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教学的动静相生

2020-09-26王红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小学

王红艳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动静相生,是现代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能够快速调动学生思维,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同时对凸显课堂教学实效性也有很大帮助。教师要从影响教学的多重因素展开思考、设计,实现动静结合、讲练结合,真正将知识融入学生的思维中,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同时,拓展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维度。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动静相生

[中图分类号] G6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0-0082-02

作为一门跨越学科界限的综合性学科,綜合实践课程的价值和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一个质的飞跃。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融入动态的实践操作,又要让学生在反思归纳中培养他们的静态思维。这就是所谓的动静相生。课堂只有动静结合,才能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切入点,才能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学习体系。

一、动态导学中激活静态思维

小学综合实践学科的特殊性给导学设计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学习活动伊始,学生的思维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要想顺利完成教学引导,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唤醒他们的思维。动态化的导学自然成了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可以借助媒体播放视频、艺术表演、趣味游戏、实验展示的形式,创设趣味化情境,让学生在信息感知中,逐渐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纸》,这节课通过对纸张发展史的讲述,让学生获得与纸相关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一改往日教学导入形式,而借助视频资料,讲述纸的生产过程。视频资料从生产车间着手,将纸张的原料、制作过程展现出来,增加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学生虽然天天用纸,但是对于纸张的制作过程是不清楚的,因此教师从纸张制作过程出发,展开引导。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一内容,对视频信息的关注度是极高的。在静静地观看中,学生受到很好的感染,思维逐渐从静止状态转变为动态化,课堂教学渐入佳境。课堂导学时,教师切准学生的兴趣点和认知实际,以媒体技术为载体,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处。

动态导学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教师从契合性方面展开思考,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进行视频播放。静态的观看过程也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在感官刺激下,学生整合各方面信息,获得的感悟和体验是深刻的,为教学环节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理论阐述中生发参与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固然是学习的一条有效路径,但如果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实践活动自然难以顺利推进。理论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全面、深刻,会对实践操作产生重要激发动力。

学习《玩具大搜寻》,本节课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主动制作玩具。要想顺利完成这项任务,学生必须对玩具的构成有基本了解和感知。这时教师给学生一些玩具,让他们进行拆分。拆分过程中,学生对玩具的构造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进行总结,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将玩具制作步骤呈现出来:材料准备——按照一定顺序将零部件组合起来——玩具展示。因为有了制作步骤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才能更明确。理论知识的阐述相对简单,但却会对教学活动的成败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着重对理论知识展开讲解,学生积极参与,在理论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严密。

理论阐释包含的内容是丰富的,操作流程的讲解也要引发学生高度重视。实践操作之前,学生必须对流程进行梳理,为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学生一旦对操作流程有了精准感知,再进行操作自然得心应手。

三、实践操作中锻炼多重能力

对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而言,实践操作是极其重要的。在理论讲述中,学生虽然对知识有了基础了解,但这样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根本无法触碰到知识的核心。实践操作才是通向知识内核的金钥匙。教师要为学生布设多元化的实践操作,给不同层级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得没有那么明显,但是他们的学力基础不同,实践操作的灵活度也不尽相同。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点设置实践操作。

学习《洗手的学问》,教师首先利用视频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洗手的重要性。这时洗手意识深入到学生的思维中,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洗手操作步骤,教师边讲解边进行示范演示。因为教师的演示操作更加具体、形象,给学生思维带来的触动自然更加深刻。学生模仿欲望被激发,教师顺利让学生梳理洗手的具体方法。这时教师布设互助性的实践活动,生生之间相互帮助,进行洗手游戏。洗手本身是一项枯燥的活动,但因为要给别人洗手,学生自然会更加认真地对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关心他人,为人处世的态度价值观逐渐生成。

实践操作与游戏融合已经成为教学的大趋势,它践行了新课改理念,能够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质。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的基础上,考量学生认知实际,设置了趣味化的竞赛游戏。对于这种类型的实践操作,学生非常乐于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实践操作顺利完成,课堂呈现出一片欢愉、和谐的氛围。

四、归纳反思中升华多维认知

小学生往往缺乏总结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引导,让学生逐步具备归纳整理这种良好的素质修养。总结归纳中,学生要做出主观努力,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是必要的,实验操作中存在哪些优势、哪些不足,这些学生必须明确。反思形式也格外重要,书面的、口头的都可以作为重要选项。这两种形式各有优劣,教师要根据现实需要选择。

学习《生活中的礼仪》,教师展示案例,让学生在案例观看中查找缺乏礼仪的行为。学生参与热情自然是高涨的,在实践中,知识得到很好夯实。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某些行为是不恰当的,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也不够深刻,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学生都能从不同层面着手展开反思。学生对自身学习活动中产生的问题是比较清楚的,只是他们没有进行系统梳理。经过反思归纳,学生对礼仪的重要性有了崭新认知,思维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教学结构得到优化、升级。

实践操作中,学生心灵受到触动,对学习主题有了崭新认知。但是这种认知稍纵即逝,必须记录下来才能真正给学习活动提供助推力。学习反思是知识内化、升华的过程,只有经过反思,课程的教育意义才会彰显。

综合实践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课程展开优化设计,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灵动性,引发学生探索热情,自然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小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有浓厚兴趣,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因素,借助动态化的导学形式,给学生以思维的触动,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理论讲解、阐述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必须夯实。实践操作是锻炼学生能力的法宝,教师要充分放权,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归纳反思必不可少,它是升级学生思维认知的重要渠道。教学实践中,只有动静结合、快慢结合,才能将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凸显课程特色。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小学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