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性皮炎的预防措施和治疗

2020-09-26蒲远学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预防措施治疗

蒲远学

摘要 放射治疗属于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根据相关肿瘤治疗中心统计,约60%~75%的癌症患者都要进行放射治疗,放射性皮炎属于肿瘤疾病治疗时常见的并发症疾病,病发率显示为93.8%,需要对疾病加以预防和及时治疗。

关键词 放射性皮炎;预防措施;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58.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0)14-105-03

放射性皮炎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引起患者疼痛感,患者容易出现局部感染的情况,并最终形成瘢痕,使其放疗中断或延长治疗时间,造成肿瘤的控制率和治愈率都降低,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降低。放射性皮炎疾病的发生,预防重于治疗,临床探索放射性皮炎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均得到较大进展,有效防治放射性皮炎是保证放疗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1]。

1 放射性皮炎疾病及发生机制

皮肤放射性毒性反应包含着5级,其中0级为基本无变化;I级则是患者出现水疱和淡红斑及出汗减少等现象;II级为皮肤触痛及明显红斑、片状湿性脱皮等;III级除了皮肤皱褶处外,融合性湿性脱皮及重度水肿;1V级则是溃疡出血和坏死。这属于放射性皮肤反应临床参考的重要标准。

1.1 细胞生物学机制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是人体的皮肤上皮发生层细胞和皮下血管出现变化,射线产生的自由基和活性氧对基底层细胞造成损伤,避免基底层细胞分裂增殖,防止其向表层迁移和角化造成放射性皮肤损伤[2]。

1.2 分子生物学机制

放射性皮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当前并不清楚,通常电离辐射可产生自由基和活性氧,使放射野细胞DNA双螺旋结构复制方面出现紊乱的现象,造成细胞凋亡。

1.3 生長因子改变

放射性损伤部位所具有的多种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都存在着含量不足的问题,放射溃疡发生之后,人体的皮肤组织细胞合成分泌VEGF的功能也相对比单纯伤口组而言更低,能够得出受照射后皮肤局部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合成和分泌VEGF的功能会出现较大程度上减弱的发展趋势,使得患者伤口愈合比较缓慢。

2 影响放射性皮炎的相关因素

2.1 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主要有患者的皮肤特点和照射位置及营养情况、年龄、种族等,通常机体潮湿 的部位及皮肤皱褶的部位会发生明显的皮肤反应,如头颈部和乳腺下及腹股沟等位置,营养状况也会对伤口愈合产生影响,肥胖与患者的皮肤反应呈正相关的关系,同时也受到吸烟的影响,吸烟患者放疗的时候,患者细胞再氧化能力也会随之降低,尼古丁会造成患者皮血管出现收缩的现象,对患者伤口愈合也有较大影响。肿瘤越大的时候,手术对周围组织损伤越大,患者的伤口愈合也就越困难,另外患者的年龄与反应程度呈负相关的关系,原因也与年龄比较大的患者接受化疗比较少相关,肥胖和合并高血压等都属于肿瘤放射治疗并发放射性皮炎的危险因素[3]。

2.2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有放射剂量和分割方式及化疗药物的应用等,患者放化疗的时候,会增加放疗皮肤反应的发生率,多数化疗药物容易引发记忆效应 ,例如更生霉素和甲氨蝶呤及氟尿嘧啶等。近些年以来,一些新的药物如吉西他滨和紫杉醇及培美曲赛也存在着记忆效应。记忆效应存在的时间为数周或者数年,有患者在实施放疗治疗25年后行化疗仍然会出现放射性皮炎。

3 放射性皮炎的预防和治疗

3.1 植物提取物

芦荟凝胶属于应用比较广泛的放射性皮肤防护物质,芦荟为百合科植物,其中包含着比较多的化学成分,会渗透到人体皮肤的渗出,对皮肤pH值平衡的维持具有重要影响,可以使得人体胶原的合成和细胞得以再生。芦荟汁中包含着的氨基酸及活性酶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白介素,其本身也具备清除自由基的重要作用。其多糖成分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抑制白细胞黏着和促进血管再通,对伤口的愈合存在着积极影响。芦荟提取物可以使得受照射小鼠的存活率进一步提高,芦荟能够充分延缓放疗反应出现的时间,降低其严重程度[4]。

3.2 植物油类

相关研究得出在患者放疗治疗的时候,要保持其皮肤湿润,充分减轻放射性皮肤反应程度,植物油中包含着比较多的人体必需脂肪酸(EFAs),在使得人体皮肤保持湿润的时候,也能够为人体细胞修复提供更多能量,而其中的γ-亚麻酸(GLA)也会产生前列腺素, 其存在有抗感染和保护血管的作用。玫瑰油和橄榄油主要是由于其含有比较高的脂肪酸含量,也就被认为具有比较高的修复疤痕和抑制收缩及促进创口愈合作用,通常被推荐用于皮肤防护的过程中。

3.3 乳膏类

激素类乳膏如1%氢化考的松乳膏能够缓解局部的干燥和瘙痒,而在局部实施倍氯米松喷雾剂治疗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减轻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发生皮肤湿性脱皮的几率,但是激素可以使皮肤变薄的程度更高,在长期应用的情况下患者也会对其产生依赖,因此使用这一药物的时候应谨慎。比亚芬属于复合制剂,其中包含着二醇单硬脂酸酯和十六酸十六酯等多种活性成分,这一药物本身具有深部水合作用,能够减轻照射皮肤的干燥程度,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感[5]。

3.4 中药类

3.4.1 中药提取物

首先是茶多酚,在电离辐射作用机体之后,人体内环境的水分子电离和激发会出现水化电子(Eaq)和羟自由基(·OH)等活性产物,在有氧存在的情况下会出现辐射损伤的现象,在清除患者皮肤和黏膜组织中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对患者皮肤黏膜造成损伤,茶多酚由于比较容易被氧化成醌类而提供质子H+而具备比较显著的抗氧化特点,使得其可以清除人体体内的有害自由基,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其次黄芩苷具有抗氧化和抗菌及抗肿瘤等多重药理作用,放射性皮炎和简单皮肤切口损伤情况明显不同,创面组织EGF呈现为弱表达,患者皮肤伤口愈合也会较为缓慢,这就需要采取适当药物,有效减轻患者皮肤黏膜放射损伤程度,使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时间得以进一步延缓[6]。

3.4.2 水剂

黄芩、黄柏、黄连都属于清热解毒的中药药物,黄芩苦寒会对人体的肺经造成直接影响,具有善清肺经热邪和解毒的效果,而黄柏善则具有清热疗疮的功效,同时由于其有清热解毒和止痛及生肌的效果,三黄液可以进一步延缓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经侦,对Ⅱ级以上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抑制具有良好效果。

3.4.3 膏剂

Ⅱ级-Ⅲ级放射性皮炎的患者疼痛减轻的程度和创面愈合方面观察的时候,能够得出患者白玉防护膏治疗的时候,可以对Ⅰ级放射性皮损和Ⅱ级放射性皮损患者放疗后皮肤痒感和紧绷及疼痛等不适得到有效改善,避免红斑及干性脱皮现象的发生,对小片湿性脱皮水疱有阻止发展并治疗的效果。可以延缓推迟皮肤湿性脱皮的作用,对中、重皮肤损伤加以治疗。利用紫草和虎杖等中药制备加工处理为油纱条,治疗Ⅲ级急性放射性皮炎和Ⅳ级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时候,能够充分得出复方紫草中药油纱条创面包扎可以进一步减少Ⅲ级、Ⅳ级急性放射性皮炎愈合方面所使用的时间[7]。

3.4.4 粉剂

在放射性皮炎放射治疗的时候,双料喉风散对急性放射性皮炎存在着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对患者皮肤损伤愈合时间减少具有重要影响,对患者手术治疗的时候慢性放射性皮炎患者出现反复溃疡和存在着明显恶化趋势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放射溃疡药物治疗不够明显或者为了缩短治疗时间和避免恶变现象而采用手术治疗。在核事故引发的皮肤损伤治疗的时候,对局部接受大于20Gy照射的患者而言要实施早期手术治疗,减少患者组织损伤程度,修复的方式也要根据患者皮肤创面的性质和切除的范围及深度,患者的创面基底情况和所在部位选择适当的方式,其常见的有皮片移植和轴型皮瓣等皮肤移植方式。

放射性皮炎患者进行放疗反应情况分析的时候,由于射线破坏患者基底层干细胞的DNA,避免皮肤出现再生的现象,放射性皮炎的愈合在放疗结束后1个月之内,小的斑片状的湿性脱皮也会出现基底层细胞增生愈合现象,而大片状的损伤则主要是周围的上皮细胞得到移行修复处理,虽然皮肤反应的时间相对不长,但是也会使得患者出现瘙痒和疼痛等不适感,甚至也对放疗计划的顺利实施具有较大影响,严重的反应对影响患者功能会产生不利影响,这就要能够深入分析有效的防止措施,对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治疗的时候,需要加强对科研方法的关注和重视,制定比较规范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案,确保治疗方式的有效性[8]。目前放射性皮炎疾病临床治疗的时候还缺少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外用药物多数情况下属于防治放射性皮炎疾病的重要方式,但是各种治疗方式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存在着缺乏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的情况。因此,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预防措施,这也就要继续探索和深入研究,结合放射性皮炎疾病的实际治疗情况完善治疗方式。

4 参考文献

[1]     胡花婷,何侃成,李东芳.放射性皮炎中西医防治研究现状[J].中医肿瘤学雜志,2019,1(3):79-84.

[2]     戚霞露,吴亮,张陆勇.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机制及药物防治现状[J].药学研究,2017,36(7):417-419.

[3]    彭丽娟,周秀琴,熊曼.肿瘤放射治疗并发放射性皮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27-30.

[4]    王倩,李振,张营,等.放射性皮炎预防和管理的证据总结[J].护理学杂志,2020,35(01):83-86.

[5]    杜云真.急性放射性湿性皮炎的治疗及护理效果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9,41(06):883-884.

[6]    欧丹,王孝深,胡超苏.放射性皮炎预防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9(02):151-154.

[7]    柳华锋,于然,陈辰,等.中医药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0):4568-4570.

[8]    张玉花,高士华,乔建兰.放射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8):280-281.

[2020-07-14收稿]

猜你喜欢

预防措施治疗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浅谈矿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