所包含的成分,在数量上应该是对等的;如果不涉及数量问题,那么在性质上也应该是对等的。由于两者对等,所以前项和后项可以互换位置。例如:

(18)这几天除了刮风,就是下雨。(《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126)

(19)这几天除了下雨,就是刮风。

在例(18)中,前项“刮风”和后项“下雨”都是与天气特征有关的名词,由于两者在性质上是对等的,所以它们可以互换位置。

(二)语义特征

由于非典型排除式“除了”句前项和后项的成分是并举的,而且二者相互替换后不会影响句子表达,所以其语义特征为前后并举,相互排除。

根据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排除”和“加合”两种事理类型。

1.“排除”

“排除”的事理类型要求前项和后项不能在同一时地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在一个特定的范围条件下,二者只能有一真;同时,除了前项和后项涉及到的事件之外,没有第三种情况,所排除部分和剩余部分是相互排除的关系。例如:

(20)张三在家,除了吃,就是睡。(自拟)

(21)最近几天,我除了上课,就是开会。(朱军、盛新华,2006)

在“排除”这一语义类型下,前项和后项的标记成分之后,多是用动词性成分进行组合排列。在例(20)中,“吃”和“睡”不能同时发生,这两个动作必须交替进行;而且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活动。在例(21)中,“上课”和“开会”不能同时发生,这两个事件也是交替进行;而且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活动。

2.“加合”

“加合”的事理类型允许前项和后项同时存在,所排除部分和剩余部分既相互排除,又可以同时存在。例如:

(22)韩国人的小汽车,除了“大宇”就是“现代”,你在街面上很少看到进口的汽车,可见韩国非常注意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人民日报》,1997-11-23)

(23)我又早在宮里听说过,对清朝最有感情的,除了张勋之外,就是张作霖了。(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

在“加合”这一语义类型下,前项和后项的标记成分之后,多是用名词性成分进行组合排列。在上述两个例句中,所排除部分和剩余部分既是相互排除的,又是可以同时存在的。这与“排除”类型中前项和后项彼此不兼容有很大区别。

通过对非典型排除式“除了”句的分析,可以看出,它必须出现在“除了……就是……”格式中,它的语义特征为前后并举,相互排除,主要包括排除式和加合式两种类型。值得注意的是,排除式还具有特殊的语用效果,存在着言外之意。如:“张三在家,除了吃,就是睡。”其言外之意是说张三很懒,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活动。再如:“最近几天,我除了上课,就是开会。”其言外之意是指这几天“我”很忙,没有时间休息。通过对“加合”用例的考察,则没有发现这种特殊的言外之意。可以说,这种言外之意是非典型排除式所独有的。

三、影响事理类型的因素

就事理类型的影响因素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关联标记、前后项谓词语义关系和语境制约。

(一)语义关系

这里以关联标记“都还”的连用为例,对前后项谓词语义关系加以说明。

(24)除了张三,我们都还会炒菜。(自拟)

(25)除了炒菜,他们都还会煲汤。(自拟)

在例(24)中,前项中保留的是N1部分,而且前项的N1与后项的N2不同;同时,省略的VP1与VP2语义相反。去掉“还”后,句子仍然可以成立:“除了张三,我们都会炒菜。”这里的“都”和“还”的语义强度有所不同,“还”表示一种勉强还说得过去的语气,意思是:“我们虽然都会炒菜,但可能炒得并不怎么好。”可以看出,“都”的语义强度高,“还”的语义强度低,在二者连用时,“都”对句子起到的作用更大,所以整个句子仍是排除式。

在例(25)中,前项中保留的是VP1中的宾语成分,而且前后项主语相同,都是“他们”;同时,VP1与VP2性质相同,后项VP2是对前项VP1的补充。其中,“都”是对“他们”的总括,“还”是对前项的追加补充。可以看出,“还”的追加作用在句子中更加突出,“都”的语义强度要低于“还”,所以整个句子应属于加合式。

由此可见,不同的关联标记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即使具备相同的关联标记,也会存在细微的语义差别。因此,我们不能只根据关联标记来判断排除式“除了”句的事理类型,而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关注前项主语和后项主语、前项谓语和后项谓语的语义关系。

(二)语境制约

在有些情况下,仅依靠关联标记和前后项谓词的语义关系,无法对句子的事理类型作出准确判断,此时,语境的制约效力则更为显著。

我们曾在典型排除式“除了”句中提到两个例子:

(26)除了他,其他同学都及格。(刘云,1998)

(27)除了他,全班同学都及格。(刘云,1998)

在这两个例句中,前项都省略了谓语“不及格”,这里的“都”是典型的排除式的标记。不过,如果提供合适的语境的话,也会形成加合式。例如:

(28)除了张三及格,其他同学都及格。

(29)除了张三及格,全班同学都及格。

可以看出,这两个例句中前项的谓语均为“及格”。假如说某次考试特别难,张三是班里的第一名,张三及格是理所应当的,不过,出乎意料的是,除了张三,其他同学/全班同学都及格了。在这种情况下,例(28)与例(29)也是可以接受的。换言之,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即使是那些具有强烈的排除式倾向的句子,也可能会有加合式的理解。

再如下面这个例子:

(30)教研室除杨教授没来外,其他同志也都来了。(自拟)

例(30)实际上隐含着这样一个话语背景:应该来的人不只是教研室的人。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为:“在现场的,除了教研室中的杨教授没来,教研室以外的其他同志也都来了。”这个例句也印证了语境对意义表达的强制约性。

综上所述,就对事理类型的影响来说,关联标记无疑是最为明显的一个因素,也是凸显事理类型的一种有效方式。不过,很多关联标记既可以表示排除,又可以表示加合,如“都”“都还”等。因此,即使是相同的关联标记,也要分析前后项的谓词语义关系,再来判断是哪种事理类型。还需指出的是,即使是关联标记、前后项谓词语义都相同,也会因为语境的制约而产生不同的理解。就此而言,语境对事理类型的限定则更为显著。因此,我们将影响事理类型的因素排序为:语境制约>语义关系>关联标记。实际上,上述影响因素的排序体现出的正是“三个平面”的分析。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三个平面的分析虽然相辅相成,但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它们所发挥的作用却不相同。

“除了”句的特殊之处还在于,“除了”本身是一个介词。因此,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介词短语作状语,而很少将“除了”句当作一个复句。但这样就会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介词和动词的划分争议较大、两者的区别较为模糊;第二,“除了”句前后有语音停顿,书面上有停顿标记,已具备复句的某些形态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说,“除了”句正处在单句范畴和复句范畴的交叉地带。因此,我们不妨将单句与复句之间的关系看作一个连续统,同时应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除了”句在不同事理类型下的细微差异。

四、结语

综上所述,“除了”句可以分为典型排除式和非典型排除式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关联标记来看,典型排除式“除了”句通常与关联标记“都/全”连用;非典型排除式“除了”句通常与关联标记“就是”连用。就排除部分和剩余部分的关系来看,典型排除式“除了”句排除的是特殊的部分,强调的是剩余部分的一致性;非典型排除式“除了”句强调的是所排除部分和剩余部分的相互关系。就语义特征来看,典型排除式“除了”句是排除特殊,强调一致;非典型排除式“除了”句是前后并舉,相互排除。就对事理类型的影响来说,关联标记无疑是最为明显的一个因素,同时还应结合语义关系、语境制约对“除了”句进行综合判断、整体理解。因此,影响“除了”句事理类型的因素可概括为:语境制约>语义限制>关联标记。

参考文献:

[1]陈昌来,朱峰.“除”类介词及“除”类介词框架的产生和发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2).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熊文.“除了……”一式的汉英对比及思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4]朱军,盛新华.“除了”式的语义研究[J].语言研究, 2006,(2).

[5]邵敬敏.“除了”句式的语法意义新解及其启示[J].语文研究,2017,(3).

[6]劉云.“除了”究竟除不除[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1998,(4).

An Analysis of the Types of the Exclusion “Chule(除了)” Sentences

Wang Wenqi,Geng Tingti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chule(除了)”sentence: exclusive type, additive type and unique type. Among them, the exclusion type “chule(除了)” sentence and the associated mark “dou/quan(都/全)” are used together to form a typical exclusion category, which has the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of “excluding special, emphasizing consistency”;and the associated mark “jiushi(就是)” is used together to form an atypical exclusion category, which has the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before and after, excluding each other”. Consider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dicate of the preceding item and that of the predicate of the latter item, even the same association mark can make the sentence belo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event in the ideograph. However, due to the constraints of context conditions, it will produce different ideographic effects. Therefo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types of “chule(除了)”sentence can be summarized as: context constraints>semantic constraints>relevance markers.

Key words:“chule(除了)”;logicaltype;exclusion type;relation mark;semantic characteristic

猜你喜欢

语义特征
商务日语函电的文体特征浅析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浅谈现代汉语中名词作谓语现象
浅析网络用语中的新兴结构“第二最NP”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足部运动词的空间隐喻研究
浅谈“吃了他三个苹果”结构
属性名词的鉴定框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