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标题的经典诗句运用

2020-09-26田娟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标题

田娟

摘 要:目前的新闻标题引入诗句研究存在举例陈旧雷同、缺乏学术规范、自卖自夸等明显问题。其实近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标题就不无巧妙运用经典诗句并取得良好表达效果的例子,其中既有毛泽东诗词,也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范成大、潘阆等的唐宋诗词,还有刘半农等的现代新诗。让经典诗句照亮新闻标题,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提高新闻标题拟写能力和水平的方法,值得广大新闻工作者在具体新闻实践中灵活运用。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标题;经典诗句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5-0005-02

标题是新闻最醒目的部分,所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说“看人先看脸,看脸先看眼”,那么标题就是新闻的眼睛。标题能否巧妙地传送资讯表达立场,能否在“三步五秒”甚至更短的匆匆一瞥之间抓住读者的眼球令其“一见倾心”,产生阅读的兴趣,享受“悦读”的快慰,回味表达的艺术,是判断新闻标题之成败与价值的主要标准。重视标题艺术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就非常重视新闻标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1958年1月15日对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的谈话中,明确指示“标题要吸引人看,这很重要”。①运用经典诗句,就是增强标题吸引力,提高标题艺术性的重要渠道之一。

中国新闻史上不乏成功运用经典诗句的经典标题,当下新闻研究报刊上也时见讨论新闻标题引入诗句的论述。一方面,有先行者讨论“获奖新闻标题中的经典诗句运用”的启发,②有研究者借助2011年2月与1991年2月的《人民日报》标题统计,揭示“古典诗词类的新闻标题在媒体的报道中真是凤毛麟角了”③之趋势的力作。另一方面,目前的新闻标题引入诗句研究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一是举例陈旧雷同。不少所谓“成果”反复讨论195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引题《车辚辚马萧萧凯歌贯云霄》等例子,炒冷饭,而缺乏对每天都在批量产生的新闻标题的关注与敏感。二是缺乏学术规范。一些所谓“论文”组合拼贴他人讨论过的标题,如2009年全国晚报体育好新闻评选好标题奖得主《临行密密缝 “易”恐迟迟归》等,而不加注释。有的还是初出茅庐的学生,第一颗扣子就没有扣好,需要及时纠正。三是不能自卖自夸。一些地方报、企业报的同行也喜欢讨论新闻标题,这是极好的。但多用自家报纸,甚至自己作品为例,就值得具体分析了。如果标题的确非常精彩,艺术效果非凡,那自然可以举贤不避亲;但如果实际上不过尔尔,效果平平,就不无王婆卖瓜之嫌,恐怕不利于标题艺术的提高与标题研究的深入。其实,近年的“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之标题中就不无巧妙运用经典诗句,取得良好表达效果的例子。其中既有毛泽东诗词,也有唐宋诗词,还有现代新诗,以下试作讨论。

一、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诗词在老一辈革命家诗词中独占鳌头,是现代中国诗词创作的重要收获,在世界文坛享有崇高声誉。无论是其思想性、艺术性,还是其经典性、影响力,或是革命传统与红色基因,都是拟写新闻标题的首选艺术宝库与绝好参考资料。几十年来,一代代新闻记者积累了不少在新闻标题中成功运用毛泽东诗词的作品与经验。在近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也可以随手举出几个例子。

2017年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获奖作品,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刊播的广播专题作品《一桥飞架,两岸梦圆》(韩天、任广镇、王婧、刘洪源主创),化用了毛泽东诗词名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文中,更有“一桥飞架南北”的六字完整引用。此句语出《水调歌头·游泳》,系毛泽东1956年6月视察武昌二游长江后的作品。截取之“一桥飞架”,可以是毛泽东诗词中的武汉长江大桥,有历史文化之典故;也可以是新闻中中俄两国界江黑龙江上首座公路大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大桥”,乃现实建设之工程。历史与现实得以打通,文化与精神互文传承。标题之魅力,尽在其中。

无独有偶,2010年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获奖作品,广西记协报送,广西电视台播放,集体创作的电视系列《风卷红旗》(刘尊、马毅、蒋菁蕖等编辑)也化用了毛泽东诗词名句“风卷红旗过大关”。此句語出《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系毛泽东1930年2月作品,手稿作“风卷红旗冻不翻”。用表现红四军和红六军一往无前的豪迈英姿佳句,作为“纪念百色起义、龙州起义80周年广播电视采访报道万里行”系列活动的总题,可谓相得益彰。而且截取“风卷红旗”四字,既是对毛泽东书写红四军、红六军诗句的化用,也是对红七军、红八军等百色起义、龙州起义队伍的实写与追忆,引而不发,极富张力。当然,毛泽东此句,又是化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风掣红旗冻不翻”,则显示了中华文化的累积传承与推陈出新。

化用之外,还有直接引用毛泽东诗词作为标题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如2015年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获奖作品,中广联合会报送,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刊播的广播直播作品《谁持彩练当空舞》(杨晶、李皎、任季玮、张立波、周洁、胡萍、王婧、温宝明主创),就直接引用了毛泽东极富想象力的诗词名句。语出《菩萨蛮·大柏地》,系毛泽东1933年夏天重过大柏地的佳作。无论是诗词中,还是在新闻里,都带给读者无限的憧憬与想象空间。

二、唐宋诗词

唐宋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高峰,流传千古的佳作名句不胜枚举,可谓新闻标题取之不尽的宝藏。考察近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就会发现有其中不少值得分析的典型个案。

2018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获奖作品,重庆记协报送,《重庆日报》刊发的文字系列作品《重走古诗路 思君下渝州——探寻重庆古诗地图全媒体系列报道》(姜春勇、吴国红、兰世秋、牛瑞祥、匡丽娜、夏婧、李星婷、黄琪奥、李珩、申晓佳、黄小川等集体完成),可谓最为典型。此系列作品不仅总标题里面的“思君下渝州”就是对唐诗经典,李白《峨眉山月歌》之“思君不见下渝州”的反其意而用之,达到了具体性、创造性与新颖性的完美统一,而且几篇代表作均有经典诗词使用。如代表作《曾经沧海难为水 心在巫山十二峰 ——探寻古诗中的巫山》引用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离思五首》之“曾经沧海难为水”,化用清代诗人许汝龙《巫峡》之“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代表作《众水会涪万 瞿塘争一门——探寻古诗中的奉节》完整引用杜甫佳构《长江二首》之起句,完成对夔门之形胜与夔州之诗魂精妙表达等。其它作品则有《峡里云安县 江楼翼瓦齐 ——探寻古诗中的云阳》引用唐代诗人杜甫的《子规》,《巫峡中心郡  巴城四面春——探寻古诗中的忠县》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感春》,《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岁月闲——探寻古诗中的丰都》引用宋代诗人苏轼的《失题二首》,《井径东出县 山河古合州——名人诗作绘成合川古诗地图》引用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作《嘉陵江过合州汉初县下》等。有的作品题目虽不是直接引用诗句,但也有经典诗句作为背景,如《开州盛山十二景 盛名之下已沧桑——探寻古诗中的开州》化入唐代诗人韦处厚组诗题目《盛山十二诗》等。

2017年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获奖作品,新华社通稿《弄潮儿向涛头立——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系列活动纪实》标题引用宋代诗人潘阆《酒泉子》第十首下片首句“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可谓大气磅礴,耐人寻味。

2015年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获奖作品,广西新闻网刊播,网信办传播局报送的网络专题《九万里风鹏正举——海上新丝路东盟万里行》(王庆、甘毅、黄大剑、杨东、吴家州、苏建同主创)标题引用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渔家傲·记梦》下片末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可谓豪气满怀,境界高远。同届评奖中,还有《重庆日报》刊发,重庆记协报送的文字系列《“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迁徙之路》斩获三等奖。此作标题,也引用了宋代大儒朱熹诗歌《胡丈广仲与范伯崇自岳市来同登绝顶举酒极谈得闻比日讲论之乐》首句“我已中峰住,君从何处来?”,文脉悠悠,引人遐思。

其他引用或化用唐宋诗词的获奖新闻标题当然还有,此不赘述。唐宋诗词之前的先秦两汉诗歌、以及之后的明清诗歌,也不乏被同行之获奖新闻标题巧妙运用者,且容另文讨论。

三、现代新诗

值得注意的是,可以扮靓新闻标题的不仅是文言诗词,“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产生的一些现代新诗经典,也是新闻记者拟写标题的重要资源。有的获奖新闻标题,就借用了现代新诗的魅力。

2014年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获奖作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出,广电协会报送的广播系列《保加利亚,教我如何不想她》,就化用了“五四文学革命”干将刘半农1920年创作的现代新诗名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④让经典诗句照亮新闻标题,就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提高新闻标题拟写能力和水平的方法,值得广大新闻工作者在具体新闻实践中灵活运用。

猜你喜欢

标题
故事,让学生语言能力有效提高
浅析新闻标题翻译
字库在设计中的局限性——以食品包装为例
探析窗口叙事下网易标题的新闻话语及提升策略
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新闻英语标题翻译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环保类微信标题研究
都市报财经新闻标题比较研究
巧拨千斤解“标题”
如何起好电视新闻标题
谈如何写好歌词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