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增强企业意识形态工作凝聚力和引领力研究

2020-09-26杨耀华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凝聚力新时代

杨耀华

摘 要:在新时代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通过自身思想理论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进而对人们产生相应的说服指导和改造等方面的能力,能够有效地阐释现实问题。而要想加快企业的改革和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意识形态工作,从而以全新的思想观念有效地开展工作,提升员工的思想认识,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在新时代下,增强意识形态工作凝聚力和引领力,需要我们能够对社会的思潮多样化进行客观审视,并有效发现在党的建设过程当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对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进行科学处理,并使理论体系的解释力得到明显的提升,这样一来可以使意识形态工作在创新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表达方式的亲和力,并进一步提高公信力。

关键词: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凝聚力;引领力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5-0003-03

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过程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我国的发展而言,是否能够保持主流意识形态所具有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将对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和相关领导事业的成败有着直接联系。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也明确提出,需要建设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将其作为新时代下意识形态工作首要任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新时代下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是全党尤其是宣传思想战线所需要肩负起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战略发展目标。对此,我们需要深刻地认识到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目标,也为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具体的方向。我们需要在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内涵的深度解析上,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进一步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从而促进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1]。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内涵

意识形态工作所具有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可以有效地体现出相应的社会功能,同时也是我国在建设方面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所设定的目标。凝聚力当中的凝聚具有融合、整合的含义,主要是指将多种事物进行有效的统合。而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则主要是指针对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等,将其意识形态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将力量统一到一起。而引领力当中的引领一词也具有十分丰富的含义,其既可以指引导、指导等相关意思,同时还具有推动和促进的含义,因此我们可以将引领理解为通过某一事物来对其他事物起到带动作用,使其能够共同朝着某一方向运动和发展。意识形态引领力主要是指意识形态通过相关内容和形式所具有的独特性来更好地使其他社会思潮得到认可,从而对其他社会思潮产生指导作用,使其能够向着某一固定方向不断前进。社会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主要是由于意识形态思想理论所具有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能够对人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进行有效的说服、指导和感召,并能充分地对问题进行阐述,将其外化后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当中所具体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以及道德观念等。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使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的提升。而我们在对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进行判断时,需要通过该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社会地位来决定,同时还需要考虑该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结构要素,具体可以概括为解释力、亲和力以及公信力[2]。

二、新时代增强意识形态工作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现实困境

我们在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进行增强时,不应只是单纯对其抽象的理论进行探讨,而是应该从实际问题出发,对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提升的因素进行明确,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对策。现如今,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将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作为自身的主要任务,而在企业意识形态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意识形态的理论体系所具有的解释力往往会受到社会思潮的多樣化冲击,而其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也存在滞后现象,进而使其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亲和力有所降低,这使得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提升受到了影响。

(一)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解释力

现如今,社会思潮多样化已经成为思想界当中的一种常态,其在日常当中的具体表现为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产生了相关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而且还在逐渐分化和多元化。这些社会思潮所具有的影响程度不同,而且在指向上也并不一致。例如,相关的民粹主义主要对各类舆情事件进行加工,通过各种网络谣言来使公众的情绪受到煽动,从而实现自己的企图。而新自由主义则主要对西方国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比较热衷,并向我国不断地输出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模式和经济模式,企图对我国的相关国家大事加以干预。而由于社会思潮所具有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形式,进而冲击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影响力[3]。

(二)宣传思想工作的滞后降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表达方式的亲和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十分显著的,但在此过程当中也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等方面所产生的深刻变化。现如今,我国的思想宣传工作开展还不够完善,其发展步伐相对较慢,相关的工作理念和方式还没有得到有效完善,进而对新媒体的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一些媒体往往按照传统的模式来对报道进行记载,其表达方式相对比较单一,而且传播对象的范围也相对比较狭窄,缺乏足够的回应能力,进而使自身的宣传效果受到了影响。而宣传思想工作所存在的这种滞后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所具有的亲和力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公信力

意识形态往往都具有相应的传播主体,而其主体的言行往往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增强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在新时代下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进步,整体综合国力也在不断提升中,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我党目前所面临的执政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存在复杂的因素,对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也导致在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着思想不纯、组织不纯等相关问题。而这些在党建工作方面所存在的薄弱环节,也对社会公众所具有的公信力产生了一定的削弱,而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增强也产生了影响[4]。

三、新时代下增强意识形态工作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有效对策

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意识形态工作想要有效地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引领力,需要以问题作为导向,并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使其凝聚力和引领力不断得到提升。具体来说,企业需要通过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使其话语表达所具有的亲和力得到有效增强,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从而使传播主体所具有的公信力得到有效提高。

(一)有效地处理多样化社会思潮,提升理论体系的解释力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家的发展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马克思主义也是全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通常来说,我们想要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良好的凝聚力和引领力,需要具备相应的要素,首先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体系来进行分析,其应该具有相应的解释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体系,主要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从而更好地实现改变世界的目的,而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当中,其内容体系是否具有相应的解释力便显得极为重要了。而当意识形态能够科学合理地解释社会当中所存在的相关现象和问题时,可以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和指导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起到特定的服务作用。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原本的一元逐渐走向多元,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利益格局逐渐产生了分化,因此思想文化所呈现出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也是十分必然的。这说明在新时代下,想要使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得到有效提升,首先需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进行处理。具体来说,我们需要以区别的态度来看待多样化的社会资产。针对不同地带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策略,社会思潮的性质不同,对此我们也需要结合其实际情况来有效地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的对策。而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错误思想的产生根源以及所具有的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对这一错误思想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本质和所具有的危害性进行揭示[5]。

(二)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提升表达方式的亲和力

成功的意识形态往往都具有相应的内容体系,可以有效地解释社会当中的现实问题。而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上进行分析,意识形态需要通过相应的表达渠道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这也表明需要采用适宜的表达方式来进一步提升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而通过相关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往往越是具有亲和力,就越是能与人们达成共识。总的来说,意识形态表达方式所具有的亲和力需要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需要能够显现出意识形态以人作为中心的重要价值取向,二是需要有效地凸显意识形态话语的日常生活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表达方式上所具有的亲和力对于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有效提升表达方式的亲和力,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坚持创新性原则,使意识形态工作能够紧随时代的发展步伐,并融入到具体的社会生活当中。针对我国历史方位和社会矛盾所产生的变化,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创新,而通过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等进行创新,可以使其亲和力得到明显提升。在具体的提升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对意识形态表达方式的话语体系进行创新,通常来说,意识形态的话语需要包括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以及日常生活话语三种类型,而这三者是紧密相连、互动融通的关系。通过相关的历史和实践都可以表明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如果直接用来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具体话语体系会使公众产生一定的抵触,无法有效地发挥宣传效果。而日常生活话语所具有的理论深度和系统性相对较低,在具体使用中容易出现误解的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对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以及日常生活话语进行有效融合,分析三种话语所具有的优势和缺陷,从而更好地进行结合,使话语体系得到有效创新,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表达方式的亲和力。

(三)加强领导干部管理,提升传播主体的公信力

从意识形态的传播主体进行分析,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人們在对意识形态进行选择时,不仅要受到其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影响,同时还需要对传播主体自身的形象进行考虑,尤其是个人素养、人格魅力等。而通过对相关历史经验进行分析,如果宣传思想的工作者本身便具有良好的形象和素养,那么其思想的传播效果也会得到极大提升。因此对意识形态开展工作的相关组织机构需要具有较高的公信力,从而更好地使自身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在我党实施相关执政行为和完成具体执政目标时,相关的领导干部是整体过程当中的重要主体。而想要使传播主体的公信力得到有效增强,需要领导干部能够充分发挥出示范作用。从目前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虽然一些领导干部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并不产生直接联系,但其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也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对社会公众所具有的示范效应。因此只有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使其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才能进一步提升传播主体所具有的公信力,从而使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得到有效提高。具体来说,需要使领导干部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其不仅要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者和实践者,还应该主动承担起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化工作,承担起自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有效地履行自身的职能,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升自身的公信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下,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这也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增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此,在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建设时,尤其是对企业而言,应该进一步探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所遇到的现实困境,并找出产生困境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从而进一步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参考文献:

[1]高巍,夏山.新时代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途径探析[J].北极光,2019(9).

[2]孙敬明.增强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J].前进,2019(7).

[3]田鹏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论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2).

[4]邹梦瑶.新时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着力点[J].学习月刊,2018(10).

[5]姜辉.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要在增强凝聚力和引领力上下功夫[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9).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工作凝聚力新时代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如此凝聚力”
抓住班级群体的“灵魂”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网络政治动员新思想阐析
建国以来高校校园流行文化变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意识形态工作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牢牢抓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说“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